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贵刊在去年第24期上发表了《北欧与非洲》,文章介绍北欧国家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条件较为宽松,北欧国家还积极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这些都明显地有别于其他西方国家。但文章对北欧国家这样做的原因,未见叙及。望贵刊予以解答。魏询魏询同志: 编辑部转来了惠函。现对您提出的问题,简答如下: 关于北欧国家对非洲援助条件宽松的原因,主要是:(一)北欧国家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有较强的经济力量提供优惠援助;(二)北欧国家普遍要求世界和平与安宁,愿意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优先提供援助,以此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权稳定;(三)北欧国家大都资源贫乏、市场有限,需要以宽松的援助条件来开拓对外经济领域,在与非洲国家互利中获得实惠。关于北欧国家反对南非种族主义持鲜明态度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北欧国家不象美、英、  相似文献   

2.
北欧诸国在20世纪初还是一些落后的农业小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20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高福利对北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北欧国家的经济也遭到沉重的打击,其国家竞争力受到削弱。面对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力的加剧,北欧国家争相实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相似文献   

3.
外刊要论     
没有国家被落下科林·鲍威尔(第一届小布什政府国务卿)美国促进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其“软”政策目标,而是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但帮助贫穷国家脱离穷困的最好办法并不是加大对他们的援助力度。援助是贫穷国家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但促进其发展的真正引擎是企业家、投资与贸易。成功的国外援助是被援助国不再需要国外援助。如果一个国家年复一年的需要援助,最终将导致该国的经济与政治对国外的双重依赖。美国应将发展、民主与安全视为一体,因为导致贫穷的根源是社会不公以及管理不善的政府,而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就不能消除贫困。贫…  相似文献   

4.
美国帝国主义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逐渐排挤了旧的殖民国家,在「援助」的幌子下,实现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奴役。「援助」协定所具有的奴役性质,使接受它的国家的经济、贸易和财政政策处于美国垄断组织的控制之下。对美国资本的自由开放是美国「援助」这个或那个国家的不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援助,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开启了战后美国援助印度的序幕。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北欧国家在大国央缝中求安全的情况有了变化,经济挑战大于安全问题,促使它们加入欧共体的呼声日高。但由于受到种种制约,北欧国家同欧共体发展关系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外刊概要     
连带性食物援助:慈善掩饰下的出口补贴Christie Kneteman(多伦多大学法学院学者)粮食出口补贴是WTO中最具争议话题之一。连带性粮食援助变成某些国家用来规避出口补贴禁令的手段。此类援助方式规定所有援助物资必须在援助国进行采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援助国,也是连带性粮食援助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自身的生产力低下,物资十分匮乏。尽管如此,新中国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向那些寻求中国援助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援国人民改善生活状况,提高受援国的军事水平。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受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的对抗中生存下来,而且加强了中国与各受援国之间的友谊。但是,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超出了与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援助水平。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提高,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日趋成熟、更加理性,从简单、单一,缺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转变为手段多样、内容丰富,能够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体现了援助的"互利性",更符合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北欧国家国小力薄,它们对欧洲格局变动的影响有限,但并非无所作为。目前它们主张加强欧安会的作用。令北欧国家担忧的是美苏在北欧的争夺态势没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4,(8):10-11
<正>美国应改变发展援助策略【美】《时代》2014年3月24日美国应树立新的对外援助规则,即没有民主就没有援助。过去,太多援助被一些专制统治者用来巩固权力,而不是帮助穷人。于是,发展援助虽然帮助这些国家修筑了公路,却没有人维护这些公路;虽然开掘水源提供清洁用水,但水井却经常被损毁。例如在埃塞俄比亚,2010年该国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研究决定,同意衢州、永康、长兴、青山湖科技城、宁波高新区等地设立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至此,全省共有5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21个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初步形成了"全面覆盖、综合服务、运作规范"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为积极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完善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北欧诸国在高科技领域均有出色的建树,一些国家在部分高科技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北欧国家的经验在于:贯彻教育为本的方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宏观指导,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发展战略,适应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莫潮磊 《科技信息》2011,(10):I0354-I0355
美国对欠发达国家进行官方发展援助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各界对国家利益的动态界定,发展援助政策走向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数十年来美国之所以调整对欠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政策,除了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外,还受到了国际权势格局不断变化的影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援助国。然而,美国若想通过发展援助在国际社会塑造积极形象,并提高援助效绩,则不可避免地需要修改其现实主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司法救济制度 ,它是对需要利用司法机制但又缺乏相应能力的社会成员 ,由国家、社会、个人给予援助 ,使之克服司法障碍的社会现象 ,我国司法援助主体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对法律援助的主体、性质等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15.
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身份概念为依据,对中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对外援助进行阐释:建国后最初的三十年,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出于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并属于第三世界,以及服务于反殖反霸、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发展来考虑;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对外援助则是出于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来考虑;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主要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来考虑对外援助。在未来的对外援助中,中国应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把责任和利益相结合,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资源战略和软权力等角度进行更加细化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刘原媛 《世界知识》2011,(20):40-41
在“法德轴心”削弱的情况下,欧盟内部出现了法国联合南欧国家形成的“南下派”、德国联合北欧国家形成的“东进派”以及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怀疑派”之间相互制约的局面,对欧盟建设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美路统治集团一直天花乱坠地吹嘘他们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并且要这些国家报答他们的大恩大典。但是,美国统治集团究竟为什么要给其他国家“经济援助”呢?接受“援助”的国家究竟有没有从这种“援助”得到好处呢?对于这些问题现在大家从许多事实中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了。美联社国统治集团进行“经济援助”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当下,科技创新竞争力始终位于全球前列的北欧国家--芬兰,越来越引起中国科技界的兴趣和思考.作为一名曾经在芬兰工作和生活了数年的科技外交官,你对芬兰国家创新一定深有体会.你觉得芬兰给您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王志坚 《科技资讯》2006,(32):253-253
随着市场经济、国内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继续扩大,力度也不断加强。我国对外援助工程项目也在向前发展,援助的国家和援助工程项目的种类也会逐渐增多,特别是公路、桥梁等传统项目会得到受援国的认可和接受。  相似文献   

20.
日美“经济合作”最近以来,日本垄断资本从其本身的迫切需要出发,积极地从某些方面配合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战略方针,加紧向东南亚地区发展。早在去年12月初肯尼迪就提出要日本和美国共同“遏制在亚洲的共产主义”,肯尼迪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和后来的“援外咨文”更十分担心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涨,叫嚷要大大加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肯尼迪政府自己已经把对外“援助”的重点转移到东南亚,同时又要求日本分担“援助”不发达”国家,特别是“援助”东南亚国家的义务。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日本来“分担”“援助”的义务呢?这是因为美帝国主义在对东南亚的所谓“援助”上有两方面的困难,一则是近年来黄金滚滚外流,美元地位动摇,想要大力“援助”,却又力不从心;一则是它的“援助”在东南亚人民心目中,早已声名狼籍,不受欢迎。关于后者,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早就供认,东南亚不少国家对美国没有什么“好感”,但对日本却没有什么“反感”,希望日本利用这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