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昆嵛山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宏  董翠玲 《江西科学》2007,25(4):390-396
经过3年多的实地调查,确定昆嵛山外来入侵植物共35属,43种,隶属于19科。约占山东省入侵植物的67%。根据入侵程度不同,分为入侵种和潜在入侵种。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在昆嵛山的入侵现状、入侵特点、入侵途径和蔓延因素、入侵动态及某些本地物种的疯长现象,提出了防治建议,为昆嵛山的生态保护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2.
外来入侵植物种群的形成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要经历一个从个体到种群的过程,只有形成种群后才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对外来入侵植物种群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后果进行研究,能更好的认识和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外来植物入侵被视为21世纪全球三大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成功入侵植物一般具有有性生殖兼无性生殖能力、种子产量高、体积小、易于传播,且能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存活和繁殖等特征.大量实例证明,入侵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对于入侵种成功的定殖和扩散起关键作用.从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能力、种子特性等方面总结入侵种的繁殖特性在入侵种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与入侵能力的关系,从而为入侵植物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野外调查和对大量文献的整理分析,初步确定西安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约有47种,隶属19科,其中有害检疫杂草1种。对这些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外来物种入侵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农业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山东省外来植物入侵现状、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入侵植物蔓延的原因以及其危害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野外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宜州市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2种,隶属16科。为了更好地保护宜州市的生态环境,就必须知道这些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途径以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经过调查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北京的外来入侵植物有91种,隶属25科,来源于世界各地的入侵植物有66种,其中 5种为有害检疫杂草,另有25种来源于国内其他地区.并对这些外来植物入侵北京后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入侵的途径以及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野外调查和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安徽淮北地区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种,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的2个种,即豚草和毒麦,为我国检疫性杂草。许多入侵植物已对淮北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造成危害。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淮北地区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外来植物入侵问题愈发严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依据201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生态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关于入侵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SCI论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为入侵植物防治及入侵态势预测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显著提升了入侵植物的物候可塑性、种间竞争力、生长-防御权衡策略及沿纬度梯度的扩散速率,而降雨量上升、干旱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植物入侵进程的影响则存在多变性;全球化背景下多因子交互作用导致入侵生态系统的响应更为复杂。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包括:(1)生物、非生物因子对入侵植物的综合效应;(2)本土、入侵植物对于多类资源脉冲的异质性响应;(3)气候变化下入侵生态系统的多营养级互作关系;(4)采用原位群落移栽的手段探讨入侵植物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对大连市的3个陆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别有19、11和40种,3个保护区总计有外来入侵植物49种.在49种外来入侵植物中,菊科(Compositae)种类最多(13种).57%的入侵种类起源于美洲,入侵途径以无意传播为主.部分外来入侵植物已在保护区内建立稳定的繁殖种群,其中,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群心菜(Cardaria draba)、绿独行菜(Lepidium campestre)、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和影响最大.根据3个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和生态影响,提出了对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茵茵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3):67-70,75
为了解我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国内专利现状,对公开日截止至2014年底的国内专利文献进行检索,归纳总结我国目前专利申请中入侵植物防治的主要措施,从专利保护角度为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期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黄石市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有48种41属21科。其中恶性杂草1种,区域性恶性杂草8种,常见杂草12种。同时本文对黄石市外来植物的入侵途径、危害作用及防治方法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高等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高等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编制校园高等植物名录,并鉴别外来入侵植物,确立其危害程度,通过对这些植物的入侵途径和危害性进行分析,对校园生态平衡和治理提出防治建议.调查发现学校共有高等植物183种,隶属于73科.蕨类植物5科5种,裸子植物3科3种,被子植物35科175种.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2科33种,占校园高等植物的18.03%.  相似文献   

14.
开封地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开封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来源地、入侵机制、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外来入侵植物共计24种,全部为草本,大部分原产美洲和欧洲;它们主要随人类活动传人,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生态适应能力和传播能力以及本地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等使它们能够在本地自然繁衍和扩散;它们的入侵给开封的生态系统和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在进行防控的同时,还应注意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弗吉尼亚州入侵植物入侵性、克隆性和分布生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入侵克隆植物入侵性与其克隆性之间的相关性,对美国弗吉尼亚州109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植物有59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4.1%,且多数可通过根茎、分蘖等方式进行繁殖。入侵性最强的物种、较强的物种、较弱的物种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30.3%、44%、25.7%,其中克隆植物所占比例依次为:48.5%、56.3%和57.1%。上述入侵植物多为1~2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藤本类入侵植物,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科植物占据多数,多生长分布在光照充足、水分适宜的生境。上述结果表明,弗吉尼亚州入侵植物的克隆性可能促进了其入侵性,多数入侵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境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的种类及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寄主组成及寄生关系的利用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种类涉及23科62种植物,以菊科、豆科寄主植物最多,分别为11种(17.74%)和8种(12.90%),并对菊科、豆科、唇形科及旋花科的大部分寄主植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南方菟丝子可寄生香丝草等14种(22.58%)入侵植物,并对大狼把草等5种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南方菟丝子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广寄性种类,其对入侵植物的寄生危害性将为防治入侵植物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3种入侵菊科植物对入侵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了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3种菊科植物与本地不同植物(狗尾草、藜、草木樨)竞争,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入侵植物对可利用氮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本地植物,且三叶鬼针草、豚草单种对氮素的利用能力要强于黄顶菊;3种入侵植物所需速效钾的含量较低;2)入侵植物对土壤生态的影响还与入侵域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3种入侵植物与狗尾草竞争过程中脲酶活性显著升高,入侵植物利用铵态氮的能力要强于硝态氮,3种入侵植物与藜竞争,入侵植物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要强于铵态氮,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3种入侵植物与草木樨竞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入侵可以改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并借此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入侵植物已对万州区的农作物生产、果园、草坪、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了严重危害。入侵植物之所以能在传入地产生危害,与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和当地缺乏环境阻力密切相关。对入侵植物的管理应从防止外来入侵植物传入和对现有的入侵植物实施防除两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传入的措施包括:(1)加强植物检疫。(2)建立外来植物引种驯化的风险性评价制度。(3)鼓励利用本土植物。对现有入侵植物的防除,则应采取综合性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温州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地区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4种,隶属于28科、52属.菊科、苋科和禾本科构成了温州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以菊科为最多,共有17种,占总种数的26.56%.外来入侵植物中,有51种来自美洲,占总种数的79.69%,说明来自美洲的植物更容易入侵温州.外来入侵植物中,草本植物共有59种,占总种数的92.19%,说明草本植物更具有入侵性,木本植物的入侵性相对较小.外来入侵植物中,热带成分占70.28%.  相似文献   

20.
外来植物入侵是非土著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并定居在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一般具有比土著植物更强的生活能力,从而对土著植物的多样性构成威胁。文章综述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基本生理生态特征和其入侵的一般特征,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植物入侵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防制植物入侵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