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美国科学情换所(ISI)在Science Watch期刊上公布的化学热门论文,以及35种国际上影响因子最高的化学及相关综合类期刊上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化学论文,对国际上化学学科的热门领域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内(大陆地区)的研究工作作了比较。国际范围内化学学科热点集中在计算机软件测定大分子结构、分子电子学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有机合成中的烯烃复分解反应、Suzuki反应等领城。大陆学者在上述领域作出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工作还很少。国内比较活跃的领域有材料(如催化剂、纳米材料、无机络合物等)的合成与表征、不对称催化反应、各种结构和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工作等。近年来,中国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内优秀化学家的一些工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上,与国际一流的研究水年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全国化学哲学暨化学史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3年 1 0月 1 5— 1 6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召开。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大会收到论文及论文摘要 2 0余篇 ,来自 1 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3 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任定成教授于 1 0月 1 5日上午主持了本次会议与第四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的联合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的化学有比较雄厚的基础。从历史上看,俄罗斯产生过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布特列洛夫、谢苗诺夫等闻名世界的伟大化学家。他们在化学领域具有重大贡献,特别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至今还对整个人类化学、物理学的发展、对生产实践以及对哲学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上述一些人的工作中理性思维起了一定作用,因而这也促进了前苏联化学家研究化学领域的哲学问题。例如Б.М.凯德洛夫、Н.Н.谢苗诺夫、В.И.库兹涅佐夫和Ю.А.日丹诺夫等均是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博士或化学教授。他们都写过一定数量的化学哲学问题的论文或专著,在前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和化学哲学领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组合化学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研讨,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酶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佐以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课题组注意到,中国科学家对于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在科学问题的选择上还普遍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切入点。在目前已经具有论文数量基础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上,中国科学家需要更密切关注国际同行的研究进展,高度重视科学问题的选择,同时也需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问题。本刊上期已对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和密度泛函理论8个方向进行了介绍,本期将对酶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等后5个方向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化学热点研究领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美国科学情报所(ISI)90年代以来在ScienceWatch期刊上公布 295篇热门论文,对近10年来国际化学前沿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以及研究方向作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1)诺贝尔奖往往从引文数最高的研究中产生;(2)基础科学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导;(3)热点领域往往出现在化学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点上;(2)分析化学不再仅仅是化学家手中的工具,它已发展为分析科学;(5)有机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包括合成聚合物和生物大分子)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已经逐步开设了与高分子科学和工程有关的不同课程.今天,它已成为化学教学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其发展已经涉及到化学、物理、工程及其它诸多领域.反之,各种聚合物的研制不仅提供了多种新型材料,也为其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颖研究素材.我们可以预测,作为一座各学科间的桥梁,高分子科学在下个十年内将会进一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科学》2005,7(2):59-62
继两年前,Thomson ISI利用根据1992--002年各期刊发表论文资料得到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确定出了11个科学领域的10大科技期刊排名(Science Watch,2002,14(3):1-2;中国基础科学,2003,5(4):61-64)之后,Thomson ISI日前又根据对1999年1月至2004年8月各期刊发表论文的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8.
选取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全国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CALIS)、中国国家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作为来源数据库,检索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检索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借助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总结我国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10个前沿主题领域和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该学科研究的传统知识基础,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生态哲学和科学技术政策与管理等问题是近年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问题。最后,基于计量分析结果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理论化学学派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70、80年代得到发展和壮大并在国际理论化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理论化学学派在量子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就,领袖人物是以唐敖庆为首的卢嘉锡、徐光宪三位资深院士,核心和骨干人物是吉林大学承办的高分子物理化学学术讨论班(1958-1960)和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1963-1965)的主要成员,主要研究基地分布在以吉林大学为首的国内几所著名大学.  相似文献   

10.
黄彦瑜  何涓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2):112-112,F004
第八届全国化学哲学暨化学史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0月15-16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召开。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大会收到论文及论文摘要20余篇,来自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