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国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5):608-619
详细介绍了中子星的吸积以及密近双星的演化。Lipunov等讨论了在密近双星的演化中形成射电脉冲星与黑洞组成的双星的可能性,结论是在大约700个射电脉冲星中,至少应当发现一个位于脉冲星与黑洞组成的双星系统。 相似文献
2.
Christopher W. Mauche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5,(6):20-21
本书是1989年10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三塔菲举办的“第11次北美灾变和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会议”的报告文集。内容丰富,覆盖了低质量中子星和黑洞、双星的观测和理论、磁和非磁白矮星双星、瞬时X射线源、新星和双脉冲星。 相似文献
3.
安树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将中子星近似看做带有偶极磁场的倾斜转子,本文从经典辐射理论出发,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从星近极区表面飞出的原电子的γ射线辐射角分布。结果表明,影响辐射角分布特性的主要因素是磁力线曲率和电子能量耗散。偶极磁场的强烈畸变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辐射的方向弥散. 相似文献
4.
给出一个研究由强子相到夸克相相变的简单模型,并定性分析了奇异星与混合星的基本性质,计算结果在观测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的外间隙模型研究了反常X射线脉冲星可能的高能辐射.在该模型中,考虑了磁场几何效应对高能辐射的影响,同时利用平均半径〈r〉处的外间隙大小表示外间隙的特征大小,〈r〉是磁倾角α的函数.这样外间隙大小可以表示为f(P,B,〈r〉(α)),它是周期P,磁场B和平均距离〈r〉的函数.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γ射线的光度和流量,并与以前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考虑磁场几何效应所产生的结果.最后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几颗典型反常X射线脉冲星(如:4U 0142+615(AXP 0142+615),1E 1841-045,PSR J1809-1943)可能的高能辐射. 相似文献
6.
安树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基于对磁化中子星磁层中极相对论电子辐射机制和辐射输运性质的讨论,指出被观测到的硬γ射线可能来自于磁化中子星的逃逸同步曲率辐射光子.逃逸硬γ射线光子最有可能产生于光速柱面附近的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7.
孙建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27-29
对中子星状态方程作了简介,对核物质能量密度的计算的近似方法作了说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相互能对总能量的贡献,把相互能引入计算中,得到中子星质量、半径及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测量中子星表面辐射谱的引力红移被认为是探究这类致密天体基本物理特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但是,脉冲星、磁星这些强磁化中子星表面的辐射红移不仅源于引力的作用, 还需要考虑星体表面的磁化等离子体以及由超强磁场所诱导的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 真空极化效应对辐射的电磁作用. 运用Gordon有效度规理论研究磁化等离子体以及QED真空极化效应对星体辐射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一般情况下对辐射引力红移的修正起主要作用的是星体表面的磁化等离子体, 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还必须考虑QED真空极化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存在较大较差转动角速度的中子星会由于磁冻结效应扭曲内部的径向磁场线,放大出一个超过1013T的环向磁场.这个环向磁场的磁浮力大于与其耦合的粒子的重力,能够携带物质冲出中子星外壳,形成喷发.基于此效应提出了较差转动中子星作为伽马射线暴(GRB)和伽马射线暴早期余辉中X射线耀发能源的两个模型,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做了数值计算和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环向磁场的放大速度以及初始条件,指出了这两个模型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较差转动中子星可作为快速射电暴(FRB)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一颗快速旋转的高度磁化中子星(磁陀星)可能诞生于极端的恒星爆发或双致密星并合等过程.这一理论设想在近二十余年的伽马射线暴研究中常被提及且已受到诸多观测尤其是余辉观测的支持.因此,该新生磁陀星与这些爆发或并合产生的抛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观测特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近十余年来,随着宽视场高频次暂现源巡天项目的大量开展,人们陆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具有和普通超新星相似特征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光学暂现源现象,其典型代表有以高光度为主要特征的超亮超新星和以快速演化为主要特征的快变蓝色暂现源.这些现象为研究新生磁陀星驱动的类超新星爆发和辐射过程提供了现实途径.本文一方面概述了中子星的能量输出、中子星风和抛射物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辐射效应,主要包括抛射物热辐射主峰的增亮、主峰前由中子星风驱动的激波突破以及主峰后星风云非热辐射的泄漏等.另一方面,简要介绍了超亮超新星、伽马射线暴及其成协超新星或并合新星、快变蓝色暂现源等现象的主要观测特征,着重讨论了这些观测现象和中子星能源模型之间的相容性,以及模型和观测相结合所给出的参数限制.据此,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在相同的物理机制下产生不同观测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超子同位旋相互作用对中子星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者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出发,考虑到核子、超子和介子的自由度,研究了不同∑超子同位旋相互作用对中子星性质的影响.经计算发现,大的三超子与ρ介子耦合常数对中子星中∑^-超子的出现有抑制作用,当该耦合常数超过1.4时,不会有∑^-出现,同时其它超子(比如∧,虽Е^-等)则在更小的密度下生成.该同位旋耦合常数亦对中子星物质的状态方程有影响,耦合常数越大,状态方程越硬,得到的中子星的最大质量越大.由计算结果得中子星的最大质量为1.3~1.4M⊙(M⊙为太阳质量),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相对论平均场的框架内研究了有限温度下强超子-超子(YY)相互作用对中子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含强YY相互作用后,(1)星体会被进一步的超子化;(2)星体最大质量变小而相应的半径变大.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YY项对中子星物质的主要影响迅速减弱.在高于约46MeV时,强YY项在中子星里的效果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贫金属星HD122956的中子俘获元素的观测丰度,利用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计算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精确地确定了三种不同的中子俘获过程对该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贡献,从理论上预言了贫金属星HD122956的中子俘获元素的丰度,并给出了计算结果与预测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根据3种典型的AGB星s-过程核合成模型的中子辐照量分布,讨论了各恒星模型氦壳层区域内受中子照射的铁种子核数目比率(或铁种子核受中子照射的概率).该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过程核合成模型的特点.结果表明,所有概率都随重叠因子r单调增加,r=1时,存在极限值1.在辐射s-过程核合成模型的情形,概率对13C壳层占氦壳层的质量比例q的变化很敏感. 相似文献
15.
用整个系统的角动量守恒条件代替切向动量守恒条件,将星风吸积与盘吸积两种质量吸积一起来,考虑双星系统的轨道偏心率e的二次以上的高次项,重新推导了吸积质量及轨道参量变化方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非线性二次引力理论,讨论了定壳弦在运动的时的吸积问题,与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情况相比较,有一个高介吸收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1992年9月起,对近82个外流源或电离氢区,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水脉泽观测。有三个源首次测得了弱H2O脉泽辐射;对已知源的观测结果表明星际水脉泽的时变化比较普遍。流量变化20%以上的源达75%,在高质量外流源中水脉泽深测率比低质量外流源中的高。本文还讨论了脉泽产生率与CO谱线宽度及成协源红外辐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时期”。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剧、体制性与机制性缺陷的障碍、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农民增收难、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应积极采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政府职能转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各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子Soller准直器的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上的中子谱仪装置,对国内研制的Soller中子准直器进行了测量,并利用MCNP4B程序模拟和解析公式计算,将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所测准直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作了评价,证明了国产准直器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