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70.1MeV~( 6)O核在国产核-4乳胶中的径迹宽度,讨论了径迹宽度与低能重离子在核乳胶中的射程、速度以及有效电荷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低能重离子在国产核-4乳胶中的径迹宽度正比于Z_(e(?))·β,即低能重离子在核-4乳胶中的径迹结构偏爱于径迹形成的敏化柱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测量在原子核乳胶中重核径迹宽度的新方法,它是借助电视摄象卡及VIDEO—TELEX 图象处理卡对重核径迹的黑度进行灰度等级分析,从而测量核径迹宽度.测量结果同利用 MD—100显微密度计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固体核径迹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26届国际固体核径迹会议(2014年9月15日~19日)交流的成果,对以下几方面的进展作了重点介绍:(1)固体核径迹基础研究:包括荧光核径迹探测器的出现和优异特性,核乳胶发展的新生机,固体气泡探测器刻度新方法的提出.(2)固体核径迹在核物理、激光加速、激光核聚变和核武器禁产核查中的应用;包括弹核碎裂反应(Projectile fragmentation)有两个反应道:散裂(Spallation)和爆裂(Burst)的提出,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已成为激光加速和激光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探测器之一,固体径迹探测器在核武器禁产核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3)地学应用;包括不需要核反应堆照射而采用激光熔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的裂变径迹年代学测定方法的成功,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4)基于核径迹的纳米-微米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国内外的新发展为我国固体核径迹研究提供了启示和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222Rn累积浓度的测量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圆筒形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与圆筒体高度、固体核径迹片尺寸和形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当圆筒形探测器半径和固体核径迹片尺寸一定时,圆筒形探测器的固有效率、击中效率以及总探测效率均随着探测器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当圆筒形探测器尺寸一定时,击中效率随着圆形固体核径迹片的半径增大而减小,固有效率和总探测效率会随着固体核径迹片半径的增大而增加;3)当圆筒形探测器尺寸和固体核径迹片面积相同时,采用圆形固体核径迹片的探测器和采用方形固体核径迹片探测器的固有效率基本相同,但前者的击中效率以及总探测效率明显都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在可调控温度、湿度及氡浓度的南华大学氡实验室对不同的湿度条件下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量220Rn2、22Rn的探测效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湿度对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量220Rn、222Rn探测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在35%-95%范围内,当湿度为50%左右时,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222Rn,探测效率最高,标准偏差为2.0%;相对湿度在30%-100%范围内,当湿度为75%时,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220Rn的探测效率最低,标准偏差达到78.4%.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核4型乳胶的灵敏度并探索潜影衰退的表观模式及其与不同显影条件的关系。观测分析国产星载乳胶中的粒子径迹并辨认若干重核径迹又讨论了一个重核碰撞事例。  相似文献   

7.
固体核径迹点的参数测量在核技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人工计数法局限性非常大.近年来,DSP和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核技术领域.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M642图像处理平台的核径迹点自动计数系统.该系统利用数学形态学算法,能有效地从背景中分离出径迹点并去除噪点,进行准确计数,有助于减小人工计数的目测误差.  相似文献   

8.
根据带电粒子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中的径迹面积分布,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中高能核-核碰撞中的弹核碎片进行分辨,得出弹核碎片电荷与径迹面积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聚乙烯对苯二酸酯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裂变碎片记录性能的实验过程,并在改变温度,腐蚀时间和腐蚀液浓度等条件下测量了裂变碎片径迹的平均直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腐蚀液温度的变化对裂变碎片径迹的影响最灵敏;而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对裂变碎片径迹的影响不大,同时用低能^16O重离子辐照PETP探测器。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1,(5):28-28
近日,由中美科学家共同参与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N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4,这种新型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在反氦4的发现中,  相似文献   

11.
固体核径迹研究的新进展郭士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1995年以来,固体核径迹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第18届国际固体核径迹会议在埃及开罗召开(1996.9),国际裂变径迹年代学会议在比利时根特召开(1996.8),在中国(1995....  相似文献   

12.
中子个人剂量测量不确定度是个人剂量检测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职业人员中子个人剂量测量的可靠性和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结合固体核径迹技术监测工作人员中子个人剂量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中子剂量刻度曲线、剂量计计数、系统测量重复性、能量依赖性及径迹蚀刻条件等监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评定中子个人剂量不确定度,保证量值测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工作人员的职业和健康安全.结果表明,应用固体核径迹技术监测职业人员1个季度的中子个人剂量为0.18±0.05 m Sv,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8%(k=2);提示应关注中子剂量刻度曲线、系统测量重复性及能量依赖性等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将不确定评定方法应用于中子剂量测量实践,可为国内中子监测规范的制定提供一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热分析法测定α粒子径迹密度应用于地质定年.用中子活化分析的方法测量了安徽马鞍山磷灰石样品中~(238)U、~(232)Th和~(147)Sm的含量.另外以Dorango磷灰石作为参考标准,用热分析方法测量了样品中α粒子的径迹含量,最后经计算得到安徽马鞍山磷灰石样品的地质年代为3.63×10~7 a.与其他地质资料比较,认为其地质年龄在3000万年左右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用光学方法测量半导体禁带宽度的温度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半导体禁带宽度温度系数的方法,推导出一个求dEg/dT的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在室温附近测量计算了砷化镓单晶的禁带宽度温度系数,得到结果为-3.97×10~(-4)ev/k,这与人们公认的-3.95×10~(-4)ev/k极其接近,说明作为一种基本测量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1981年由西藏甘巴拉山(海拔5,500m)乳胶室得到了一个低空产生的超高能多核心KOE19族事例。我们应用自动化装置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得到满意的结果。1960年以前,高山乳胶室的规模较小,只有几个平方米。感光材料用核乳胶片,通过数电子径迹确定能量。随着乳胶室规模的扩大,原来的测量和分析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6.
高粒度时间分辨探测器(HGTD)是ATLAS实验Ⅱ期升级的关键项目.为了应对极高的粒子径迹堆积带来的挑战(每次束流交叉对应的质子-质子对撞数的平均值可高达200),合作组计划通过精确测量粒子径迹的时间信息(径迹时间分辨可达30 ps),使得实验能够在“4维”空间中进行粒子径迹到作用顶点的关联.升级项目的传感器选择了可以提供所需的时间分辨率和良好的信噪比的低增益雪崩探测器(LGAD)技术.日本滨松公司(HPK)生产了厚度为35μm和50μm的LGAD原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也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IME)合作研发了厚度50μm的LGADs原型.为了评估器件抗辐照性能,样品在JSI反应堆设施中接受了不同剂量的中子辐照,并在USTC进行了测试.通过测量室温(20℃)或-30℃下的电流电压和电容电压曲线测量,对增益层和硅基体损伤的中子辐照效应进行了表征评估.进一步处理提取了不同辐照剂量下的击穿电压和耗尽电压,并呈现为通量的函数,最终对比了不同样品的抗辐照性能参数c系数和α系数.对辐照模型的最终拟合得到的c系数值为HPK-1.2:3.06×10-16cm  相似文献   

17.
对290A Mev12C诱发乳胶核反应黒径迹粒子、灰径迹粒子、重电离粒子和簇射粒子的多重数分布、发射角分布进行研究,并与其他能区高能重离子诱发乳胶核反应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黒径迹粒子,灰径迹粒子及重电离粒子平均多重数和耙核大小有很强的关联,而簇射粒子平均多重数与耙核大小的关联度很小;黒径迹粒子的发射角分布基本趋于各向同性,但向前的略高于向后的,灰径迹粒子发射角分布遵循指数规律,簇射粒子发射角分布于超前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CR-39塑料蚀刻径迹探测器中重离子径迹的重建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径迹重建技术测量了400 A MeV20Ne与C,CH2,Al靶作用射弹碎裂的总截面,所得结果与其他能区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利用文杜里管测水中气核谱时文杜里管喉部直径对量测结果的影响,对比了各种测量小型文杜里管喉部直径的方法,从而提供了一种精度高达10~(-4)厘米的无接触的量测法——光学聚焦法。应用此法,在气核谱的量测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裂变径迹定年资料应用中的问题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裂变径迹定年与其他大多数放射性定年法不同,它测量的是放射性衰变对矿物晶体的物理损伤,而不是另一种同位素。外探测器裂变径迹定年分析中,可以获得每一个颗粒径迹年龄。样品裂变径迹年龄表述有组合年龄、平均年龄和中值年龄,不论哪种年龄都不具有简单的地质意义。封闭径迹长度及分布记录了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及热历史过程,是裂变径迹分析中最重要的参数。利用裂变径迹参数,可进行热史模拟,以重建样品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