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对人类的影响可能是偶然的,是伴随着音乐"劫持"大脑功能部位(例如负责语言、情感、运动等部位)的能力随机出现的.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所说,音乐是"听觉奶酪蛋糕",这种精心制作的"甜品"能够触动大脑中负责更重要功能的部位.不过由于这一偶然的结果,音乐似乎也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全新的交流系统.这套系统旨在传情,而非达意.最新的研究显示,音乐忠实地传递着某种情感:当我们听到一首乐曲时,与同一间房子里其他听众的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有魔力的,能使人快乐或者忧伤.如果有人说音乐能使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却很难让人相信.生活中真的有"死亡音乐"吗?曾有一首名为<黑色星期天>的"死亡音乐"在各大BBS、聊天室、QQ上广为流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句成语,叫做"对牛弹琴",意思是说对动物弹琴是白费劲,因为动物不懂音乐.今日看来,这话并不全对.有报道称,故意对奶牛播放音乐,结果奶牛产奶特别多.这说明牛还是"懂"音乐的.其实,不少动物并非"乐盲".  相似文献   

4.
蓝调音乐(blue notes)凭借一股"反骨"气息,在叛逆的摇滚乐中显山露水. 捧读平凡和陈淑芬的<蓝调>这本漫画,思考蓝调的画面、文字、情节,和蓝调的音乐相比,会带给我们一些特别的什么.蓝调的画面很平凡,就像你我都曾经历过的往事的碎片;不同的是,她将这些碎片拾了起来,在水中淘洗,在风中晾干,随性地拼装或者剪裁,然后夹进书页之间.蓝调的文字也很简单,就像随处生长的浅草;你永远不会猜到你能听到什么样的起承转合,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样的命运在下一步守候.  相似文献   

5.
音乐服装日本的电子制造商推出了一种音乐服装。这种服装的外形如同一件滑雪衫,其内部置有卡式收录机,喇叭就安装在衣领及垫肩处。音乐服装可使穿着者具有如临现场音乐会的感觉。音乐领带一种新型的音乐领带在国外市场受到欢迎。这种领带是在一般的领带里,装入一个微型电子音响装置,此音响一经触摸就会奏出动听的音乐。不同颜色的音乐领带,可以奏出不  相似文献   

6.
一、把Flash动画里的音乐转成MP3 很多人喜欢从网络上下载含有音乐的Flash动画,有音乐配上画面,观赏起来就像MV一样精彩.如果想把Hash动画里的音乐单独撷取出来,只要使用像"123Flash Sound"这类专门撷取国Flash音乐的工具即可.不过一般flash动画内的MP3位率都不高,转出来的MP3音质也不会太好,转档前可要好好考虑一下.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4,(2):7-7
正以往的研究发现,狗儿在感觉到正面情绪(例如看见自己的主人)时尾巴会朝右边摇摆,而在感觉到负面情绪(例如看见一只不友好的同伴)时尾巴会朝左边摇摆。这种摇尾巴行为的差异反映了狗儿的大脑活动不同:左脑激活导致尾巴向右摇摆,右脑激活则导致尾巴向左摇摆。那么,一只狗向左或向右摇摆尾巴对其他狗儿来说是否  相似文献   

8.
尽管早在毕达哥拉斯的时代,数学原理就被人们视为是音乐现象的基石,但在面对微妙复杂的音乐现象时,仍不免常常有无所适从之感.例如,要想简单地判定什么样的音调结构恰当,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两种音调才是"相同的",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9.
亨德尔留给世人的印象,俨然一副贵族范儿.在社交场合现身的他,威仪端方,气宇轩昂,戴高级假发,披镶边礼袍,腆将军肚,坐头等舱.然亨德尔尚有另一张面孔,即摘掉假发,脱掉礼服的亨德尔.依我看,出离奢华包装且回到桌边的亨德尔,才是骨子里的亨德尔——正如画家梅西埃所画的那样——身着普通便服的亨德尔,傲气不再凌人.他眼帘低垂,支在古钢琴上的左手托抚前额,右手拿着羽毛笔,对着眼皮底下的一沓乐谱纸发呆……唯写作中的亨德尔,才恢复到文人,衣装俭素,像个教士. 我识亨德尔,自《水上音乐》(Water Music)始.接下去是《大协奏曲》作品3和作品6,再接下去是《管风琴协奏曲集》.亨德尔这些乐队作品各有千秋,最值得反刍的,还数《水上音乐》.正是《水上音乐》这部水灵灵响当当的杰作,让亨德尔戴上了古典音乐烹饪大师的头号高帽.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辗转难眠时,听上一张自己喜欢的音乐CD,也许就会睡着了。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更有效的催眠曲:你自己的大脑音乐。大脑自有音乐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能够产生它自己内在的音乐,这一音乐可以用来治疗困扰成千上万的病症:焦虑性失眠。研究人员称,通过对每个失眠患者播放属于他们自己大脑的音乐,这些睡眠失调的人就会安然进入梦乡,睡得更熟更深。  相似文献   

11.
新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西方音乐的训练,同样可以理解音乐中的情绪表现。 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想到用听音乐的方式来转换情绪。但是今天,不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大部分音乐都是根据欧洲的音乐系统谱写出的。那么一个人如果没有接受过欧洲的音乐系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音乐——地震波趣谈》是一篇饶有兴趣的文章,读来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文笔生动有趣,想会受读者欢迎.本刊也借此向海外学者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关注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类情绪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既可能源于生物体的适应机制,也可能源于音乐文化经验知识作用下的认知建构,研究重点在于讨论不同条件下音乐文化经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权重.本文分别从音乐情绪感知、音乐情绪体验和音乐偏好3个层面梳理了已有研究对音乐文化经验效应机制的理论解释,并列举和评述了相关实验例证.已有研究认为,在音乐情绪感知层面,音乐文化经验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音乐作品用于表达情绪的音乐线索特征;在音乐情绪体验层面,音乐文化经验的影响效应主要取决于激活的情绪诱发机制;在音乐偏好层面,音乐文化经验是音乐偏好产生的基础.未来研究需要在界定音乐文化经验,选取音乐线索和测评情绪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推进,才能更好地揭示音乐文化经验在音乐情绪情感交流中的本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会“听”音乐吗?为了揭开这个奥秘,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1983年,一位法国科学家把一副耳机套在番茄上,每天让它“欣赏”3个小时的音乐,这个番茄竟长到两公斤重。美国和印度科学家对水稻、甜菜、  相似文献   

15.
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的大自然,不仅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它的奥秘更是变幻莫测,引人入胜,又给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比如山、石、沙、河、泉、柱等,也能如同乐器一般,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近年来,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自然界里的许多"音乐"之谜.  相似文献   

16.
自从这个世界有了音乐,恐怕在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音乐。听音乐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享受,不过每个人对音乐种类的喜好、音质的追求都是不尽相同的。不管什么样的音乐,只要至今仍然存在就说明它有支持者。对大部分喜欢音乐的人来说,能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享受音乐,会使心情更愉悦。  相似文献   

17.
凌夫 《科学之友》2002,(11):23-23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辗转难眠时,听上一张自己喜欢的音乐CD,也许就会睡着了。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更有效的催眠曲:你自己的大脑音乐。大脑自有音乐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能够产生它自己内在的音乐,这一音乐可以用来治疗困扰成千上万人的病症:焦虑性失眠。研究人员称,通过对每个失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11,(2):F0003-F0003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礁岛群沿海附近,一种被戏称为"粉红色吝啬鬼"的水母,其数百根带科的触须在水中摇摆,会伺机攻击其他水母,上演一幕同类相残的惨剧。  相似文献   

19.
从进化的角度看,猴子与人类没有太大区别那么,猴子对音乐的喜好会不会也和人类相似呢?如果它们喜欢音乐,它们会喜欢哪一类音乐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时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这门课对高职生将会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在高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