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说起木星,肯定有人会不悄地说:“哼,不就是我们夜晚仰望地平线的南方天空时,能看到的那颗最亮的星星吗?”可是你知道它的“脸蛋”为什么红彤彤吗?——是“大红斑”?YES,你猜对了!可是大红斑又是什么东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学》2009,(11):49-49
神奇 公园有一对情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老公,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疼吗?”女孩说:“不痛了!”。会,女孩又撒娇地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又问:“这回还疼吗?”女孩很开心的说:“不痛了!”旁边一老太太站着看了半天,上前就问小伙子说:“小伙子你真神了,你能治痔疮不?”  相似文献   

3.
嘿!汤姆,你看见我的笔记本电脑了吗? 呃,凯尔,你要冷静啊,我好像看见老爸把你的电脑拿到实验室去了……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经常外出听课,发现在课堂朗读训练中有些老师不约而同地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学习《一夜的工作》,教师问:“你能读出热爱周总理的心情吗?”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问:“你能读出‘我’伤心的心情吗?”学习《盘古开天地》,教师就问:“把我们崇敬老祖宗盘古的心情送进课文里去读出来,好吗?”……此类要求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在朋友中谈及网上购物的话题时,别人顺口就会回答说:“网上的东西你都信?”三年后我同一位中学生问及到网上购物的问题时,他却很不耐烦地回答我:“请你不要问我这个老土的问题,这两年我的书、鞋和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我问他:“你在网上买东西有人骗你吗?”他回答说:“网上网下都有骗子,但网上有“支付宝”,你找信誉好的不骗你,东西便宜,还有积分返利。”  相似文献   

7.
两面人     
站在我面前的人,咋这么眼熟,莫非他就是违章受过处分上过报纸的石头,怎么摇身一变竟成了安全标兵?弄得我一头雾水。
  没等我开腔,石头呵呵笑了两声,冲着我说:“嘿!你不是煤炭报的孙记者吗?”说着,他伸出粗糙的右手,狠劲攥了攥。“怎么,不认识了,我就是石头,你不是采访过我吗?”  相似文献   

8.
一天,有人路过草原,看见一只小羊呆呆地望向天空,便问:“可爱的小精灵,你在想什么?” 小羊礼貌地回答:“我在看雄鹰翱翔蓝天。要是我能像雄鹰一样,那该多好啊!” “这很容易,我帮你安上一对翅膀,你就能实现愿望了。”那人很愿意帮忙。  相似文献   

9.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10.
轻松60秒     
《少儿科技》2012,(10):46-46
糖、醋、盐、味精 小学历史课上,老师问正昏昏欲睡的小华:“你知道我国在隋朝之后又哪几个朝代吗?” 小华迷迷糊糊地站起来,说:“我……我不知道。” 老师提醒:“那你要记住,又唐、宋、元、明、清。明白了吗?” “明白了,糖、醋、盐、味精。”小华高兴地大声回答。  相似文献   

11.
在不久前各大传播媒介刊播的“中华好风尚:公益主题广告”中,一张大报刊出了这样一则广告: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养娃的对话:“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这种事情我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2.
春天到了,我们学校开展了“我为校园添光彩”活动。看,同学们都行动起来了。我们一年级一班的15名学生负责给小树挂牌子。看,他们千的多起劲啊!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挂了3个牌子,还有26个牌子没有挂,你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吗?  相似文献   

13.
寓言故事     
《青年科学》2010,(9):50-50
一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相似文献   

14.
心境如镜     
苏东坡到镇江金山寺与佛印禅师一道打坐参禅,身心通畅,一时兴起,于是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样?”“好庄严,像一尊佛!”佛印微笑作答。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问苏东坡:“大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样?”苏东坡马上答道:“像一堆牛!”佛印听后微笑依旧,并不作答。苏东坡以为自己赢了禅师。  相似文献   

15.
候长缨 《奇闻怪事》2006,(12):34-34
小a的妈妈昨晚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又不敢跟老师说。我一早就来到班里找小a了解情况。小a说:“我可以看见,我妈妈让我再往前坐一排。”听了这话,我对她说:“能看见的话就先在这里坐着,以后有合适的位置再给你调,好么?”小a,点点头。这时,他的妈妈来到了教室门外找我.又给我说起了调座位的事情。我把刚才了解到的情况向她说了一下。她急了,说:“小b比我们个子高,为什么在前面?”  相似文献   

16.
 一次乘出租车,和出租司机聊起某一广播节目,出租司机说,他非常欣赏一档节目中的“医生”,因为他回答听众的问题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非常亲切和耐心。听下来,我明白了那是一档推销保健品的节目,于是问,那你相信“医生”说的吗?驾驶员回答:当然了!还有一次,笔者在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看到我稀疏的头顶,同情之余,热情地向我推荐一种“德国进口”的生发用洗发膏。我请教这种膏含有的成分和原理,理发师答道:“不是那种医学的东西。你到医院,医生还不是没办法?最多开点药,还没有用,白花钱。”我好奇地问:“医生没办法,厂家又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厂家做的不是那种医学的东西,不是药。”“那这种洗发膏有什么副作用吗?”“没有啊!不是药怎么会有副作用呢?”镜子里理发师惊讶地看着我。看来他并不是为了推销而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17.
有一对兄弟,哥哥生性消极,而弟弟生性积极,他们的父亲为了要考验兄弟俩,便把哥哥带到一个充满玩具的房间,而把弟弟带到一个充满牛粪的房间里。过了一段时间,父亲打开哥哥的房门,却看见哥哥嚎啕大哭,父亲问:“玩具这么多,这些不都是你喜欢的玩具吗?”哥哥回答说:“玩具那么多,我不知道要从哪一个开始玩。”  相似文献   

18.
学完课文《谁的本领大》后,同学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他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待他人,我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那么,你知道你有哪些优点吗?你能找出启己至少三条优点吗?”  相似文献   

19.
视点     
一天晚上,我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在路上,我指着远处的一幢高层建筑问女儿:“你说那幢楼漂亮吗?”满以为女儿会毫不犹豫地说“漂亮”或“不漂亮”,可孩子非但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反问了一句:“爸爸,哪有房子啊?”我被她问的一愣,随口说:“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并刻意看她是不是看错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妈妈,这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乡下有什么好看?我们回去吧!” 年轻的妈妈便带着孩子逃跑似地离开了。 漫步野外,被一丛美丽的玫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便看到以上的一幕,听到了这么令人深思的话。望着匆匆离去的母子,我想说:孩子,带刺的玫瑰可是好花呀!年轻的妈妈,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难道面对“刺”,就只有选择逃避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