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诗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但并非所有的生活素材都能激发他的创作冲动。易卜生说:必须“清楚地区分被体会的东西和被肤浅地经历过的东西,只有前者才能作为创作对象。”戴望舒在1927—1932年这个时期,一方面对革命和革命文学由向往到逐渐冷淡,正象他在《铁甲车·译序》中评价作者伊凡诺那祥:“他从事政治生活,然而他那时对于政治理解却很薄弱。”另一方面,爱情则是他的用心和激情所在。前者是公开的社会政治生活,他主要通过翻译和文艺论文来反映,后者是隐蔽的“另外一种人生”,因而很自然地成为他诗歌艺术的表现对象。戴望舒在同施蛰存的交往中,也结识了他的妹妹施绛年。不过当时施绛年还只是一个垂髫总角的小姑娘。对她产生一往的深情,是自戴望舒匿居松江时。但诗人的生理缺陷,则给初恋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取法“象征派”,被认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戴望舒对“象征主义”的选择,不仅有个人创作技法上的借鉴以及诗歌发展史意义上对语言和形式的注重,更是他内在的心理诉求,与其精神上的危机相连.但留法的戴望舒却没有进一步展开象征主义诗歌创作,而是转向对西班牙语系现代主义诗歌的认同.“象征主义”之子“革命”和“西班牙”之于“现代”都有着“过时”的标签,戴望舒以双重的“过时”加身,是在无奈与坚持中彰显了现代中国问题的艰难和复杂,以及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可贵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历来被认为是“现代派”诗人.但这是个太笼统太宽泛因而也是不确切的结论。确切地说,戴望舒是我国30年代“象征派”的代表诗人。戴诗富于情思美、象征美、散文美与音乐美。他对中国新诗的贡献,主要在于:(一)创作了一批风格独具的诗篇,强调了一种“文质并茂”的诗美学观.(二)创造了无韵自由诗体,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品种。(三)推动了中国新诗史上象征诗派的发展,促进了它走向成熟。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应当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一般是文章的浓缩,任何领域的内涵都可以用关键词去提炼。我国大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的大城市发展各具特色,有很贴切的关键词可以概括:权力制造、负重前行、政策设计、顺势而为。古代大城市是权力制造的产物,权力决定城市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近代大城市在屈辱历史中负重前行,很多城市在这个时期与西方文明接轨、融合、冲突、发展;新中国城市发展几近停滞;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但是政府对大城市的高层设计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无力于"城市病"的泛滥;顺势而为是当前大城市发展的不二选择,顺势而为意即顺市场之势、顺全球之势、顺人文之势,只要能顺势而为,我国大城市的发展将有更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但是其诗歌中又有深刻的宗教内蕴,尤其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深刻。在《寂寞》、《乐园鸟》等诗歌中都明显地体现出了其对生命本真意义的追寻及体悟。  相似文献   

6.
正"北上广"似乎是一片黄金地,这十几年间,无数年轻人怀抱鸿愿,栖身在这三座大城市,誓要为自己开启一片光明的前景。他们的酸甜苦辣,既是自己的切身体会,也经常成为他人小说或影视剧里的重要内容。这些有志或无志的青年,在繁华大都市如何争得一席之地?是立稳了脚跟还是艰难维生?让我们听听他们的经历和心声,在社会形态不停转变的冲击中,充斥着挣扎、无奈、雄心,甚至放任自流,说到底,对北上广青年来说,未来都是一盘难解的人生迷局。  相似文献   

7.
制度伦理建构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制度伦理化"或"伦理制度化",而应当被理解为对制度自身的伦理属性以及对制度在社会伦理生活中的功能定位、作用方式的反思、批判与重建。制度伦理构建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它一方面表明制度的伦理基础的现代变革,另一方面表明制度必须在现代社会伦理生活中起着主导性的规范作用。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平等地保障现代个体的自由与权利,而对那些可能损及他人自由与权利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则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晓君 《科技潮》1999,(7):50-51
钢构结构、镶玻璃的混凝土建筑在全世界的每一座大城市都能看到。目前大约有10亿人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现代"建筑中,如果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继续下去的话,最终还会有几十亿人住进这种建筑中。高层住宅的首创者勒科尔·比西埃早在1937年就曾预言:"我所提出的是一种适于各个国家和各种气候的单一建筑。"他首创的这种混凝土建筑有一段时期,无论在哪儿都不太适合人居住,而如今,因为有了空调、电梯和淋浴等设施,在这种建筑中居住的人已经比比皆是了。纵观现代建筑,可谓设施先进、配备齐全。它可以提供过去想象不  相似文献   

9.
小舟 《科学世界》2007,(8):87-87
一般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并不会经常提起野生动物保护这样的话题。连我自己都常常想,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希望公众能了解并支持野生动物保护这样的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也许是:生活环境太过不同了——公众对科学家的野外工作太缺乏感性认识了。  相似文献   

10.
骚坛诗人在秭归乐平里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构建了对屈原的认知和想象。他们为屈原故里子民而自豪,并由此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的身份意识和价值判断。在当今受到物质与外来文化的多重冲击下,骚坛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文化焦虑这种文化焦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骚坛"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小镇青年们的生活被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冲刷得闪闪发亮,他们与大城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又成了"城里人"又敬又畏的一种存在。"北上广漂子"们越来越少,安逸且丰富的小城镇人生价值观正在占据主流地位。若干年前,来自上海郊区亭林镇的青年作家韩寒讽刺郭敬明的读者——都是来自"城乡接合部"的。他大概打死都想不到,若干年后,这些"城乡接合部"青年凝聚成一股巨大的洪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些新诗人古板地追求格律化而导致的弊端,戴望舒在他的诗论与创作中表现出了一位真正诗人的探索与思考.他去掉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形式的束缚,以及新格律派诗歌过分注重的外在音乐美,提出了中国新诗的第三种节奏.这是新诗创作中音乐性不同方面的转变,是新诗音乐性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09,(17):7-7
《卫报》报道,每逢8月份,欧洲大城市的人群就突然变得稀疏起来,一切仿佛都停滞了。政府机器在低档下缓慢运转着,各国领导人尝试着抓紧时间,过上一段珍贵的家庭、私人或文化生活。只可惜这样的生活对许多领导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由于他们玩命的工作习惯、24小时的新闻周期,再加上无所不在的手机和电子邮件,一场危机离他们往往仅是一通电话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台湾诗人经过独特的社会生活感受而写出来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政治色彩的诗,在台湾诗歌中是很有力度的一类作品。这些诗,写于不同时期,写了社会的不同侧面,写了诗人各自的生活体验。其共同点是贴近劳苦大众,表现了诗人的同情感与批判意识。诗人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或呼喊,或揭露,都是正义感所使然。目睹纷繁的人世,有美的东西足以令诗人喜悦,但他们没有把自己囚于个人快乐的小天地,没有忘记  相似文献   

15.
方外诗人是大历诗坛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创作在整个唐诗中也占有很特殊的地位。“方外”一词,出《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方内与方外分别指世俗生活与超越世俗的生活。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则将方外与人间相对,方外意味着仙境。我所说的方外诗人,包括隐士诗人和诗僧两个群体,这两种人通常是被视为超脱于世俗生活的,而他们的创作也的确显示出不同于台阁与地方官两派官吏诗人的特点,需要单独讨论。同时,这两个群体本身也有各自的营垒,需要加以论述。诗僧我已有论文述及,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隐士诗人的阵营。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10,(15):62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东西,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就是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心中的"传统",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怎样接人待物。"传统"存在却常常隐藏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有"变革"时"传统"才会显露。如今中国遍地的"强拆风"下,捍卫"传统"的声音不绝于耳。"过去必须被现在改变,现在必须被过去引导!"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托马斯·艾略特在阐述传统时曾这样说道。当今中国人在改变传统时,传统应先"活在"心中,然后再去改变传统。  相似文献   

17.
若干年后,我在中国南方某大城市踏访了这位同胞,高兴地知悉他有了新的事业和生活。谈话中,我们没有提到在纽约布鲁克林拘留所的那次会面。在那里度过的时光,不论长短,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场梦魇。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的济慈,其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然而在他的相当一部分的作品里,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本文将结合诗人的某些诗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城市边缘区蕴涵着未来城市的发展希望,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近域推进,边缘区在承接中心城区工业、居住及商业等职能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社会及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边缘区现存问题和症结,在借鉴相关西方国家大城市边缘区发展中运用的"规划与管治融合"、"图底反转"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当今南京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模型,并期望给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贺敬之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优秀诗人.解放以后至一九五九年期间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收集在他的《放歌集》中.此外还陆续发表了《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等.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诗人又重新拿起由于"四人帮"迫害而搁置了十多年的笔,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歌颂了伟大的时代,洋溢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激情和革命理想,其庄严重大主题和深刻的思想意义,由于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更为强烈地感染、教育、鼓舞着亿万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