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直销圈里混了几年,常常被直销人的美丽谎言搞得身心疲惫,于是我经常大放厥词,再不做直销、再不和直销人打交道。孰不知有一天,我反又到处寻觅直销人。周围很多朋友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我又打算做直销了。其实,我满世界寻觅做过直销和保险的业务员,是因为我在一家传媒公司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需要大量业务员,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执着是直销的好风景这是我一个曾经的直销战友写给我的一段话,虽然他现在已经离开了直销行业,但仍然还关注着以往的朋友们,让我感触颇深,很想与大家分享:经历过传统事业——做直销——回到传统,回想起来我就像在直销行业里看了一圈风景,但很想说,风景这边独好。做直销的人都很执着,不管是最后成功了,失败了'坚持了,放弃了,还是离开了,都在做直销的过程中,拿出了自己最大的热  相似文献   

3.
“在歌手中,我是做直销比较好的;在直销人中,我是唱歌比较好的。“——月朗国际皇冠特使章小军每个男孩都有一个梦想,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来不及实现的梦想。章小军显然是幸运者,他通过直销事业获得的成就,得以一圆自己曾经遥不可及的音乐梦想。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创业说明会。会上遇到几张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前从事直销现在又转行从事保险的朋友。原来这几位朋友已经在直销和保险两行业之间流动了好几个回合了。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从去年年底直销法规实施以来,直销行业陷入低潮,一部分直销人从直销行业分流出去之后的去向问题。而今看到不少的直销朋友进入到保险行业,与前两年不少的保险行业人员涌入直销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直销与保险这两个行业间的从业人员相互间频繁流动呢?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江苏南京黄先生:我做直销多年,但其中离开过一段时间,那是因为我在做直销的过程中遇到瓶颈,通过对自己的分析以后,发现自己也并不具备做直销的优势条件,所以得出一个结论:直销的产品可以用,直销的朋友值得交,但是直销我做不了。后来之所以我又会回来从事直销这个行业,是因为我接触到一套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帮助我解决了经营直销过  相似文献   

6.
在雄心万丈地向商务部交了2000万元直销保证金之后,富饶企业集团董事长孙景业做梦也想不到,几个月之后,他和他的经销商就会被内蒙古海拉尔公安跨省追捕。虽然一个月后他终于被无罪释放,但是他的企业——曾被誉为大连民营企业的后起之秀、被行业视为中国民族直销企业生力军的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他帮助别人得到了多少,他为社会、人类、地球贡献了多少."从刘达铿锵有力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他心中崇高的理想.对他来说,做直销,财富已经不再重要,他希望"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打造一支屹立世界之巅的直销系统,足以超越耶格系统.  相似文献   

8.
服务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7,(5):92-93
我是武汉的一个消费者,几个月前我在一个直销员那里购买了**牌化妆品,这名直销员还给我在销售服务、售后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做了保证。可我用后不但没让皮肤有任何积极改变,相反还引起严重过敏等副作用。去找直销员,他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我认勾他是在欺诈消费者,请问我是找他索赔,还是找生产该化妆品的直销企业索赔呢?  相似文献   

9.
黄师傅的茶馆开在直销省的直销县的直销乡,此处直销泛滥,传销不断。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但黄师傅我却一向对此言嗤之以鼻。不信?你看我在这直销村开了10几年茶馆,来游说我做传销做直销的没有一个营也有一个连了,我却硬是一直“守身如玉”到现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富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从2006年以来,有一家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为中国顶尖直销企业,他打破了一切的常规和纪录,他是奇迹的代名词,他就是月朗国际。2009年3月1日,月朗国际董事长陈怀德正式宣布,他以家族名下基金全额收购美国富佑集团,并将通过旗下拥有直销牌照的富迪健康科技展开在中国的直销业务,月朗国际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这不但意味着曾经的月朗经销商  相似文献   

11.
直销网语     
春假结束,直销人又将再度奔赴市场一线,在此祝愿每一位直销人在兔年中,达成心愿,并送上本期最新鲜热辣的直销网语。+加关注今天在宁海,浙江宁波下面的一个城市,为一个传统企业做一个互联网项目的策划。其实那个老板是因为喜欢直销的激励机制才找到我的。可是为什么他虽然喜欢直销行业里的多层次分配机制,却十分反感直销人打了鸡血似的激动?  相似文献   

12.
曹阳,1981年出生于重庆永川,初中学历,曾在建筑工地做过搬运工,也曾当过出租车司机,他因为一次意外邂逅了直销业,并从此验证以割舍。他是中国直销人中的普通一员,12年来,他屡战屡败却又屡屡回头,在一个直销公司默默奋斗,信念,是让他赖以生存下去的空气;坚持,是他继续得以发展的粮食。他以最简单的方式维系着中国普通直销人的存在感。  相似文献   

13.
正林长胜商业嗅觉极其敏锐,上世纪90年代,他便走进了直销。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这与他的初衷相距甚远,"我理想中的平台是能让大部分普通人获得成功,改变人生命运。"经过深思熟虑后,林长胜暂停了直销运作。两年后,他遇到了此前做直销时结识的一位朋友,向他推介权健产品。"起初,我并没有在意,以为和普通的直销公司没两样。"后来,一位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的朋友,用权健火疗方法调理了6天,达  相似文献   

14.
销售理念和消费理念本应该是直销从业者的常识。但往往一个做了好几年直销的直销人,也未必能把这两个概念弄清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销售和消费再咀嚼一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年底,《中国直销》编辑部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在年底或年初的时候制作特刊:中国直销风云榜。2004年年底时,《中国直销》杂志就曾经做了盘点2004中国直销的专题报道,但2005年《中国直销》倾一本杂志之力,对全行业一年的表  相似文献   

16.
这期的封面文章是关于上市公司财报的主题,焦点其实不在于各大企业的年度表现,而在于直销和电商这两大阵营面对上市这个主题截然不同的反应。一个显然的结论是:资本的血性是有悖于直销文化的,与直销有关的上市公司多因此付出代价;而电商却因资本注入而诞生,并以上市为基本成功的标志。那么问题来了——结合了直销人际推广和电商网络拓展双重基因的社交电商适不适合上市?没有资本的参与做不成电商,上市了又面临直销的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一次接触到直销这种商业模式起,张小伟就一直对直销有着理智而准确的认识。1997年,正值那场传销风暴的高峰期,张小伟在朋友的怂恿下加入一家销售摇摆机的传销公司。出于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张小伟付出极大的热情去了解它,在了解了直销文化和直销精神后,他很是看好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景,随即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在这个事业中。虽然他的热诚和努力最终化为黄梁一梦,但他并没有对直销从此灰心丧气,而且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并不是像竹篮打水一场空般的没有半分收获,“直销在国外已经被证实了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只是由于操作不正确,让它暂时误入迷途。有了这段经历,我更坚信自己当初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国男孩在体育课上练习跳绳,努力跳了半天还是跳不好,下课了,尽管他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己跳得好,但他一点儿也不沮丧。他说:“没关系,我知道即使我跳不好我爸爸也照样喜欢我。另外我做别的事情比跳绳要好。”美国学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9.
陈湛身份:北京慈恩世健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直销业注定将成为世界直销的中心,而在直销全球化的时代,征服海外市场将是中国直销崛起的又一象征,而陈湛正是中国直销人开拓海外市场的先行者之一。陈湛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歌手,但命运让他在1990年留学澳大利亚时结识了安利,并加入网络21系统。当1995年  相似文献   

20.
自从进入直销圈子,就经常听到一些直销朋友经常说他(她)受伤了,不想再做直销,见了直销人就躲,甚至不愿和周围的亲朋好友谈起自己的直销经历。几年的直销经历,我也不断思考这种现象,梳理身边朋友身上发生的此类情况,最后总结成了直销人的十大致命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