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桂词派是晚清重要的词学流派,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其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称之为“疆村派”者,有将其归为“常州词派”者。其实,无论在词学理论还是成员组织上王鹏运都是该词派的领袖,所谓的“疆村派”只是临桂词派在后期的衍变;临桂词派在词学主张上与常州词派已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可归为一派。  相似文献   

2.
文廷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近来一些论词者将文廷式划归为临桂词派,然而根据文氏具体的的词学宗尚、创作风格来看,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并反对时人斤斤计较于音律;在创作上,他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迥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3.
考察于湖词在后世的传播。对了解南宋初期词坛豪放词代表词人.以及后世词家对词学风貌介于苏、辛词之间词作的审美喜好有着重要意义。清初词家着眼于湖词的艺术个性,喜其典雅。常州词派崛起后,干湖词以其爱国精神扩大了它在清代的影响。晚清词家喜将于湖、稼轩并论。我们今天以张孝祥为南宋名家的印象主要得之干清代中晚期词家对于湖词的品评。  相似文献   

4.
小山是北宋小令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在他所撰250余首词中,涉及“酒”、“醉”或与此相关的有112首。本拟从他的身世、性情、交往等方面探讨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元之际风雅词派居所词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与宋元之际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士人的尚雅心理起着关键作用;咏物词的发展使然等等。宋元之际风雅词派词人描写的居所主要有故居、现居、友人居。居所词都包含着风雅词人独特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他们以清幽为主要特征的居住环境的喜好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和他们对“清”和“雅”的艺术追求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夏承焘在有限的清词研究文论中,以研究常州词派为最。他所研究的常州词派,以讨论张惠言、周济、陈廷焯和谭献等主要词家词论方面的内容为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描绘出了常州词派的基本情况,客观地评价了该派主要理论建树的得失,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夏承焘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岭南词从清初开始崛起,此期以“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最为出色。大均词多抒写故国之思与哀怨之情,词风雄浑,词境开阔,想像飞腾,成就甚高;梁佩兰词清刚幽峭,陈恭尹词寄托深远,亦属出类拔萃者。“岭南三家”使得岭南词坛风气大开,在岭南词史上有特殊意义。屈大均、梁佩兰又和岭外词人有词学交流,这对于扩大岭南词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界素有“岭南词派”的观点,此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8.
文廷式词风学步苏辛,追模花间,词论观戛戛独造,不主故常,在常州词派影响的晚清词坛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创作实践和词学思想特色的形成是其性情才力过人,学识修养深厚,能转益多师而又不拘一格、自辟蹊径的结果。其词作能远绍花间、东坡及稼轩,受其影响,确实具有花间与苏辛之神韵。  相似文献   

9.
新月派的诗打破词的固定形式,吸收了婉约词的音乐旋律的美;又把“花间词”的绸缪婉转与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糅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东方情调。新月派的诗受婉约词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通过不着痕迹地消化吸收词的优点,使新诗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使诗艺趋向成熟。新月派诗的艺术实践,标志着中国新诗开始理性地对待民族传统,从时代高度综合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诗歌的优点,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文学史成为我们认识过去的文学世界及其理论的一个基本知识背景。文学史话语实际上隐含着对于新文化运动本身合法性的认同。朱祖谋是晚清词学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的《词莂》是对清词历史的独特回应。通过朱祖谋的《词莂》,可以分析我们面对传统的困境以及可能。  相似文献   

11.
赵熙为清代蜀地著名词人。其词集《香宋词》风格成熟,历来评价颇高。在《香宋词》中,时事词占有一定的比例。赵熙作时事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其作词之观念,二是其本性之为人。赵熙所作时事词于尺幅之中写出历史风云变幻,风格成熟多样。  相似文献   

12.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具有承接性,在明清易代之际,沈谦在吸收明代词论的基础上对明代词论进行重构,有对明词的肯定与接受,亦对清初的词风沾溉颇多。特别是他推重词体的词论,对词文体的自觉与合理的定位,为清代词人推尊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沈谦的词学思想中,又有杂糅的成分,譬如他有时阐发词的正变观,但又可看到他对词之正变观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蒋士铨《铜弦词》的内容,较多为纪游抒怀、题赠迎送、记事咏物之作。艺术上也有自己的个性。他的词完全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束缚,不作花前月下、歌儿舞女之吟;不为绮旎婉丽、偎红倚翠之语。出于慷慨激昂的个性,他的词意境浑厚,用语豪健,虽然内容多为应酬交往之作,而所抒发多为社会冷暖、人生际遇、身世沉浮、官场污浊之感情。他具有诗人、戏曲家的双重身份。他擅作传奇,曲之于词,更细腻,更深于情,更能打动人心。他写诗的才能与写曲的技巧常常融合在一起,使他的词也在豪健之中,频添出委婉细腻之风。他的亲情词便具有这种特点。清代词论家中,徐珂、陈廷焯、谢章挺、胡薇元、李宝嘉、丁绍仪等人都对蒋词作过评价。其褒贬不一,本文就三种意见而辨之。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潘阆是宋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今人对其研究不多。其《逍遥词附记》提出了突破前人路径、以词代诗的文体观,促使词由“酒席文学”向“言志文学”过渡,并将诗学理论用于词的创作与品评,有利于词体地位的提高。其词作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以抒情为主、以“闺阁”、“画堂”为描述对象的传统,长于纪实和叙事,代之山水风光,进而由“阴柔美”向“阳刚美”过渡,其词风“句法清古,语带烟霞”,为豪放词之初萌。  相似文献   

19.
阳羡词派的一代宗主陈维崧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力的词作家之一。“以史入词”是其词作的基本格调,也是其词显示出豪放风格的内在缘由。该文从文学自觉、创作实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对这一突出风格作了较为细致的讨论和分析,以期有益于词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