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本是20世纪60年代风靡美国的一套电视剧,在1965年9月15日至1968年9月11日期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播出,而且至少出了3季.作为电视剧的<迷失太空>,描述的是一个太空移民家庭在宇航中遭遇各种突发事件时如何应对的故事.需要提及的是,有些人把它翻译成<星际迷航>,但一般<星际迷航>这一名称是用来翻译的,那也同样是一部著名的太空肥皂剧,如此翻译难免混淆.  相似文献   

2.
正在宇宙空间制造人造物体,一直是科幻小说的重要情节之一。相信《星际迷航》(Star Trek)的影迷们对于这一桥段一定不会陌生——飞船上的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了一杯香浓的摩卡咖啡。如今,在美国宇航局(NASA)的主导下,在宇宙空间运用3D打印技术终于成为了现实。太空3D打印梦想成真2014年11月17日,NASA在国际  相似文献   

3.
正"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句标志性的台词来自著名的太空科幻影视剧《星际迷航》(Star Trek),也反映了人类曾经对征服星辰大海所抱有的勃勃野心。事实上,对于熟悉现代文明史的人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扩张都来自于对新疆界的开拓。  相似文献   

4.
在经典科幻作品《星际迷航》中,飞船靠牵引波束驱动在太空中行进,捕获飘浮的太空舱和诱捕逃走的敌人。并非仅是科幻小说作家对牵引光束感兴趣,目前,美国宇航局投入10万美元用于研究使用激光牵引航天器中的微粒,比如在太空轨道运行的火星探测器。但该牵引波束只能移动体积相当于一个活细胞的物体,大一点就无能为力了。研究小组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研究如何通过激光集合并传输微粒至另一个装置: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4,(5):21-21
4月18日起,为期4个月的世界最大的太空游主题科普乐园在北京海淀展览馆掀开神秘的面纱。17日,该大型展览形象代言人——曾在太空影片《深海营救》中扮演女宇航员的美国女演员特美拉·戴维斯与媒体见面,她在对中国举办这样盛大的宇航科普活动表示赞叹时,也对中国将选拔女性担任航天员表示敬意,称这是了不起的创举。据悉,特美拉·戴维斯在下一部作品中将与《蜘蛛侠》男主角托贝·麦奎尔合作。此次科普乐园,除有曾参加太空大片《阿波罗13号》拍摄的返回舱以及在另外两部美国太空片中出现过的水星号太空舱等大量航天器模型外,还有月球漫步(感受…  相似文献   

6.
2001 年4月12 日,是人类 进入太空 40周年。人们也许还记得,40年前的这一天,莫斯科时间9时0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东方1号”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载人航天时代从此拉开序幕。在驰骋太空1小时4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一次破天荒的历史性飞行。这108分钟的太空飞行,不仅揭开了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光耀的名字:尤里·阿历克赛耶维奇·加加林——邀游太空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东方1号”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在驰骋太空108分钟后返回地面,载人航天时代从此拉开序幕。42年过去了,人们不应忘记飞向太空第一船的两位开拓者: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和驾驶飞船遨游太空的航天员尤里·阿历克赛耶维奇·加加林。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9月,当菲力浦·乔治维奇·斯特诺斯站在苏联电子工业首脑面前,谈到微电子技术不仅是研究工作的先导领域,而且将很快成为武器发展的关键时,苏联“电子24—71”工程便在某种意义上开始了。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显示出在太空研究方面的领先威慑迹象。而在之前五年,苏联已在一个北极小岛上空爆炸氢弹成功,从而  相似文献   

9.
晓喻 《科学之友》2005,(4):22-22
在美国电影《星际迷航》《Star Trek》里,遥距传送突破时空地将航天员从一个星球传送到另一个星球上。现实中,科学家已经可以在实验室内做到,但被传送的并不是航天员,而是光子。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有时像光的微粒,有时像光波。1998年此项研究被誉为世界第十大科技突破。据《纽  相似文献   

10.
世界之最     
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记者连续第2年推出的全球富豪榜上,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再度荣登榜首。《金融时报》说,在这个榜单上,全球共有25位富豪上榜,他们的总资产超过3200亿美元。在这个榜单上排名前4位的都是硅谷富豪。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以微小差距名列第2。他在2005年的排行榜上名列第6。排名第3和第4的是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与2004年相比,本次全球富豪评选结果稍有不同的是,来自欧洲的上榜人数翻了一番,榜单上的政治人物将达近一半,没有一位女性上榜。比尔·…  相似文献   

11.
奇怪的轨迹2004年4月,在太空工作了两年之久的起源号探测器准备返回地球。起源号的任务是收集太阳粒子,它距地球并不是那样遥远,然而,起源号却舍近求远,它掠过地球,沿一个环形轨道在归途中飞行了483万公里后才靠近地球。科学家解释说,起源号这样做是为了节省能源,它返回地球的轨道几乎可以不用消耗燃料。科学家将这样的飞行轨道形容为“太空隧道”或者“星际高速公路”。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太空船飞行轨道的数学家杰纳德·马斯顿评价说:“起源号完成了有史以来消耗能源最低的一次太空飞行。”听起来,“星际高速公路”这样的说法似乎来自一部科…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9日晚8时1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进行航天发射.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见图)描述他俯视数百英里之外的地球时说:“太棒了!” 负责这项任务的所有人员都被他的欣喜所感染,他们的任务就是像美国与俄罗斯那样最终将人送入太空。42年前在前苏联把尤里·加加林(YuIi Gagarin)送上天的一个月后,美国也把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送上了天。  相似文献   

14.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3,(11):20-21
在《星际迷航》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斯科蒂,将我传输过去I影片中传输人体的时间似乎只在刹那间,那么在现实中,如果借助量子传输理论,实现点对点量子传输需要多久呢?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在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将光明星3号卫星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引起世界巨大反响.就在朝鲜卫星升空的同时,美国在佛罗里达发射基地,向太空发射了一架极其神秘的小型航天器——X-37B.这次发射的时间点耐人寻味.发射目的虽然三缄其口,但依旧无法阻止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例行试验,旨在验证太空飞行中的某些相关技术;也有人猜测,这是为了偷窥中国的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还有人相信,这是美国在向朝鲜"亮肌肉",以示警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2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一号”02C卫星送入太空。至此,2011年共实施了19次航天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此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的首颗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8次飞行,主要用于开展Ka频段宽带通  相似文献   

18.
诺曼·温盖特·彼礼(NormanWingatePirie),人们通常称他比尔,于1997年3月29日逝世,终年89岁。他是一位在战前由高兰·霍普金斯爵士主持的剑桥学校培养的生物化学家,以博学多识著称。他的胸中包容了关于科学发现和语源学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他的著作涉及生命的本原、星际旅行的生物学、世界人口、饥荒和节育问题,以及核武器的危险。这些都反映了其学识的宽广,社会主义的见解,对人类福利和世界稳定的持久关怀。比尔生于苏格兰的斯特林郡,是著名画家乔治·彼礼爵士的幼子。这个家庭居住在一所大宅院里,给予它的成员发展自身兴趣…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家最近宣布,两颗体积比移动电话大不了多少、与移动电话使用相同的无线技术的微型卫星,可能为通讯技术的未来铺平道路。 这两颗“微微卫星”(picosata)是有史以来被送入太空的最小卫星,于今年1月26日发射升空。两颗卫星的重量不到半磅,体积仅为4英寸X3英寸Xl英寸。 指挥这次实验飞行的航空航天公司的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该公司负责此次飞行计划的欧内斯特·鲁滨逊说,这两颗微型卫星证明了它们可以接收并传送地球发来的信号,从而开创了微型卫星的新时代。微型卫星将不可避免地取代如今正围绕地球飞行的众多…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9日晚8时1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进行航天发射。26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4km,远地点高度为49887km,轨道倾角为24.2°的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