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最长寿的鸟     
一只可能有50岁高龄的剪嘴鸥今年4月早些时候 在英国威尔士北部海域被发现。这只剪嘴鸥是人类目前所知仍然活着的最长寿的一只野鸟。它的年龄 是根据它所戴的脚环判断的。英国鸟类研究机构的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4,(2):6-6
正国际媒体2013年11月中旬传出惊人消息:为了查明一只圆蛤的年龄,科学家不得不剖开并杀死了一只507岁的圆蛤。而事实上,这只圆蛤早在2007年就死了。2006年,科学家从冰岛沿岸海域采集了约200只圆蛤,其中包括这只名叫"明"的圆蛤,旨在调查过去千年来的气候变化。为了将这些圆蛤送回科研基地进行研究,它们在船上被冷冻,结果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3.
130岁高龄的"托马斯"在二战炮火中幸存,如今它依然行动敏捷。英国这只乌龟曾经历二战炮火,也曾经历多位主人。更为有趣的是,这只乌龟在96岁时才被兽医发现它真正的性别。二战时,托马斯的住所曾经被纳粹的炮弹炸成废墟,人们把托马斯从废墟中救了出来。此前,人们一直以为托马斯是雄性,但在1978年,人们才发现这是一只雌龟。长寿的托马斯曾经历过多位主人。如今,托马斯由54岁的盖勒兹夫人照料。盖勒兹夫人说,托马斯最爱的食物是香蕉,虽然年事已高,但托马斯仍然动作敏捷,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22日,一只176岁的乌龟在澳大利亚一家动物园去世,一些人相信,这只乌龟是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从美洲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带回欧洲的,它在达尔文推出进化论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这只传奇乌龟叫哈莉叶。虽然哈莉叶已经去世,但是它的身世还是个谜,学术界还存在不少争议。尽管哈莉叶的身份存在争议,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明星,这位老寿星总是能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虽然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有不少“千年乌龟”的说法,但是不少生物学家还是把世界上最长寿动物的桂冠发给了哈莉叶。吉尼斯世界纪录也认证哈莉叶是现存最年长的龟类…  相似文献   

5.
杨茉 《科学之友》2006,(4):54-54
在自然界的动物中,寿命最长的是龟。1737年,科学家们在印度洋的一个岛上捕获了一只象龟。据鉴定当时它的年龄是100岁。这只龟被送到英国,在动物园又活了很长时间。直到20世纪20年代还生活在那里,假如捕获这只象龟时动物学家的科学计算正确的话,这只象龟的寿命大约是300岁。  相似文献   

6.
, 《大自然探索》2012,(12):6-6
尽管在1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吸血乌贼却一直是最神秘的海洋动物之一。不过,科学家最近取得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发现——虽然这种乌贼通常被称为“来自地狱的吸血鬼”,但它实际上根本就不杀生.  相似文献   

7.
百变章鱼     
倪娜 《大自然探索》2001,(11):18-18
科学家最近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地区离海岸不远的水底淤泥中发现了一种的章鱼,它十分擅长于模仿其他海洋生物,因此,长期以来骗过了许多科学家的“法眼”。 这种有着8只触手的61厘米长的无脊椎动物是一种以前人们还没有见到过的新型海洋生物,尽管它到现在还没属于有自己的科学的名字,但这种不起眼的头足类动物却凭借自己不同寻常的本领在动物学家中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因为,除这只刚刚被发现的章鱼以外,人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可以模仿多个其他的生物体。这的确是种了不起的本领。 我们来看看这只神奇的章鱼都可以模仿哪些…  相似文献   

8.
古生物学家曾经认为历史上最凶猛的动物是远古陆地上的暴龙。然而。古生物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比暴龙更凶猛的动物,那就是在远古海洋中的一种巨型海怪.它被称为“未知猎食者”。这种猛兽一口咬下去的咬合力道很大,只要它一张嘴,就可轻松咬碎一辆吉普车。和它比起来.在陆地上称霸的暴龙的力量就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只生活在2.9亿年前的“奇怪”动物的化石。2004年。这副化石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再度发现。科学家最近经过研究发现,这只体长不到12厘米的动物兼具蛙类和蝾螈的双重特征,因此戏称它为“蛙螈”,并推测它是两栖类进化树上缺失的一环。从外形看,蛙螈有点像蝾螈,但却有短而粗的尾巴,  相似文献   

10.
@@@@一只鹦鹉的寿命有多长?鸟类学家给出的答案是30~50年,87岁的英国鹦鹉“帕秋”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长寿的鹦鹉。帕秋先后数度易主,它很可能是世界上见证过最多悲欢离合的鹦鹉。它的最后一位主人丽贝卡怀着无限感伤地回忆了帕秋充满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倭岩羊 在世界上更 是稀有少见, 是世界羊家族中最晚被命名的一种羊,也是世界最濒危动物之一,而且它只分布于我国的四川和西藏之间的金沙江两岸,是我国的特有动物。 1936年西方探险家在中国四川甘孜坐落在金沙江岸边的巴塘县首次获得7只标本,但直到1974年澳大利亚的动物学家才根据它的体  相似文献   

12.
我们能活150岁RobertLangreth著吴继星译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有两种方法使人长寿。虽然不能永久年轻.但可活到超过100岁甚至120岁。1900年,美国人希望活47岁,而今则希望活到75岁以上。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和大多数其它动物,在年龄上...  相似文献   

13.
钱逸 《科学通报》2001,46(20):1730-1734
证实扬子蛤属(Yangtzedonta Yu,1985)和它的模式种原始扬子蛤(Y.primitiva Yu,1985)所依赖的模式标本是一块先锋贝(Xianfengella He et Yang,1982)的破碎标本。根据古生物命名优先律,属名Yangtzedonta和它的模式种Y.primitiva Yu(1985)应予废除。Xianfengella的腹壳两侧对称,表明它不具有双壳类的特征。目前真正的最古老的双壳类是Xianfengoconcha elliptica Zhang,发现于我国早寒武世筇竹寺期。最古老的喙壳类是Heraultipegma yunnanensis H e et Yang,出现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第Ⅲ期合带。而最古老的单板类是Maikhanella pristinis(Jiang),发现于梅树村期第Ⅰ组合带。从壳体形态特征、组织结构、生长方式、地层中出现先后顺序等方面论述双壳类是由喙壳类分支演化而来,喙壳类由单板类分支演化而来,从而否定了双壳类、喙壳类、单板类在寒武纪之初同时出现和并列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并已被公认为世界最珍贵稀有的物种之一。大熊猫只生存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极少数地区的竹林中,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它受到特别严格而周密的保护,除非是供  相似文献   

15.
图中这只皮肤透明、腹中胀满卵子的蛙,是最近在刚果(金)被重新发现的五种“消失”的两栖类之一。它在1950年得到科学描述,但直到最近才在刚果(金)南部河岸上被发现。其他四种蛙也都在1950年至1952年首次得到科学记录,但此后它们者阱中秘“消失”,直到最近几年的科考活动中才被再度发现。  相似文献   

16.
超级霸王龙     
霸王龙巨大而凶猛,恐怖无比。自从它在6700万年前灭绝之后,其恐怖形象一直流传至今。它之所以被称为“恐怖的蜥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同时,霸王龙也十分使人着迷,自第一只霸王龙化石在100年前被挖掘出来时起,它就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今年5月,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展出了一只名满天下的霸王龙复原骨架——“苏伊”。1990年古生物学家苏伊·亨德里克森发现了“苏伊”,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约有90%的骨骼被挖出、复原。在此后的两年中,化石经工人们反复清洗,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超级寿星     
正动物界的超级寿星,或许能提供有助人类长生不老的线索灯塔水母寿命长得未知灯塔水母可能是海洋中真正的寿星。它们不仅不会濒死,而且越来越年轻,直到重新开始生命周期。它们的诀窍也许是能把一种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细胞的能力。有时候,人类干细胞也有这样的能力。海洋圆蛤寿命500年这种巴掌大的圆蛤竟然能活500年,甚至更久。一些科学家相信,这种圆蛤的长寿之谜在于它能保护自己的蛋白质不受损害。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种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伏伊伏丁那鼹鼠是欧洲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最近,7只这种鼹鼠被从地下挖出来并被重新迁移,以此建立一个新的群体。伏伊伏丁那鼹鼠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物种,全世界仅有400只左右。它甚至比众所周知的作为动物保护徽标的大熊猫还要稀有。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中,生长最快的动物是兰鳃鲸的幼鲸。它从一颗0.001g重的肉眼看不见的卵子长起,仅经过22.75个月(怀孕期的10.75个月加上生下后的12个月)的时间,就长成约重29t的幼鲸,相当于增加了290亿倍。生长最慢的动物是北大西洋中的一种深海蛤。这种蛤估计要100年才能长到8mm长。  相似文献   

20.
近日,美国阿肯色州一居民声称自己发现了一对连体麻雀。据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官员说,连体鸟现象非常罕见,其发生概率甚至不到一百万分之一。被发现之后,其中一只麻雀很快就死了,另一只随后被实施了安乐死。通常连体动物都共享内脏或部分骨架,但X光检查发现这对麻雀并非这样。不仅如此,它们起初被认为共享仅有的3条腿,但后来发现第4条腿隐藏在连接它们的皮毛下面。科学家据此推测,这埘麻雀的连体可能发生在鸟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