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0年5月2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在伦敦举行会议时,曾就三国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态度,以及它们以军火和军事装备供给这些国家的计划发表了一项声明,即所谓关于中东局势的“三国宣言”。三国政府首先表示“反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间军备竞赛的发展”,但又”认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需要保持一个相当水平的武装部队,以确保国内安全和它们正当的自卫,并使它们能够参加整个地区防御工作。凡是为这些国家要求武器或战争物资的所有申请书,均将依  相似文献   

2.
最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结束以来,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去年11月12日,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刚一结束,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就赞扬阿盟成员国与埃及恢复关系,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在两伊战争问题上,以色列开始改变支持伊朗的立场,有意接近伊拉克。这些变化已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已达40年之久,现在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这一问题有了松动。以色列上下更是迫切要求解除经济抵制,说他们——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中东各国,都希望能在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发展经济,而受到阿拉伯国家长达40余年经济抵制的以色列更有这种愿望,特别是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以色列上上下下更是迫切希望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今年8月5日,以色列商会联合会主席要求拉宾总理在访美时敦促布什总统劝说阿拉伯国家在第六轮阿以双边谈判之前取消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他强调这一愿望多么迫切时说他们“一天也不能再等待了”。8月11日,以色列的阿拉伯民主党领袖达鲁什在出访埃及前夕透露,将请埃及帮助解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并将建议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是阿以和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的情况有助于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矛盾。1967年“六五”战争以来,以色列当局不断在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不过前20多年里步子相对比较慢,近年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     
以色列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犹太国家,与阿联、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为邻。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它的领土面积应为一万四千平方公里,但由于以色列侵占了阿拉伯人的很大一部分巴勒斯坦地区,因而实际控制面积为二万零七百平方公里。目前犹太人在以色列的二百一十多万人口中占88%左右,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茲人等。以色列的成立纪元前,犹太人即和阿拉伯人聚居在巴勒斯坦。十六世纪时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十九世纪末期,在奥、俄、德等国的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勾结,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想利用犹太人民迫切希望重建祖国的要求,打算在巴勒斯坦建立由它们控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被英国占领。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引起了激烈的反对。于是在美国同意下,英国于1917年11月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声称要在巴勒斯坦帮助犹太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实际上这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它要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6.
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通过4次中东战争,占领了大片阿拉伯领土。以色列在大肆掠夺被占领区的物产和矿物资原的同时,也觊觎阿拉伯国家的水利资源,想以此来弥补以色列境内的水源贫乏。早在五十年代初,以色列就制定了一个利用约旦河水发展以色列的农业和满足国内用水需要的计划。“六·五”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完全控制了约旦河,平均每年攫取约旦河水4—5亿立方米。由于以色列蓄意使约旦  相似文献   

7.
在主持“讲述阿拉伯人”这一组话题时!见本刊今年第16期",我就很想知道阿拉伯人对我们讨论的焦点问题的看法。前不久,在阿拉伯联盟驻华代表处,我采访了萨基特大使。如果你的家有强盗闯入伊拉克问题与巴以问题相连半个世纪以来,阿以爆发五次中东战争,有人说,阿拉伯国家如果能团结一致,早已打败了以色列。那么,如何看待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这个话题也许敏感,这个话题本身也许很复杂。大使沉思了许久。“我不同意用‘中东战争’这个词,应该说是以色列的侵略战争。众所周知,这块土地是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占领这块土地,并将土…  相似文献   

8.
感悟以色列     
《世界知识》2008,(14):68-68
1948年建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家被称作是“从大屠杀的灰烬中锤炼而成的金凤凰”。建国之初,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地缘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敌对更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隐患,但是,以色列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政治稳定,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赢来了文化繁荣,“中东地区的民主孤岛”、“西亚的小龙”成为国际社会对这一弹丸之国的美称。  相似文献   

9.
水源问题是阿以关系、中东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根十分敏感的神经,与各方利益攸关。它已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一个政治问题。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的水源争端正在突出。拟议中的中东水源首脑会议10月将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随着会期的临近,中东舆论对水源危机的评论又多起来。美国务卿贝克最近指出,中东水源问题将列入中东和会的议题之中。美国设想和会后一阶段由土耳其和海湾6国加入水源问题的讨论。直接影响中东和平导致以色列拒不撤出阿拉伯被占领土的现实原因一般说来有三个:(1)以色列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2)以色列需要“能抵御和迟滞”阿拉伯激进国家和巴勒斯坦发动军事进攻的“战略缓冲地带”;(3)以色列不能没有“水源保证”。从所谓“生存空间”因素上看,以色列境内可供犹  相似文献   

10.
反对西德军国主义勾结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进行猖狂挑衅的斗争,目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阿联、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叙利亚、也门、沙特阿拉伯、约旦、苏丹、科威特和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已经宣布同西德断绝外交关系,或者取消了同西德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西德的猖狂挑衅这次斗争是由西德秘密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而引起的。以色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强行在中东制造出来的。不用讲以色列是帝国主义一手扶植起来的侵略工具,是插在阿  相似文献   

11.
“样板性战争”伊拉克危机与中东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美国方面考虑,伊拉克战争首先是一种“样板性战争”,无论对它在阿拉伯地区暂时的盟友(如沙特、科威特、埃及、约旦等)———作为一种示范,还是对它在穆斯林世界的对手(如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苏丹等)———作为一种警告;这场战争同时是对美国政界和金融界中犹太人强大势力的回报,是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背书从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出发,此次危机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令它们不寒而栗,这些国家对此既无奈、又愤懑。美国在毁灭一个阿拉伯政权的同时,却默许以色列的坦克和…  相似文献   

12.
这是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项旨在实现以色列同埃及、叙利亚停止交战的决议。1967年“六·五”战争以后,以色列拒绝撤出被占领土,埃及和以色列处于冲突状态。其间虽经联合国秘书长代表雅林进行斡旋和美国为促进双方和解抛出“罗杰斯计划”,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美苏之间则达成协议要维持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状况。阿拉伯国家感到只有通过战争行动才能摆脱困境。埃及同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于20世纪中期经人为的作用,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50余年来,以巴冲突一直贯串其中,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回顾战后初期美、、苏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对以色列建国的政策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难看出,以色列国家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英苏大国争夺的结果,阿拉伯和犹太两民族间的冲突一直被大国所利用。毫疑义,美英苏(现俄罗斯)对巴以之间的长期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08,(22):29-31
美国不时地通过武力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敲打”叙利亚; 以色列一直密切注视着叙利亚的一举一动,甚至准备随时开战。 叙利亚有一个令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大为光火的行为。就是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东地区,日本一向以“中立”自居,左右逢源,从中渔利。但它也常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奉行所谓“中立外交”。一方面,它为了确保石油供给采取了亲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为迎便合美国而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在两伊战争爆发后,舆论纷纷评论日本打着“中立”的旗号,以“调停人”的身份对两伊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两面讨好。但是,自美国军事介入海湾、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以来,人们看到日本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正如日本一位外务省人士所说,日本的中东外交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为摆脱困境,日本外相曾多次出访中东一些主要国家,同时邀请中东国家的首脑和外长访日,甚至同巴解组织保持对话。日本声音“要在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有种“怪”现象:左翼的工党更能动员全国民众与阿拉伯国家进行战争,它已经领导了四次中东战争;而被视为右翼的利库德集团却能说服全国民众接受与阿拉伯的和平,以阿的第一个和约就是利库德领导人导演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不少阿拉伯人指出,阿拉伯语在以色列的"国语"地位是在以色列建国时就确立的,但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是"空洞的"。近来,巴以冲突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在以色列境内,公共场所使用阿拉伯语的标识越来越少,引起了许多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要求以色列方面修改其错误政策,改善巴以民众关系。犹太人"矮化"阿拉伯语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居多的国家,犹太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其次为巴勒斯坦人居多的阿拉伯人,占了五分之一,数量大约为170万。此外,以色列还有  相似文献   

18.
王晋 《世界知识》2020,(17):52-53
8月13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进行三方通话后达成协议,同意阿联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阿联酋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是中东政治的重要历史时刻。以色列和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很可能会加快建立地区同盟的步伐,以共同应对伊朗的威胁,而巴勒斯坦问题则将被遗忘在世界的角落。  相似文献   

19.
3月3日至5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到以色列作了三天访问。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法国总统访问以色列,这还是第一次。一般认为,密特朗访以,虽有一些有利条件,如法国同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但也冒有风险。因为法国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密特朗访以可能引起法以之间的争吵,也可能失欢于阿拉伯国家,或者两头招怨。那末为什么密特朗要在此时毅然访以呢?  相似文献   

20.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4):72-73
<正>当以色列对伊朗的“影子战争”频频得手时,伊朗“代理人战争”对以色列的骚扰也持续蔓延,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十年来,伊朗国内深受经济、社会问题困扰,但在国际上却遇上“阿拉伯之春”、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海湾国家内讧等“有利”形势,“代理人战争”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有人说伊朗“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