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爱情”这样较为陈腐的字眼做他小说的标题,D、H、劳伦斯肯定不太情愿。他觉得除了在人们的精神上还残存一点点外,爱情已不复存在,在人们的躯体中找不到它的踪影。文学批评家里奥勒·特里林说:对劳伦斯而言,“爱情早已被革出教门”。在劳伦斯最终向现代世界介绍他重新定义的爱情之前,爱情只是被用来为他探讨其他主题的铺路石。劳伦斯在写给他朋友的信中称:“在我看来,爱情就象是已破裂的气泡。”但他承认,人类最关注的还是爱和被爱。因此,正如他在1912年所说的那样:“着手创作一部关于‘爱情胜利’的小说。”1913年劳伦斯开…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倡导通过重建男女关系来拯救病态的工业社会.其小说一再浮现他本人关于创造完美爱情的哲学思考.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互创与永恒三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入手,分析<虹>、<恋爱中的女人>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历程,探索劳伦斯完美爱情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诗歌述评王丽亚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文坛的著名作家.说起这位艺术家的成就,人们自然地联想到他卓越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这些小说里,他以一种史诗般的结构和语言使整部作品充满...  相似文献   

4.
张红红  冯青 《科技信息》2006,(4):274-275
爱情诗在诗歌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的爱情诗更是表达了诗人们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们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而这种爱情也往往在他们的诗歌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但是一部分诗人特别是约翰·邓恩一反以往十四行诗中所歌咏的高不可攀的圣洁美人形象,把他的爱人降格为实在的女人,表现了独特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黄林涛  廖桂宇 《科技信息》2012,(22):138-139
"平衡"是本文的关键词。劳伦斯通过《恋爱中的女人》展示了他对理想两性关系的追求。劳伦斯认为,两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衡的,就像"星星彼此平衡一样"。《恋爱中的女人》其中一对恋人杰拉尔德和古德伦之间的关系极不平衡,最终他们的关系走向死亡;而代表着劳伦斯理想的另一对恋人伯金和厄秀拉之间的关系取得一种平衡,两人的关系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6.
穆旦的诗歌文本和他反叛突进的性格可以互为注脚,他一方面借鉴西方人文精神和现代诗潮,一方面将传统诗歌中的自然题材和爱情题材加以创造,对新诗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创造和尝试,使现代新诗步入富有痛苦、矛盾、哲思的生命书写范畴.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作为“先知”作家的劳伦斯早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自己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哲思,并且作为一个主题在他的作品里一以贯之。本文试从劳伦斯的代表性诗歌中分析他的生态哲学思想。以求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通过解读劳伦斯的经典代表作品,对劳伦斯伦理道德思想形成的原因进行考察。笔者将通过对照和比较他在文论中所表述的某些观点,参照各种传记对他生活逸事的记载,来揭示隐伏在小说中劳伦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严肃思考,并阐释他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以《彩虹》、《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等长篇小说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多以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和表现为切入点,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对女性人物的命运及内心世界给予细腻的描摹与深切的关注。《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的成名作,委婉含蓄地映射出了劳伦斯深切的女性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将圣经原型运用到自己的诗作中进行重构,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且在他的诗歌中书写了自己的创世记,表现了他一向主张反对基督教禁欲主义与清教的戒律,崇尚人自然本性的思想.信仰"血性意识"、对肉体的赞美和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劳伦斯的思想核心,也构成了他全部诗作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在诗歌中着力刻画死亡和黑暗,力图在丑恶中发现美,唤醒人们在污浊的物质世界中对美的渴望,并通过文字来实现美的永恒以及表达对生命的热爱。透过描写美女的死亡,爱伦·坡实践了其“为诗歌而诗歌”的美学取向,塑造了美的极致“天国之美”,以正视死亡的方式肯定了生命的可贵。  相似文献   

12.
悼亡诗是哈代诗歌中最富有独特、真切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哈代诗歌中情感最真挚风格最朴素的部分。无论是对亡故的妻子还是手足情深的妹妹或者友人,诗人都怀有一种深沉而绵长的情感。而尤以悼亡妇诗歌最为感人至深。诗人以冷静与克制的语言来捕捉与叙写细微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与情节,在短暂与永恒中体味情爱的况味与生命的无常。对昔日情爱的追思与生命的不可往复的怅恨的结合,体现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同时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宗教性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词中蕴涵着非常丰富深厚的感情。他用大手笔写社会人生,写山川景物,写今古感怀,词作中充满着豪情;另一方面,苏词中也不乏柔情。他的离情词尤其写得韵格婉媚、一往情深;在表现男女恋情和少女、少妇闺情方面,苏词充满柔情,在缠绵中勘破人生。豪爽开朗的性格、挫折多舛的个人经历、儒家道家和禅宗里积极的思想内涵则是他词作的丰富深厚感情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的诗作以典型的个人话语书写内心情感历程.少数关注现实的诗作并未影响他前期的基本取向;他咏叹情爱,但更多遭遇苦恋,未曾获得幸福;他咏写对精神家园的追寻,逼仄的现实前却无由逃遁;抗战中的罹难,最终转变了诗人的心路走向,诗人由此实现对现实的复归,并完成了其不朽之杰作.  相似文献   

15.
深受西方文化,特别是“剑桥”文化影响的徐志摩无疑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人生信抑只有三个大字,那就是“爱、自由和美”。为了追求理想、欢乐的人生,诗人不惜“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风……”。因而,在他的诗中多借用类似于“雪花”的意象-美丽而短暂,仿佛向读者暗示,他的追求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不能实现,那些激情、浪漫无不带有浓重的宿命色彩。  相似文献   

16.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在他的诗中频繁出现桃花这一意象。他在桃花坞建成桃花庵别业,并自号桃花庵主,表现出深深的桃花情结。这种情结与他坎坷的人生遭际、天性爱花、续室再娶和消极避世的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的另一面风景。在大量的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抒发个人命运感受、讴歌自然与生命、批判都市生活以及记录自己病中思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18.
姜宇清诗集《伙伴》中有一组以动物为形象的诗歌,作者从独有的感觉入笔,用精心选取的新鲜而不落俗套的意象,把诗人对自然的态度,即对人生的态度袒露无遗,把动物当作朋友和伙伴。组诗诗句不长却寓大哲理、大智慧,诗歌意象虽小,却形成大境界,体现了大家的博爱胸怀。  相似文献   

19.
陆游诗词中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执着壮丽的人生追求;二是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三是祥和超然的人生态度;四是真挚专一的纯洁爱情。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歌的朦胧美从意象、词语、章法上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