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情绪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的一项基本课题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然而在无约束自然场景中的情绪识别仍具挑战性.现有方法主要是利用人脸、姿态以及场景信息识别情绪,但是忽略了人物个体在场景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不能很好地挖掘场景中的情绪线索.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物与场景线索的双分支网络结构,两个分支独立学习,通过早期融合得到情绪分类结果.对于人物在场景中的不确定性,引入身体注意力机制预判人物情绪置信度进而获得人体的特征表示,场景中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和特征金字塔以便充分获得场景中不同粒度的情绪线索.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融合人物与场景信息,在EMOTIC数据集下能够明显提高情绪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时代,“剧本杀”作为旅游消费新业态,大大推动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及创新性发展。基于大众点评和小红书等主流社交媒体网站评论的扎根分析,从身心层面阐释消费者生成旅游沉浸式体验的互动机制及其意义建构。研究发现:个人特征、叙事质量、人际互动、物理场景及服务质量感知是影响旅游者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因素;沉浸式体验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及意义体验三个维度,三者从不同层次影响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在“身体—情感—叙事—情境”交互作用下,旅游者以多感官与叙事场景联结,情感与叙事内容共鸣,通过叙事传输获得深刻的感官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及变革性的意义体验,最终影响旅游者态度、观念及行为。最后,针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性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从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发表后,药、酒与魏晋士人的关系一直是魏晋文化研究中一个不断被重提的话题。在“身体”研究的视域下,这一问题也可以被重新思考,因为药、酒与魏晋士人发生的恰好是身体上的关联。吃药可以长生,喝酒可以避祸,药、酒可以使身体生命暂时得以保全和安置。这不是魏晋士人服药饮酒的终极目标,药、酒对于他们而言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意义,即在老庄哲学的引导之下,借助药、酒作用于身体后的发散和催化,力图让作为肉身存在的个体化的自我消解,与生命的本体相接,从而完成由“有身”到“无身”的超越,彻底摆脱生命存在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4.
可以运用当今席卷欧美的身体研究理论,来阐释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011年的长篇小说力作《蛙》:围绕颠覆传统的身体观、身体的性与性别、身体的隐喻等新的角度展开,探索《蛙》的当代意义,展示身体在人类社会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的根本性地位,揭示身体、性别、生育在当代文化中新的意义和内涵,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莫言作为世界性小说家对当代社会的深入诠释。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交际过程。作为语用行为的一种,身体行为对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言语意义起着补充、强调或替代作用。因此有必要明确何为身体行为,分清身体行为与身势语的区别以及了解身体行为的种类。分析了身体行为在课堂语境中的具体表现及作用,强调了身体行为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三维模型资源的飞速增长,三维室内场景合成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对场景布局知识学习和提取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但忽视了场景合成中整体场景的色彩兼容性。因此,文中针对室内场景自动合成过程中的色彩设计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数据驱动的室内场景着色模型。将室内场景着色过程中的颜色分配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以参考场景的颜色主题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能量方程,求解得到场景内每个家具模型的颜色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根据输入的参考场景图片自动合成布局合理且色彩和谐的虚拟室内场景。  相似文献   

7.
侯君奕 《科技信息》2011,(16):280-280
动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属于影视艺术的范畴,其动画场景色彩的丰富变化所引发的不同视觉效果,不同的色彩元素构成牵动着观众的情感,影响观众的心情,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感受作者精心设计布置的故事情节,体验有色彩构成的场景氛围。色彩给观者带来的情感反应和联想是很重要的,一部好的片子要有巧妙的色彩设计来衬托主题,增加场景的表现力,如果动画场景中没有合理的色彩构成搭配就会造成场景表现空虚、空洞。动画电影场景中的色彩所引发的情感效应,具有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同时数字技术的使用也丰富了色彩的表现风格,突出展现个性色彩,引发视觉震撼;动画场景中的色彩运用还有影响剧情叙事等功能,给观者带来的情感触发,也大大推动动画场景设计的艺术创造活动,完成唯美且丰富的动画场景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8.
活动性游戏作为一种身体活动方式,对丰富儿童情趣、锻炼身体和培养意志均发挥着一定效用。结合具体事例,论述了活动性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武术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人类实践活动,它的作用对象就是身体,身体的内涵不仅包括具有解剖意义的皮肉筋骨等,还包括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思想,如气脉等.小乘佛教中"身念处"的修行方式也是以身体为活动对象.从身体的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武术的本质.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身体的关注方式、身体的训练方式及身体训练的精神性.  相似文献   

10.
朱明秀 《科技信息》2011,(3):273-274
本文阐述在三维场景构建过程中,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为3DS MAX提供丰富的图片素材,还可以为三维场景制作提供复杂二维图形,利用它将3DS MAX已经渲染后的作品进行再加工、润色,可使三维场景的效果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丰富联想,激发兴趣;精心布局,巧设悬念;制造陷阱,解惑释疑;一题多变,举一反三;注重应用,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2.
郑宜庸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125-128
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具有文化规则的复杂性,而未成年人会简化这些规则以掌握它们。对电影表现性爱的负面传播效果的顾虑,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他们而产生的。从现存的观看机制来看,未成年人在电影性爱场面观看中具有不协调的观众存在的矛盾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实践中,准确定位事故车辆在路面上的位置,对事故过程还原和事故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航拍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运用几何映射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航拍图像景物特征与车载视频图像景物特征相匹配的方法,对事故车辆的路面位置进行定位。该方法既无需构建一致性场景,也无需在原始现场中放置车辆,仅通过对原始现场及标定现场进行航拍,捕捉相关环境特征及车辆特征,并结合事故车辆的车载视频图像,将车辆图像放置在原始现场的航拍图中,以获取相关车辆的位置参数。结果表明,以图像中央区域特征和车前近距离特征为基础,当选择一组特征的视角约为20°时,车辆路面位置的定位效果最佳,其定位误差可控制在20 cm以内。  相似文献   

14.
浅析植物造景中的几个问题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造景的提出 ,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体姿态信息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算法快速且准确地获取人体姿态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尽管基于人体关键点的姿态估计方法被广泛研究,但由于教室监控场景图像普遍存在遮挡严重、目标尺度变化大、图像成像质量差等问题,难以直接运用现有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感受野的教室人体姿态实时检测方法。在单发多边框检测器(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SSD)网络中,构建自适应感受野卷积模块,通过上下两个支路提取不同感受野的特征;在反向传播过程中,自动学习上下支路的特征融合参数,自适应调整网络的感受野;提高网络在教室场景中人体姿态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实时检测,且优于现有的教室人体姿态检测方法和其他单阶段目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是高校整体形象的关键,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教育品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向心力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做好大学校园景观规划需要抓住三个关键:主体建筑体系(出入口、校园中心区、开敞空间)、交通系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机动车及其停放系统)、景观系统(植物景观系统、文物和纪念物规划)。  相似文献   

17.
基于OpenGL的三维虚拟煤矿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OpenGL的三维虚拟煤矿系统构建方法,介绍系统的功能及整体结构框架,并详细说明了地层和巷道的三维建模方法,给出场景漫游实现技术。该系统对进行矿区地质分析、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TGEA的透水事故场景模拟,讨论了3D引擎的发展状况,通过模拟水波的方向、速度以及水面的渲染,实现了TGEA中透水事故场景的真实再现,对救援人员的模拟训练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差分得到的二值图像基础上,采用快速搜索算法确定运动物体,并用光流场方法跟踪运动目标。作者选择TMS320作为视觉跟踪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摄像机获取场景图像,通过软件捕捉场景图像中的运动物体,识别物体运动的方向和距离,实现了视觉实时跟踪功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立器件构成的嵌入式视觉实时跟踪系统的设计,对于视觉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奏疏是中国古代社会臣民上奏帝王文书的总称,属于上行公文。作为一种具有政治性和工具性的应用文体,奏疏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文体特点。清代“同治中兴”明臣曾国藩一生所上奏疏数以千计,他认为奏疏应做到语言明白显豁、思想忠爱笃诚、气象光明俊伟。这些写作特点对现代公文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