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庆县2002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早、扩展蔓延快、上穗率高、损失程度重,经多点抽样调查分析表明:气候适宜、小麦品种总体抗性差,防治不及时三者是今年小麦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防治上应淘汰高感品种。加强中后期管理,适期开展药剂防治,控制锈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卢天刚 《遵义科技》2007,35(4):22-23
水稻稻曲病是我县水稻上的一大病害,特别是在一些老病区田块、上等肥力田块、施肥量高的田块、通风条件差的田块,若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稻曲病发生十分严重,近年来发生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县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为了探索预防和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肖晓华 《科技信息》2007,(24):273-273,278
油菜菌核病是秀山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2007年油菜菌核病表现出发病早、发展快、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等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耕作制度不合理,田间菌源充足;主推品种抗病性差;感病品种面积大;田间管理粗放,田间相对湿度大;防治面积少,控病效果差;气候条件有利等方面。防治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措施是基础,化学防治是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策略,减轻或控制菌核病危害。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流行病,其发生流行程度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当地4月下旬到5上旬小麦抽穗开花期20天内的气候条件,如果气温适合、湿度大时,则蔓廷成灾。本文是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通过计算条件频率得出预报方程,其历史拟合率高达95.6%。  相似文献   

5.
利用贵州蓝莓种植核心区蓝莓开花期近30年逐日气温、降雨、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算术平均、线性演变趋势等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利于灰霉病发生的气温、降雨、湿度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贵州蓝莓种植核心区主要种植品种的花期,集中出现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主栽蓝莓品种花期有显著提前趋势;连阴雨、相对湿度持续≥85%的日数均向有利于灰霉病发生发展的方向演变,特别是最近10年蓝莓花期降雨、湿度条件更有利于重级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烤烟赤星病是烤烟大田后期的主要病害,是由于气候、栽培等因素在烟株间感病流行。只有通过认识烤烟赤星病的发病症状,了解其发病规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才能有效控制烤烟赤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幼苗和不同品种幼苗感染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Potch).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具有明显的差异,感品种(2个)比抗病品种(2个)和耐病品种(2个)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活■更高,且酶带数目、颜色深浅、宽窄程度上都有差弱。这种小麦幼苗同工酶的差异,可作为比较不同品种抗赤霉病的生化依据,并为抗病有种及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病为我区常发性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菌群体变化复杂,生理小种处于新的变异,出现许多其它致病群体,使大田抗锈性普遍发生变化,致使小麦大范围处于感病品种状态,一旦条件适宜,会造成小麦条锈病的特大流行。为此,地、县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调查,以摸清我区小麦品种抗锈性资源和品种抗锈性丧失的原因。1 品种布局及其抗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抗燕麦孢囊线虫的春小麦品种和种质资源,采用室内二龄幼虫接种法和田间病圃鉴定法,对21个青海省春小麦品种和88份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性测试。室内二龄幼虫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均不同程度的感病,其中4个小麦品种的单株根系白雌虫和孢囊量大于10小于20,属于中感,剩余17个小麦品种及88份小麦种质资源均为高感;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和42份小麦种质资源的Pf/Pi值≤1,表现抗病,其余13个小麦品种及46份小麦种质资源表现感病。田间病圃鉴定受当年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表现抗病的品种及种质资源比例偏高,室内二龄幼虫接种鉴定结果更为准确。本研究可为春小麦抗燕麦孢囊线虫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赤霉病是大小麦的主要病害。近几年,流行比较频繁,为害重的年份,损失达三至五成。由于近一二年推广托布津和福美双等高效农药保穗以后,防治工作上又推进了一步,适期防治效果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抓住适期防治,对夺取大小麦丰收有重大意义。对适期防治问题,我们从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两年,进行一些试验和调查,初步摸索到了一些规律,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介绍了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并且病麦含有毒质,食用后影响人畜健康。为有效地防治赤霉病,我们在福州市郊对此病进行了初步观察和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稻桩子囊壳的发生规律据以往研究,麦类赤霉病菌的寄主范围广,越冬基质丰富,但在水稻地区,稻桩是其主要越冬基物。稻桩上产生的子囊壳及子囊孢子是引致小麦穗腐的主要初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世界检疫性病害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其分布,重点分析了该病害流行趋势和所需的气候条件,为防治该病传入我国,更好保护我国的小麦生产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播量、播期、灌水、施肥等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对小麦黑胚病的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黑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表现略有差异.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黑胚病均有影响,但灌水次数影响较大,随灌水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花期灌水有利于黑胚病的发生.在常量追肥条件下,随追肥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以烟田普查和系统调查为主要手段明确了2013年奉节烟区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流行规律,并在实践基础上根据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组配了主要病害的防控对策。2013年奉节烟区主要发生病害种类有烟草野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草普花叶病毒病、烟草气候斑点病等5种病害。此5种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各不相同,防治时机和对策也各不相同。在防治上,不同病害的防治重点不同,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6.
麦赤霉病是我省大小麦主要病害,一般每隔2~3年遇到一次流行年。经两年小区、大区和大田试验,找出内吸广谱杀菌剂托布津和苯骈咪唑44对防治麦赤霉病有良好效果,可取代汞制剂“富民隆”。据大田考查,在大麦“无芒六棱”上应用50%苯骈咪唑44可湿粉1000倍,平均防治效果为91.77%,比不防治对照区增产18.13~25.71%。在小麦“矮洛阳”、“扬麦一号”等品种上,应用50%苯骈咪唑44可湿粉1000~1200倍,平均防治效果为89.53%。比不防治对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属藻菌纲、霜霉目、疫霉属,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茎、薯块,不但造成当年生产减产,同时也是次年马铃薯晚疫病的初侵染来源。镇巴县常年种植马铃薯18万亩以上。高半山区更是其主产区。近年来该病扩散、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如遇适宜气候条件,有大流行趋势。因此,对马铃薯晚疫病及防治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18.
20000年以来陕南小麦条锈病发生表现为时间早、面积大、程度重究其原因主要为主栽品种抗性丧失,气候条件适宜,菌源量大和群众防治意识差.为此,提出适宜的防治对策搞好品种布局,全面三唑酮拌种和种子包衣,压缩常年重发区面积,适当推迟播期,加强监测,抓好拔节至抽穗期的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我市玉米主要病害以大、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纹枯病等为主,因病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在常年发生条件下达10%-20%,大发生时达30%-50%,局部严重时达80%。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一些感病品种或材料传入我市传播蔓延,如灰斑病等,发生面积、种类、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任务艰巨,对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影响。掌握玉米主要病害症状、发生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途径是促进玉米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烟草气候斑点病与气候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气候斑点病是大气污染所致的非侵染性叶斑病害,也是我国烟草新的,并在1991年大发生的病害,但至今未见其与气候关系及大发生的污染源的研究报道。我们自1991年以来在本所条件下平行监测发病始见期与气候要素表明:烟株团棵感病期气温骤降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和发病迟早,病情轻重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广域气象背景,认定1991年当时的西南低纬度大气环流特征是大发生的特定污染源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