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中结合铜黄高速公路大堆尖隧道塌方段的治理,阐述了隧道塌方的经过和治理过程,提出采取控制爆破减少围岩的扰动、超前支护、作好洞内水的排治和超前地质预测等预防隧道塌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武贵东 《科技信息》2011,(8):325-325
本文以东峪隧道塌方为例,分析了隧道塌方原因,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隧道结构断面、隧道支护结构、隧道围岩压力以及隧道施工工艺等,介绍了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总结了塌方处理经验,对于相同类型的隧道施工以及塌方事故的预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某隧道浅埋段塌方的成功处理进行了总结,并对塌方的处理方案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塌方处理方案成功的条件和措施,同时指出在处理该种事故时要做好提前预判和防治隧道塌方的能力。这些经验和措施对类似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项目具有预防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寒区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极易引起塌方,给施工和支护带来难度。结合连霍(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高岭隧道塌方段为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岭公路隧道支护思想和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寒区公路隧道过软弱破碎带是特殊地质赋予条件下的一种情况,对该工程应用了一些具体措施后,通过对方案的选比,同时加强现场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寒区隧道的安全性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成果对寒区隧道过区域性软弱破碎带的支护参数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埋土质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锋 《甘肃科技》2009,25(5):107-108
河南济邵高速公路柳庄隧道由于地质条件差,覆盖层薄,围岩松软、节理发育,施工中发生塌方,塌方规模大,塌方量大,通过对该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以后类似地质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跃 《科技资讯》2006,(9):51-52
葵岗隧道地质状况复杂,围岩岩体软弱破碎,存在有煤系地层.人工堆积层等不良地质,隧道掉块,塌方现象多次出现。该文针对隧道掉块.塌方情况,简要介绍了塌方原因及塌方发生后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质条件下导流洞围岩塌方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面积隧洞塌方区段,采用复喷混凝土、加强临时支撑、临时混凝土和永久混凝土浇筑相结合等综合措施,先对坍方影响段锁口处理,再利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设计隧洞断面外围岩、钢支撑支护、小进尺开挖、混凝土回填塌方空腔等多种方式,治理破碎围岩塌方,处理对策是有效的.上述综合措施处理围岩塌方时间短,效果好,可供条件相似的隧洞塌方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箐隧道位于滇西红层区域,隧道的最大埋深为687m。在施工中克服了滇西红层区域地形、地质、水文特点复杂多变,多涌水(实测最大涌水量高达1800m3/h)、多塌方(大小塌方共计十余次),并针对原结构设计中未考虑外水压力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计算、工程类比,先后提出多种处理方案,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滇西红层区域隧道施工地形、地质、水文特点复杂多变,多涌水、多塌方等不良地质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该隧道施工中处理地下涌水和塌方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刘治 《科技资讯》2008,(4):90-91
景婺黄(常)高速公路蛟岭隧道已建成通车,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地质情况,如断层、地下水、采空区、岩溶、瓦斯、软弱层等。本文主要介绍隧道采空区塌方处理技术方案,希望以后出现类似情况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蔡旭 《甘肃科技》2010,26(21):145-146,124
隧道属于地下工程,是典型的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黄土围岩隧道塌方事故屡见不鲜。黄土隧道施工难度大,围岩几乎无自稳能力,施工中极易造成坍塌。就黄土隧道塌方的过程及其客观影响因素作了简要的论述,可为相关黄土隧道预防塌方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围岩段的塌方问题是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某长大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的塌方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坍方处理过程,并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安龙铺隧道为例,分析影响隧道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隧道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地表注浆加固岩体的设计与施工,总结隧道进出口浅埋段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及塌方后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二道垭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塌方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围岩特性及所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塌方发生的原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后续处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雨达 《科技信息》2009,(10):268-268
本文主要论述了公路隧道施工准备阶段的原材料及配比、测量控制、人员设备、施工方案的审查和确认,施工过程中洞口开挖、洞身钻爆、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技术要点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断层、软弱围岩、小塌方、涌淋水等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石门山隧道西线K1+240—+246处的塌方为例,详细阐述了塌方处理过程中开挖方式、开挖方法、支护、二衬等综合性的施工技术。以供处理同类工程地质灾害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瑜 《科技资讯》2012,(5):38-38
本文提出对多变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采用动态施工的必要性,从隧道塌方整治及预防措施角度阐述了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及要求;并以西山隧道为例,分析多变的地质条件和结构特点,以便为日后不良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肖旭 《科技信息》2007,(22):83-83,141
由于软岩自身的一些特性,隧道施工时将对稳定和安全产生影响,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等,因此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支护具有不同的特点。软弱围岩隧道由于自身的地质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自身稳定性很差。若选择不好开挖支护方式或开挖后支护不足,支护质量达不到要求,忽视重点薄弱部位的加固,都会影响隧道围岩稳定,造成塌方。因此,合理的施工过程对维护围岩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以及缩短工期和节约投资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龙池隧道工程实际,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及其施工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安枫垒 《科技资讯》2013,(32):42-43
结合工程地质实际,分析了东湾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的原因,提出对塌腔体对应的支护段.塌腔破碎体、掌子面分别采取临时支撑、超前导管支护注浆等措施,并对塌坑进行有效处理,使其固结稳定以保证隧道的下步施工安全。实践表明,处治措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以龙开口输水隧洞工程15号隧洞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隧洞的整体支护方案以及塌方段的支护方案.15号隧洞地质条件处于破碎围岩带,因此在穿越复杂地层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是锚喷法支护方案.本文从锚喷法在支护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加固机理出发,分析了加固结构对围岩的治理效果,并对施工中坍塌地段具体支护方式做了详细说明.该隧洞中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塌方治理方法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围岩支护加固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