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数山区河流可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纳污能力,分析计算过程中污染源概化、设计流量和流速、上游本底浓度、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等设计条件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讨论如何确定设计条件和参数,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数山区河流可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纳污能力,分析计算过程中污染源概化、设计流量和流速、上游本底浓度、污染物综合表减系数等设计条件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讨论如何确定设计条件和参数,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小型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河段污染源进行概化的基础上提出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结合水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功能区组合情况下的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为水资源保护与规划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未确知性信息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信息不确定性特点,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就未确知信息下一般河流水体纳污能力计算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实例分析表明,由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模式,依据未确知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和未确知数学期望值公式,不仅可以求得河道纳污能力的未确知期望值,还可获得相应纳污能力的主观可信度值.同时,由设定的纳污能力可信度水平,还可确定相应的水体纳污量,这在水污染总量控制决策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用Dobbins-BOD-DO水质模型,生成真实的无干扰的和有干扰的仿真水质数据,在此基础上,用绘制目标函数响应面的方法,分析了水质监测数据中的随机嗓声对水质模型参数最优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规划年新河排污量预测分析,以及对现状水文水质条件的调查,结合规划年新河水文条件,用最速下降法确定一维水质模型的主要参数。运用河流一维水质BOD-DO模型,对新河区域合流制管网截流倍数与新河水质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在保证新河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的条件下,确定新河合理的截流倍数。  相似文献   

7.
 水动力水质模型是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中的常用工具,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小河流缺少断面测量数据,成为制约这些区域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一种利用Google Earth遥感影像提取河流多期水面宽度,结合实测最大水深获取河流概化断面参数的方法,并分别用概化断面和实测断面在MIKE11下构建少资料河流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两种断面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断面模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因子无显著差异;在模拟河段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两种断面模型对水位、流速、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少资料河流概化断面参数获取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用Dobbins-BOD-DO水质模型,生成真实的无干扰的和有干扰的仿真水质数据,在此基础上,用绘制目标函数响应的方法,分析了水质监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对水质模型参数最优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分别应用河流一维及二维对流扩散水质模型计算了松花江哈尔滨江段COD及NH3—N的理想水环境容量.通过计算结果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并得出二维水质模型对松花江污染控制更安全、控制更严格的结论.另外根据松花江污染以后国家对其水质必须全线达到Ⅲ类水质的要求,对东江桥-大顶子山江段的水质目标分别为Ⅳ类和Ⅲ类时,计算其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的太沙基固结理论计算一维固结存在一定的偏差.三参数非线性渗流模型能够反映土中水从低水力坡降到高水力坡降渗流的全过程,达西定律是其特例.文章基于三参数渗流模型,采用太沙基固结理论中除渗流定律以外的其他基本假定,利用连续条件建立了饱和土体基于非线性渗流模型的一维固结微分方程;运用数值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固结方程...  相似文献   

11.
河流水质模型的参数最优化估值需要进行约束非线性规划的求解,遗传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启发式随机搜索算法。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河流水质模型的参数估值问题的求解,开发了基于遗传算法的QUAL2E模型参数估值系统,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AGA在河流水质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水质模型一般具有非线性、非凸等不规则特点 ,若能找到一种优化方法平衡各参数的相对重要性 ,并能使其达到足够的精度 ,这是合理运用水质模型的关键。文章提出通过设置断点对 AGA加以改进 (称改进的 AGA) ,并成功地应用于多参数多宾斯 BOD-DO河流水质模型参数优化中 ,表明设置断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土壤垂直一维入渗对 VG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HYDRUS-1D模型,采用单因素扰动分析方法对VG模型的残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经验参数n和α、饱和导水率Ks共5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n,θs,Ks的扰动对垂直湿润距离计算值Rz、累计入渗量计算值I的影响较大,α的扰动影响次之,θr的扰动影响最小;n的负扰动对Rz和I的影响最大,且n较小时给模拟结果带来的误差较大。因此,在模拟计算中应保证VG模型参数n,θs,Ks等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良  刘遂庆  王牧阳 《河南科学》2006,24(6):874-876
水环境容量计算是近年来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大都受到适用条件有限、计算烦琐,要求有较多的水力、水质数据等方面的限制,许多方法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地表水模型系统(SM S)模拟出水质情况,采用影响系数法计算环境容量,计算简单且易于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值得推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水质模型参数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水质模型参数辨识的混沌粒子群优化(LCPSO)算法.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相比,该算法将Logistic混沌搜索嵌入到PSO算法中,利用混沌变量产生初始粒群,并对子代部分粒子群体进行微小扰动,随着搜索过程的深入逐步调整扰动幅度,以克服PSO算法的早熟、易陷入局部极值等固有缺陷.采用标准测试函数,将该算法与遗传算法(GA)和PSO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其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的优越性.采用实测水质数据,将LCPSO算法应用于具有一定工程价值和复杂程度的Dobbins-Camp BOD-DO水质模型的参数辨识.结果显示,所得水质数据与实测值误差平方和仅为0.150 3,且相对误差在±0.2%范围内,故该算法可为水质模型的参数辨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BOD-DO水质模型多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河流水质BOD-DO模型参数反演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把参数反演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用遗传算法求解,其特点在于:从多个初始点开始寻优,并借助交叉、变异算子来获得水质参数的全局最优解。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且易于计算机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淮河水质污染已成为严重社去问题,国家也出台了限期治淮的战略目标,但尚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急待解决.本研究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和概论理论,首次建立了淮河干流纳污河段的水质概率稀释模型,使之成为合理确定河流允许排污量和区域排污削减量的科学方法.对规划和实施河流污染治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常用河流水质模型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产获取的物质越来越多,但是伴随物质的生产,大量的污染物质流人环境。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污染物质以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形式进入河流。河流被污染后,不仅其难以自净,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对各类水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河流水污染的水质预报和各类可能造成河流污染生产项目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已是我国水利、环保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详细阐述了常用河流水质模型及各参数意义,进而给从事水环境监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蕾  刘云南  吴未红 《科技资讯》2009,(20):126-126
本文采用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分析和研究了冷水江市新建浪石滩水电站对资江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可以对河流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流水质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有效地为河流水质污染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线性模型中单个回归参数的局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局部影响分析中,人们往往对线性模型的单个回归参数感兴趣,根据Wu&Luo)1993)的二阶局部影响分析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通过对参数的MLE扰动曲面的研究来检验线性模型中观测值对单个回归参数的局部影响,一个实际例子说明了该方法在识别强影响点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