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汪铮  肖康 《工程与建设》2023,(5):1417-1420+149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本文以乡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立足建筑规划设计学科视角对其概念性质、空间时空类型和形态布局进行系统分述,就公共空间各历史阶段发展嬗变因素及进程、重构路径及策略进行深入剖析,结合量化与质性维度阐释相关研究方法与更新优化方略;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研究阶段进展和空间现状的归纳总结,从静态空间尺度与动态时间维度探究了公共空间与乡村社会、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全方位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意义,并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推进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临汾为例,阐释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优化发展的产业、空间、管理和旅游4种转向,并对旅游业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型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机制。结果表明:(1)临汾市产业由第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型,空间上农业用地适度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管理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旅游由单一要素向多元要素转变;(2)临汾市探索出乡村旅游实践模式,即明确定位,重塑旅游形象,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探索发展工业旅游,重建乡村生态环境,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从农业、农村和农民3个维度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资源型城市乡村发展亟需转型,资源型城市乡村应注重旅游形象的重塑,明确自身定位,开发新型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本地完整旅游产业链条,以谋求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主体性视角的理论内涵和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进而探索针对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乡村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寻求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主体地位。(2)乡村主体性是乡村面对转型发展诉求时所展现的能动性,其理论意义强调内生增长意识、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与包容发展路径多元性。乡村主体性视角下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转向多元价值、村民主体和生活主导。(3)基于乡村主体性的视角,乡村空间治理的实施路径可以从提升主体人居环境、促进村落产业经济、完善县域社会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精准扶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PRA(参与型农村调查与评估)半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深入分析五峰县、英山县、监利市和微山县等案例地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案例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和土地利用情况在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五峰、英山、监利和微山四县中土地利用的强度、功能、布局均发展迅猛,土地利用效益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总体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土地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土地利用质量.表明了乡村旅游能够正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乡村旅游和土地利用相关理论提供新的参考,为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旅游用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助力。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优化供给、提供便利,更要为民众谋幸福。吉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有较大空间。研究基于居民感知视角,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重要性-绩效”感知进行IPA分析,明晰吉林省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际效果,分析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吉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以抚松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大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响应度模型对抚松县2010—2019十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情况以及响应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抚松县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度较高,具有较强的依存关系。2012年为其耦合协调度由失调转为协调的转折点。乡村振兴对于乡村旅游的响应指数均为正向变化,响应度变化先升后降,乡村振兴的进程跟不上全域旅游的发展速率。抚松县需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许多的乡村为了适应旅游发展需求,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更新和改造。但是,乡村公共空间一直都是以农业作为其主导因素,如今却要换成旅游因素作为其主导因素,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此外,目前在该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经验都非常少,通常运用的是以往运用于城市空间的一些设计方法,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空间场所、游憩设施、道路交通等几个方面进行旅游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电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之一。以UTAUT模型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中消费者的个人特性和感知,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感知以及消费者个人感知是影响消费者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大湘西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旅游视角分析乡村文化振兴困境,探索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视角下,大湘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空间缺位""精神缺位"和"主体缺位"等困境.要走出这些困境,应充分借助乡村旅游发展契机丰富乡土文化展示平台,提升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扩宽乡村文化人才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与繁荣,才能给乡村振兴带来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基于517条以“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 Space、COOC2.0、UCINET和SPSS23.0等文献计量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分析不同软件产生的不同聚类结果。研究表明: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与整体发展战略、具体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维度上存在研究共识;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乡村产业资本规范管理等是其聚类结果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产业振兴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为了重塑乡村原有活力和风貌,以六衖村为典型案例,在充分剖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对触媒理论指导下的村落更新策略展开了探索。通过触媒元素的识别与提取、触媒载体的塑造与激活、触媒效应的控制与指导,构建包含建筑、景观、公共空间和文化4个层面在内的触媒要素更新框架,从提升建筑群体、景观复合构建、优化公共空间、传承历史文脉4个方面提出触媒设计策略。研究表明:触媒理论与村落空间更新具有高度的适配性,为新时期乡村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视角。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日常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大动脉,是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东莞市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滞后将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在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关键期,分析东莞市公共交通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及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诸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为研究东莞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升级提供基础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宅基地抵押的影响因素,文章以重庆市巴南区6个镇70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政府和金融机构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宅基地面积、房屋结构、房屋建筑年龄、宅基地闲置情况、公共服务水平、抵押政策宣传情况、政府行为等方面构建8项指标,对抵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抵押政策实施行为因子和社会服务影响因子累积贡献方差贡献率达到71. 872,是影响农村宅基地的3个关键因素;其中,闲置情况、建造年龄、房屋结构等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影响最为显著;抵押政策实施行为因子对宅基地抵押的影响较为显著;社会服务影响因子是影响农村宅基地抵押的潜在因素之一。鉴于此,提出建立信息数据库,建立评估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为开展抵押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起了包括城乡规划领域在内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深度思考。在梳理和辨析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概念基础上,结合国际文献分析指出两者在环境、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共性特征,尤其在应对环境污染方面更加明显,这也显示出未来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研究必将呈现一定的交集。从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的角度,韧性城市的实施具有更加直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中国城市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从形态布局、自然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生活4个维度提出中国韧性城市空间规划的策略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的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规划也有差别,所以在设计方法上应有区别.通过调研已建成的新农村公共空间,分析了新农村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交往行为的原因,提出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方法,并且强调村落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对村民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业是农业农村从数字化阶段向智能化阶段发展的更高级形式,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促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转型,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借助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5.7.R5对2000~2021年期间我国智慧农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定量分析,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知识图谱的形式清晰直观展现给读者。分析表明,自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旨,聚焦数字化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本研究在新兴农业科技应用、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要素驱动智慧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智慧农业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人居环境的韧性是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能力。基于乡村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的概念,阐述了乡村突发公共生态事件、经济事件和社会事件的类型特征,提出了在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村庄规划要综合考虑乡村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强调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规划协作,将乡村应急自救和预防控制相结合,以乡村人居环境韧性的能力提升作为村庄规划的建设目标,从而为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韧性”“乡村突发公共事件”“三生空间村庄规划”三者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指导村庄规划和乡村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18.
 菌草指可作为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并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的一类草本植物,其具有多功能性开发效应。结合菌草研究与开发实际,分析了菌草多功能开发的作用与意义,并就菌草强化深度研究与拓展开发提出5个方面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武陵山片区2市(州)为范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探讨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本,摸索出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3个实践模式.一是在嵌入方式上,从单纯的服务嵌入到服务与体制的分层互嵌;二是在工作范式上,由补缺性社会工作转向发展性社会工作;三是在工作方法上,从依赖专业工作方法到专业方法与本土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