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笑诺贝尔奖的创始人亚伯拉罕斯说过,该奖以科学的名义幽默,以幽默的形式演绎科学。他认为大部分优秀科学家都坚信,幽默的确能帮助他们干出有创意、有质量的工作。拥有相同理念的菠萝科学奖,它的魅力也在于此。作为国内首个幽默科学奖,菠萝科学奖首先是幽默的。从  相似文献   

2.
你见过昆虫打瞌睡吗?我敢打包票你没有见到过,肯定也没有听说过。不错,就连科学家以前都认为昆虫不需要睡眠,尽管他们承认睡眠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然而最近科学家发现果蝇每晚都会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3.
如果地球上真的发生过类似"诺亚洪水"的超级洪水,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它?是月球吗? 月球是最靠近地球的天体,但地球人对月球的了解至今仍很不足.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科学家本以为从此可以揭开诸多"月球之谜",但结果却相反--"阿波罗"登月把更多的"月球之谜"摆在了科学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位杰出科学家由于散布了不恰当的种族主义言论,而遭受到世人的广泛谴责.这位科学家,就是揭秘DNA而荣获诺贝尔奖的詹姆斯·沃森.他对<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说:他"从内心对非洲的前景感到沮丧",因为"我们所有的社会政策都是基于非洲人的智商与我们一样高这样一个事实,但所有实验结果都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他认为,非洲人的智商要低于白种人.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1945年在《科学自传》中写道:新的科学真理与其说是靠说服反对者并使他们看到光明而获胜,莫如说是因为反对者终于死去,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了起来。这段话很快在科学界获得共鸣,并被称为"普朗克原理",其含义就是"年轻的科学家比年长的科学家易于接受新的科学理论"。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像拉瓦锡、达尔文、麦克斯韦等人都发表过类似的看法,赫胥黎甚至直言老科学家无力改变自己的思想,已成为进步的障碍。但科学学研究上的几个相关案例并没有为普朗克原理  相似文献   

6.
用膝部发电     
你注意过自己的走路方式吗?分析过你的两条腿迈步的动作吗?肯定没有!是的,我以前也从未注意和分析过,一般人恐怕都未曾那样做过.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生活中并不涉及到这类问题.但是,加拿大和美国的一组科学家却对此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且由此研发出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膝部发电机,当然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非常奇特的发电机.  相似文献   

7.
趣话发丝     
小伙子浓发盖顶,显得英姿勃勃;姑娘秀发饰容,则显得更具魅力。然而,殊不知人的发丝还有其他特殊作用。小小的发丝,曾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潜心研究。美国芝加哥化学博士威廉·华尔斯有个读中学的女儿,智商只有55,学习成绩很差。一次他对女儿头发进行化验,发现发丝中的锌、钠、钾含量很低,而铜的含量很高,后经医生检查,原来是严重缺乏维生素B_6及锌,且组织胺异常,血糖太低。美国有科学家对一组有过暴力行为的人的头发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发丝中有十一种金属元  相似文献   

8.
专家们宣称,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富创造力。但用什么方法呢?接受英国《新科学家》杂志采访的10位小说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也是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贡献是世人皆知的.相对论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纪元.但是科学的发展是众多科学家探索的结果,同样,爱因斯坦的成就也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那么,谁对爱因斯坦有过重大影响呢?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马赫的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理论,对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都起到过很大的作用.还有两个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一个是洛仑兹,一个是迈克尔逊.但是这两个人不仅没有创立相对论,而且直到去世也不认可相对论.  相似文献   

10.
郭德才 《科学之友》2005,(15):70-71
我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较快、较准确地了解某个人的禀性,那可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但在近期,美国行为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却发现,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某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就可基本了解此人的脾气和性格.  相似文献   

11.
杨先碧 《知识就是力量》2012,(3):F0002-F0002,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也就说,看似感性的艺术和看似理性的科学之间并没有一条深深的鸿沟.两者做到极致之后是相通的。最高明的艺术,一定是符合科学家所发现的自然法则;而最艰深的科学,也能从中窥探到壮观瑰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是地球上随处都可以得到的一种绿色能源,因此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发展用太阳能发电的方法.现在制约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成本问题,太阳能电池板造价过高、发电效率低下是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以色列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以升到几百米高空的太阳能气球,这种装置造价低廉,而发电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正>你是否曾想象过像鸟儿一样,从天空中俯冲而下,享受非凡的速度感。你是否曾幻想过像超人那样,在白云间穿梭而行,体验高度的魅力。也许你和我都曾做过这样的梦,但如今,有一个人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他就是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忘记他的名字,但他的壮举将永载史册——从相当于普通民航客机飞行高度的3倍,即3.9万米的"太空边缘"携带降落伞跳下,成功突破音障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上万美国人向美国政府提交申诉,要求说明是否隐瞒了有关外星人存在的信息,是否知道外星人与地球人接触过。白宫回应说,政府未掌握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证据,也未掌握任何有关外星人与地球人接触过的证据。虽然许多科学家相信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很大,但地球人接触到外星人的机会至今为止看起来还很渺茫  相似文献   

15.
任何有通过放大镜逮虱子体验的人都知道,雌性头虱用于把虱卵黏附在人类毛发上的黏合剂是多么有效.一旦虱卵粘在了毛发上,想把它们弄下来就很困难.科学家曾经发现,哪怕过了 1万年,虱卵仍然死死贴在古人的毛发上. 虱子版《侏罗纪公园》 有科学家2022年1月宣布,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虱子的黏合剂——虱胶的不凡之处.他们发现,虱胶竟...  相似文献   

16.
我们习惯于"X籍华裔科学家"的说法.一个科学家的一生可以有几个国籍,通常以最后的国籍来认定,但这并不确切.这位科学家诞生在哪里?何处受教育?为哪个国家做出过重大科学贡献?一生为哪个国家服务?这就不是"最后国籍"所能概括的.于是有了"国属"问题,即科学家一生贡献属于哪一个国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描述科学家,总是热衷于赞赏他们的认真、敬业与执著,喜欢强调他们为了事业放弃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忽视了感情与家庭,似乎科学家都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解,科学家也是人,也有同一般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许多科学家都有他们幸福  相似文献   

18.
地球自我调节理论,简称Gaia假说,事实上已有25年历史了.与它有过密切工作关系的人认为这是一门科学,并在模式和证据出现后获得了可喜进展.但这些仍属少数,多数科学家或者把Gaia仅仅看作某种隐喻,或者甚至把它斥责为反科学.本文主要评论有关Gaia的历史、证据、批评和争论,及其目前的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9.
"天宫"奇迹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西游记》中美猴王大闹天宫的故事.天宫,是中国人心目中最美妙的仙境.随着各类空间站的建立,总有一天,普通人上天宫的梦想也会成真. 当今太空科技的发展,完全印证了航天理论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空间站的伟大设想.今天,国际空间站用科技和理想照亮了太空,各国科学家正在设计、发射和建造各种空间站,作为人类登陆月球、火星和小行星,进入宇宙空间发展的基地.  相似文献   

20.
末日阴影     
虽然2012世界末日论纯属无稽之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安全的。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对世界末日的预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问题的关键是:世界末日究竟何时到来?圣人先贤,古代的天文学家,以及现代的计算机科学家,都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得出世界末日何时到来的结论,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