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通过野外考察,在黄土高原中部采得20个沉积层剖面样品.使用中子活化法测得样品放射性元素U、Th、K质量分数,计算得出样品所在环境的辐射剂量率,发现在黄土土壤剖面中,古土壤层中辐射剂量率大于黄土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中的辐射剂量率最大.沉积物剖面中辐射剂量率变化与沉积时期气候环境和沉积物粒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气候舒适度是评价一个地区气候条件、指导外出活动的重要依据。基于科学有效地对云贵地区的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根据云贵地区49个台站1960—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综合舒适度指数4个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其各月舒适度等级值、时段与年综合舒适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空间插值得到云贵地区综合舒适度空间分布图,并对气候舒适度的稀缺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贵地区的气候舒适期长度多在4~8个月;云南省的舒适度空间变化呈较强的纬度地带性,贵州省则表现为经度地带性;云贵地区的气候舒适度稀缺性表现为典型的"M"型曲线,冬季稀缺性最高,夏季次之,春秋季则较低。得出结论:云贵地区的气候舒适期长且连贯,舒适度的地带性空间变化特征明显,冬季及夏季的气候舒适度稀缺性较高。总体来看,云贵地区的气候舒适度较高,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陕甘宁蒙区57个气象站1961—2014年历年平均地面气温和NCEP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冬季气温与500hPa高度场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陕甘宁蒙区是西北干旱区冬季气温变化的异常敏感区;同期高空新疆脊强(弱),地面蒙古高压弱(强),高空盛行纬向环流,则冷空气不易(容易)南下,导致冬季气温偏高(低);前期墨西哥湾高度场与中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普遍有密切的关系,但主要影响高原南部以外的偏北区域;前期6月北大西洋高压异常通过引起NAO(AO)异常而引起冬季气温异常。用墨西哥湾高度场的变化独立预测了2007—2014年的冬季气温,预测准确率高,可以在实际预测业务中进行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8年洛阳地区AQI数据及主要污染物资料,分析了2011年到2018年洛阳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污染物特征,探讨了洛阳地区AQI指数及污染物种类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地区冬季AQI指数为一年中的最大值,夏秋季AQI指数最小;从2011年开始,AQI指数呈上升趋势,至2016年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小。洛阳市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且近年来冬季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温度和降水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最大,但近三年来,温度变化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效果开始减弱。总体来说,各气象要素与AQI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UV—B辐射对冬小麦品种9858、NCW4、科遗26和泰山269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重可以作为评价供试品种苗期对UVB耐性强弱的指标,9858和科遗26为耐UV—B品种,NCW4和泰山269为对UV—B敏感品种.低剂量(15μW/cm2)的UV—B辐射促进冬小麦幼苗生长,高剂量(25μW/cm2)的UV—B处理对敏感品种抑制作用大,对耐性品种抑制作用不明显.UV—B处理下,各品种叶色值变幅较小,丙二醛和类黄酮含量增加,但类黄酮含量的变化与品种对UV—B的耐性间未见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面辐射供暖的传热特点等进行分析,文章从技术角度对地面辐射供暖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天文辐射理论为基础,应用以地形为特征的DEM高程模型,通过对天文辐射、大气透射率的计算,构建了青海高原月、年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同时,应用模型模拟青海省近30年(1971—2000年)的月、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青海省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为6 771.95MJ/m2,且空间格局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逐步减少的趋势;月太阳总辐射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空间格局和年太阳总辐射基本一致.从1月份开始太阳总辐射增加,到5月份达到最高值717.24MJ/m2,6月份降低为695.48MJ/m2,7月份又达到次高值701.96MJ/m2,从8月份开始持续减少,直至12月份降到最低值352.63MJ/m2.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及白银市气象站的辐射、日照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50a的太阳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白银市年总辐射量5 530~5 900MJ/m2,略少于甘肃河西地区.月总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年生理辐射总量2 473~2 874MJ/m2,生理辐射丰富.一般在33 000kg/hm2以上,而光能利用率较低,一般在0.4%左右;白银市年总辐射以120 MJ/(m2.10a)的速率递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全年日照总时数2 350~2 800h,自南向北增多,5~8月日照时数最多,9月最少.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白银市光能资源较丰富,属于太阳能发电较适宜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河北省2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0 cm地温,对河北省0 cm地温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数学统计法,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河北省0 cm地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1960—2020年河北省年平均地温呈显著波动上升的趋势,地温倾向率为0.36℃·(10 a)-1(P<0.01),与我国其他地区地温时间变化特征相似。【结论】河北省年均地温升高主要受春季、冬季和秋季的季节影响。春季为四个季节中平均地温变化相差最大的季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汤阴县1965—2017年53年日照时数的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汤阴县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月份变化、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阴县日照时数随着时间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8h.10a-1,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偏多,年代际变化不明显,80年代急剧减少,年代际呈显著急剧减少趋势;月总日照时数最高值为5月,最低值为1月,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较大;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四季均呈显著性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地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峡水库的温度效应,在本模式中,我们系统地考虑了许多有效的因素,如水陆间反射率的差异、温度、水体对太阳辐射的透射作用、水体的湍流混合、地面和水面的能量平衡及土壤热传导方程等。结果是:水库水体白天有降温效应,夜间有升温效应,这种效应晴天大于阴天;夏季白天的降温效应大于夜间的夜升温效应,冬季则相反,此外,也简略地讨论了三峡水库对湖南洞庭湖区防洪和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兰州市实测水平面太阳辐射值,计算出了南立面、东、西、北立面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投射量,可供太阳能工程设计者参考。并对兰州市区冬季大气污染对太阳辐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对比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地下长期蓄热太阳能蔬菜温室是不用任何辅助热源,完全依靠太阳能资源,采用太阳能供热的一种新型太阳能蔬菜温室。利用温室深层土壤在夏、秋季将太阳能蓄存,到冬季再向温室浅层土壤补充供热,提高温室浅层地温,改善温室中蔬菜作用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此文通过旬相对雨量图的绘制,揭示了我国三种不同属性的季风雨带及其分布、发展、演变的规律和夏季旱涝的关系,西北东部是我国三种不同季风雨带交替出没和四种夏旱类型的过渡地带。结合季风环流分析,证明了我国夏季旱涝及其演变是与西南季风及其雨带的变异和偏转运动密切相关;印度季风低槽东伸,可增强我国西南季风及其降水,但与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西伸北移,在中南半岛发展密切相关;东南季风与高原季风迭加,是我国大旱之年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宇宙光子熵     
在平直空间的前提睛,计算了背景辐射这一光子准平衡态的熵,进而在讨论宇宙膨胀这种整体运动时,在均匀分布的前提下,整个宇宙亦是一准平衡态,宇宙光子总数约为宇宙重子总数一亿倍以上的观测事实说明,宇宙的熵基本上等于光子熵。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空中水资源潜力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甘肃省各探空站多年的高空资料及降水资料,对甘肃省空中水资源潜力气候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空中水资源相对丰富,冬季相对匮乏,南部空中水资源相对丰富,北部相对匮乏,1~7月份是空中水资源的增长期,8~12月是递减期,河东空中水资源从1月开始增加,河西东部则从2月开始增长,河西中西部从3月开始增长,全年各地各月自然降水产出率平均为27.2%,空中水资源潜力平均为72.8%,自然降水产出率春季高,冬季低,而空中水资源潜力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选取福建省武夷山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AutomatedSoilC02F1ux System法进行了土壤呼吸、温度、气温的日动态测量.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甜槠天然林的气温、地袁温度、5cm土壤温度等气象因子和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变化表现规律比较一致都呈单峰曲线,但是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同时,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呈正相关;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也是正相关;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成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夏季土壤呼吸的速率要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映射分为两个同胚映射,把理性连续统力学的方法推广到断裂力学,得到与Eftis等不同的一些新结果。本文建立了非线性流变断裂学的基本平衡定律;得出了裂纹扩展过程所应满足的一组必要条件(包括动量条件、动量矩条件、能量条件及熵条件);提出了考虑热效应的一般能量断裂判据,它把已有一些判据作为特殊情况包括在内。把裂纹扩展作为不可逆热力学过程,本文得到新断裂表面上的熵不等式,丛而揭示出经典断裂理论中存在的理论缺陷。我们的结论是:只要裂纹在扩展,就不可能是纯粹的力学过程,断裂必然伴随着热传导和熵产生。经典断裂力学中假设的等温或绝热条件由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断裂理论是热力学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