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人类影响景观发育的思想,行为,方法和影响结果的分析,在理论上论证了人类对景观发育影响的生,引申到按照人类对景观影响的结果--景观变化梯度过于剧烈的话,景观系统将走向崩溃,进而提出人类对景观发育控制理念,构建人-地协调的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2.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文化景观(或称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的科学,包括未经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景观、人类施加了影响和作用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建造的人为景观;文化景观以人类活动为景观营力的全过程,是将时间和空间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科学,以此有别于没有人类活动营力的古地理学,时段很短的现代地理学,以及无实证而难以检验的未来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与水资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景观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特别是水文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河流的地理结构及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其中下游则明显受到人类高度调节和强化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格局带有明显的人为作用,将乌鲁木齐河流域景观分为20个景观类型,对流域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景观嵌块体类型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景观中植被的丰富与降水呈正相关,随着人类活动的另剧,景观多样性加大,均匀性,破碎度值较大;人为活动已 变了流域下游局地景观特性,人类对流域景观的利用与管理结果是水分过度利用,荒漠化加剧,流域景观研究中应注重景观效益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景观生态风险,并应适时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以柞水县下梁镇为例对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表明,地形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山地农业景观空间格局的两个主要因素,人类活动是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景观的生态重建必须考虑规范人类活动的性质,程度,本研究可对优化山地农业景观结构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韩冬 《科技信息》2010,(26):I0329-I0329
景观是联系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当今社会,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层出不穷但也良莠不齐。针对其中的现状与困境,文章从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景观、文化与景观以及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拓展策略,并对景观规划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与了大胆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6.
运用平坝县森林资源分布图,通过透明网格纸人工统计有关数据,分别计算景观要素优势度、景观斑块密度、景观要素斑块密度和森林景观粒级结构,由此对平坝县的森林景观异质性进行了静态分析.研究表明,平坝县森林景观受环境因子、植被自然演替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总体异质程度较高.控制因子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黄河滩区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付 《河南科学》2008,26(2):230-234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黄河滩区1975—2000年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旱地、滩涂、建设用地和河流景观类型为占优势的景观类型.1975—2000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显著:旱地景观类型面积增大,滩涂和河流景观类型面积缩减,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持续增加,草地和沙地景观类型的面积随着河流景观类型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景观空间特征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在前两个阶段减小,而最后一阶段略有增大.景观空间构型明显,基本上是以大斑块为主,呈聚集型分布.人类活动对黄河滩区景观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究景观变化的机理,可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及调整人类活动的强度和方式提供立论依据.通过对1995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7 ETM 影像的对比,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水文、气象台站监测资料以及研究区统计年鉴的资料,以GIS为基本的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的两个时段的景观状态,得出景观变化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结构、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及气候等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在遥感影像变化和变化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景观变化的内因为景观结构与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只是景观变化的诱发因子,它通过干扰自然地理过程来诱发景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对漳卫南运河流域3个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的流域景观状态进行健康评价;在分析其生态健康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识别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基于土地类型分析区分不同人类活动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漳卫南运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健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别为13.95%和86.05%;不同人类活动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城镇化对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为-34.89%、25.72%以及-37.19%。  相似文献   

10.
借助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荒漠景观分类、格局分析及流动沙丘,荒漠和绿洲的景观格局分析及其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斑块大小比较,阐明了荒漠景观中绿洲和人工防护林建设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景观的多样性增大,破碎化加剧,特别是铁路公路的建设以及为此而进行的防风固沙林的建设有效地保护了人类活动的成果;人为活动巳改变了荒漠局地的景观特性,生态恶化受到一定的遏止,但由于人类活动的经济目的性较强,因此人工景观中多样性值较低、斑块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合理的布局和有效地管理和监测,沙化影响正在进一步威胁着人类对荒漠景观的管理成果。  相似文献   

11.
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人工-自然荒漠景观的空间结构受其沙漠背景的强烈影响,同时受强化了的人工干扰的影响,其格局带有明显的人为作用,对沙坡头地区荒漠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基本特点、景观嵌块体类型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景观多样性加大,均匀性、破碎度值和分离度值较大,为人活动已改变了荒漠局地的特性,生态恶化受到一定的遏止,但沙化影响正在威胁着人类对荒漠管理的成果,提出荒漠人工-自然景观研究中应注重景观生态风险及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屋顶绿化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建筑物的景观,提升建筑物的美感,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绿地面积.屋顶绿化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区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对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影响。方法根据关中平原地区1986-2003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资料,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Mapgis6.6和Lotus1-2—3软件计算关中平原地区4地市景观偏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森林景观分离度3个指标及其变化率,并对各地市景观格局指标变化率与各地市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率做回归分析。结果1986—2003年关中平原地区景观偏离度、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呈增长趋势,森林景观分离度呈降低趋势;各地市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率与其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率的相关系数R值均超过0.8。结论关中平原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速度之间有极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关中平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是景观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规范土地利用的方式与强度是优化景观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紫荆河小流域的景观生态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提出其景观生态建设应在整体原则下,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协调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达到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在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叠加人类活动因素的景观分类方法,将河北省秦皇岛市划分为基地景观、公园景观和人居景观等3种景观生态类型,调查、分析了不同景观生态类型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关系.结果 表明:基地景观、公园景观、人居景观共收集到节肢动物2个纲,4个目,60个科,个体数量12736头.害虫亚群落分属于2个纲...  相似文献   

16.
石景观设计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难点之一,但也常常是环境的视觉焦点。在中西方古典园林中,都少不了山石的存在,它的存在美化了景观,同在它在环境中的视觉效果和营造的意境也构成了景观的主体内容和文化的重要部分。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在这过程中,人类不尊重自然.也使人类的生存品质不断降低。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利用山石景观来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恰恰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物质和精神层面需求,这也是在当今社会利用景观石造景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应用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绘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多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维数及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总体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农林牧景观镶嵌体,其西北部平原区在人类漫长的垦殖及放牧活动干扰下,表现出明显地高度的人类管理景观特征,而东南部的丘陵沟壑、低山区则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然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信阳市平桥区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桥区具有较为复杂的景观异质性,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长期的强烈干扰是其形成的根源;2.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区域,景观异质性越强,破碎程度越大,优势度和分离度越小;3.研究区的西部和中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东部除耕地之外,林地也是其主要的景观类型之一.但该区荒地在景观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这预示着人类对该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  相似文献   

19.
东山县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山县为研究实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选取了景观多样性、景观空间构型及斑块特征3组指标,对该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整体朝着景观多样化方向发展,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大,区域景观类型破碎化趋势明显,导致区域生态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20.
山区小流域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景观建设应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集中于绿色景观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大斑块和绿色廊道的面积.并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