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技术认识过程的社会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打开技术黑箱,并非空空荡荡--从技术哲学走向工程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技术哲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升温。有人提出,近代以来哲学研究有三次比较重要的“转向”:“认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新近刚刚兴起的“技术转向”。哲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技术,技术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意味着哲学研究不能忽视技术问题,必须把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研究。进而,有的学者声称技术哲学是“一个有着伟大未来的学科”。事实上,技术在  相似文献   

7.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流派、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方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传统、形态、流派、时代烙印、技术发展理论、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史视角的机器换人“常识”深藏着技术哲学新的分裂风险。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哲学需要继承现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纲领的精神,在机器换人“常识”的经济史理解基础上打开“技术黑箱”,引入《资本论》的技术史视角批判和反思机器换人“常识”,进而找到新的认识论和推理逻辑问题,即“机器如何接受并重现人类能力的知识”——技术知识论。借鉴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思路,技术史与经济史如同技术哲学的“内史和外史”,没有技术史的技术哲学是分裂的,没有经济史的技术哲学是瘦弱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科学价值论转向过程中“科学→价值”的科学进步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这一模式所面临的困境,首先是“科学进步”概念的混乱;其次是这一模式从科学认识论到社会价值论的不可通约;再有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被动性及其价值的隐性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和专家不能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后果负责。这种转向过程中所面临的疑难不仅迫切要求科学哲学走出传统狭隘的认识论研究视野,还应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史学、科学社会学等元科学进行合理的裁剪与整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日常生活惯用语的“讨论”这一词组,在哈贝马斯的著作中,是反复出现的重要概念,特别是论及到技术进步与人的解放关系问题时,更见他对“讨论’’的重视。这一现象值得探究。哈贝马斯之所以重视“讨论”,在于他通过语言研究,从意识哲学转向了交往哲学,从双重理性化的视野考察技术进步与人的解放关系,把“讨论”看作加强交往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已生活在技术时代,尽管技术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引出了一系列问题,技术却一直称不上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说,哲学像密纳发的猫头鹰一样直到黄昏才开始飞行。技术在今天给人类所带来的这种特殊境遇毕竟会极大地促进这一研究。一方面,在哲学中普遍出现了一种可称之为“技术转向(technicalturn)”的重要学术现象——现代技术的渗透性影响,几乎迫使20世纪所有重要的思想家与流派都不得不把技术当作自己的中心议题。另一方面,在这一“技术转向”的基础上,作为学科建制的技术哲学开始成…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从马克思主义一元论转向多元论、从科学的逻辑—认识论转向社会—文化论、从技术中心论转向人中心论。以上范式转换表明: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到俄罗斯科技哲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俄罗斯科技哲学在思维习惯、理论旨趣、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一方面,范式转换使俄罗斯科技哲学更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活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和信仰主义的长驱直入,也会使俄罗斯科技哲学失去其原有的深刻性和独特性,间接伤及到俄罗斯的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主义”的原初含义是描述当代社会的技术特征的,但由于各个学术领域中研究方法和观察视野上普遍存在的“信息转向”,无疑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去分析人类认识成果中的新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中也兴起了一种信息主义的趋向。一方面,这种趋向来自于科学哲学所反思的对象——科学研究中信息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科学哲学内部自从“语言学转向”和“语言主义”兴起后,也表现出走向信息主义的趋向。从这样一种视域去重新审视科学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可以启发我们获得新的认识,开阔科学哲学反思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哲学内部,技术与价值问题曾成为一个主题被凸现出来,这是技术自主论批判在技术领域内的表现,但是技术价值论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技术认识论的兴起,使技术价值论已经显示出某种衰落的迹象。但随着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深入,技术价值论又显示出其技术自主论批判的新的生长点。对技术价值论兴衰过程的反思涉及到技术哲学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技术作为贯通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涵括存在主义、现象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哲学基础问题,这是哲学"经验转向"和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理论根据,有待深入挖掘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从对宇宙、自然的研究向对人、人的活动和社会的研究的转向,使其成为实践哲学的源头。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已经开始关注技术实践活动,对技术的选择、应用、评价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古希腊技术实践思想进行挖掘,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中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程哲学与工程的技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在首次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上,李伯聪教授作了“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重视。今年7月《工程哲学引论》正式出版,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称赞此书是“具有开创性的崭新著作”,我国技术哲学的“领军人物”陈昌曙教授称赞此书是“充满原创性并自成体系的奠基之作”。 工程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研究领域,是急待进行开拓的新大陆、新边疆、处女地,其中有许多急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个方向的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工程哲学的开拓研究现在才刚刚开始,为推进此领域的研究工作,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愈来愈多的人——包括哲学界、工程界和其他各界的同仁——关注这个新的领域,我们相信工程哲学的道路一定会愈走愈宽广,成果一定会愈来愈丰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现代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发现现代技术哲学的发展之路或多或少借鉴了科学哲学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库恩和蒯因的自然主义思路。现代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纲领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自然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20.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