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上海服饰时尚在中国服饰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通过对文献、画报和照片以及来自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实物的分析及相互印证,对时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男装服饰时尚和女装服饰时尚等主题,就流行风貌、款式、面料、色彩、装饰和服饰配伍等展开研究,有关服饰流行心理以及时尚领袖等也一并加以讨论,并得到如下结论:(1)从1860年代起,上海逐渐居于晚清中国的时尚中心地位,“时髦”是当时上海服饰流行的集中写照。追求时髦成了上海的城市特性。(2)传统服饰时尚可以概括为高度风格化、精致化、多主题、多色彩,追求华丽,讲究细节,强调新奇。(3)西式服饰体系的影响逐步上升,这种趋势在上海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明显,对西式因素的运用在男装中远较女装普遍。(4)上海服饰时尚开始形成所谓“海派”的包容古今兼蓄中外、讲究炫耀追逐时髦、标亲立异变化迅速的独有风格,并拉开了中国服饰流行逐步与西方服饰体系并轨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服饰辅佐了宗教,宗教又使服饰得到了升华。服饰作为文化的象征,不仅在宗教仪式上不可或缺,在宗教感情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角度,浅要分析了其对服饰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阐述中西方文化在服饰上“人情化”与“人形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苗族服饰的特征入手,对其文化内涵:民族的“文字史书”、“族徽”、图腾崇拜、服饰习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明玉 《科技资讯》2006,(3):136-137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誉,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最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及审美性的日常文明。服饰艺术构成了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服饰艺术进行了剖析,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的服饰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十八世纪中国清代服饰与西方罗可可风格服饰的形成与发展 ,探讨了中西文化交流对当时服饰带来的影响 ,论述了这两种服饰在结构、纹饰、形制等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智绪燕 《科技信息》2009,(20):I0349-I0349
文章主要概述了清代女子满、汉的两种服饰形制,并通过对服饰主要形式的分析,其中包括主要的服饰式样;满汉两种服饰形式的并存;满汉之间的区别以及融合等,来了解清代女子的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时装鉴赏艺术》编著者:包铭新 探讨了近些年来服饰流行文化中将近60个热点,如“绅士与牛仔”、“时装的复古与怀旧”、·“女性心目中的男装美’、。投向女性服饰的男性目光”等,是广大服饰爱好者提高服饰品味的业余休闲读物。 朋B饰配套艺术》编著者:吴静芳 介绍了各种服饰的搭配艺术。包括单件服装的配套方法,时装色彩的配套方法,不同体型的配套方法,四季便装的配套方法,社交性礼服的配套方法,难以搭配服装的配套方法,以及服饰品的配套方法。 《时装表演艺术》编著者:包铭新 王小群 对时装表演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时装表演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服饰和外貌两方面探讨《诗经》的女性的“色”美。明清小说中盛行的“佳人”的各要素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尤其是对其健康自然的“色”的描绘更有先秦的社会文化特点:《诗经》的“佳人”是一种天然美,崇尚丰满健壮。《诗经》对女性服饰的描写崇尚自然美尤其尚素,男性反而艳丽;同时服饰显身份,服饰比德。女性的容貌描写主要是画龙点睛式的和遗貌取神式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即使全面描写也是突出一点;多用比喻法,喜用鲜花、玉石和月亮来比喻女性的容颜。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比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古代服饰中存在的“比德”现象和服饰“比德”的文化背景两个方面分析古代服饰的“比德观”,以期为理解中国古代服饰所凝聚着的深层理性意蕴找寻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服装展示分为静态展示、准动态展示、动态展示和虚动态展示.服装艺术分为实用服装艺术、娱乐服装艺术和纯粹服装艺术.服装展示中,动态服装展示即服装表演是展示服装艺术的最高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产生、构成和演变的3种形态以及应用与体现出的3种独特的表现特征中揭示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从坚持传统、吸收外来文化和转变观念、发展科技4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服装品牌延伸作为企业营销手段之一,它是在成功品牌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能使品牌价值不断增值的经营过程。服装配件可以作为服装品牌延伸的一个方向,其延伸不仅能给服装企业带来有益的价值,利于品牌的营销,还能使消费者从另一方面来感受某种服装品牌的品牌风格和品牌文化,在精神上能对品牌产生依赖, 以至成为持久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分析了中、西方服装服饰的风格和精神,从中华民族服装的渊源和西方服装的内涵及文化根源说起,逐一阐述中、西方服饰文化不同的原因为美学的审美取向不同,政治、经济、技术、生活方式、活动场所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服装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最重要的生活标志之一。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的文化思潮 ,从新媒体艺术、“高层次”的转化、设计哲学文化内涵体现、个性的张扬、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中西融合等方面探讨了信息时代服装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讨藏族各地区服饰特点(款式、图案、面料、佩饰),展示藏族服饰文化悠久历史、厚重底蕴、斑斓色彩,引起社会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视,使这一文化瑰宝闪烁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到了《金瓶梅》才逐渐重视女性社会的存在,对于平民百姓的生活细节有极为详尽的描写,尤其是女性的服饰,描写得更为淋漓尽致,每一位女性出场时正如同一场场服饰展览会一般,本文拟以西门庆为中心,将《金瓶梅》中的女性分为妻、妾、婢、妓四大类,试图找出这几类女性的服饰特征,并观察时代女性的生活脉络。  相似文献   

18.
藏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藏民族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交往等在服饰语境中的体现.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生态特征、多样性特征、阶级特征、传统审美上的一致性,以及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了这种文化选择所产生的缘由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图案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在发展,人类明程度不断提高,时装演变的节奏在加快,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富有地域性与神秘性色彩的民族图案及其装饰风格、手法在时装中的广泛运用,使之永远走在流行时尚的最尖端。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不但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会对多民族地区和国家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