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流挟运泥沙是一种客观自然行为,有水流运动必有泥沙输移。然而,由于人类对流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和河流本身的干预加重,使进入河流的沙量增多,并使泥沙在某些位置产生累积性的淤积,泥沙在不适当部位的淤积已成为困扰环境、防洪、航运等多方面的严重问题犤1、2、4、6犦。对严重的泥沙问题,以往提出了许多措施以减沙消灾,但在除害的同时对泥沙的利用研究甚少。实际上,泥沙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资源。泥沙蚀高淤低,曾经造就了河流中下游大片的平原低地,而且至今也在河口等区域缓慢地自然造地。  相似文献   

2.
螺旋流冲沙与输沙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水土流失与泥沙淤积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水库泥沙严重淤积的原因是上游无永久有效的水保措施而自身又无完善的冲沙与输沙的设施,压力缝隙螺旋流具有流速高,水层薄,切力大,流程长,以及有利的压力分面等特点,可被应用于中冲刷淤积泥沙,在2m水头下,其浓度可达400~900kg/m^3水平管螺流可应用“抬托”泥沙,使推移质容易地转变悬移质,从而可大幅度低流速,减小能被;为高浓度,低能耗,远距离输送泥沙提供一种新  相似文献   

3.
泥沙淤积是一道被人们视为影响三峡工程绩效的世纪难题,而三峡库区河流泥沙淤积所形成的直接原因正是库区内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此,本文在分析治理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所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阐述了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我国古代先哲们的观点,之后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构建原则,和根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决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航道淤积的主要成因是河流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粘性细颗粒泥沙,在河口盐、淡水交汇处遇强电解质海水,产生絮凝形成絮团而加速沉降形成的。用长江口粘性泥沙在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中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絮凝的主要因素为含盐度、颗粒大小、含沙量、泥沙矿物成分、有机质含量等、这些因素和絮团形成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于林文 《科技资讯》2013,(29):57-57
由于我国大多数河流泥沙含量较大,这就造成了水库泥沙淤积现象严重,泥沙处理是否妥当,将会影响到水库运行中效益的发挥、水库有效库容及水库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从根本上提出了几点防淤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剧,河流推移质和悬移质的泥沙不断增多,在建或已建的水电站经常遇到水库或尾水渠泥沙淤积的情况。大量的泥沙淤积将导致大坝冲砂闸或尾水渠检修闸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对水电站运行安全会带来严重影响,该文旨在介绍一种已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的气力提升法,它是一种安全、快捷、高效淤沙处理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工程加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断面泥沙模型试验,对某水库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形态和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泄水底孔关闭运用的前两个月(10月和11月)坝前泥沙淤积速率较高,这两个月的泥沙淤积厚度达25.8m,约占坝前总淤积厚度的60%,坝前最终淤积高程为949.9m;设置在左岸坝段的引黄取水口在正常引水期间一般不会淤堵;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面随着坝前淤积面上升而抬高,当10月底坝前淤积面高程达到925.6m时,压力段内已基本堵满淤泥.所以在设计底孔闸门启门力时,泥沙压力及摩擦力可按满孔泥沙考虑.  相似文献   

8.
张峰水库库区泥沙淤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沁河流域飞岭站和润城站的历年实测资料,用一雏非恒定非饱和输沙模型,对张峰水库库区泥沙淤积进行了预测,并对水库干流和支流的淤积形态进行了判别,测算出多年水库的淤积量,以及多年校核洪水位下的总库容损失。  相似文献   

9.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是水库泥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内容。针对目前诸多的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主要计算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并对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橡胶坝在元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渠首工程正兴坝在多泥沙河流上取水的成功应用,工程既解决了因坝前泥沙淤积而抬高河床的难题又达到了取水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同时也不降低原堤防的防洪标准,而且使工程总费用最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