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受益于各地人才新政,成千上万的人才找到了归属感,正在不同城市中各尽其能、各安其所。不久前,朱正鹏从北京返回成都。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他看到四川省招才引智的广告牌,感觉特别亲切。5年前,朱正鹏为了爱人放弃"北漂",来到成都。如今,朱正鹏在成都找到了归属感。城市发展,人是关键性因素。从去年开始,国内多个城市就陆续出台人才政策,频频向各类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这场"人才争夺战"已席卷全国。受益于各地人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少城市想出了很多绝招。但热闹之余也有不少人冷静发问:这样的"人才大战"是不是可持续?抢来的人才能不能留得住、用得好?天津、海南两地火线入局"抢人大战",城市之间引才引智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在这场人才的争夺战中,不少城市都给出了近乎"零门槛"的落户政策,门槛一降再降。不过,"抢"来的人才如何才能被留住,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一线城市出手,标志着"人才战"进入了新阶段。所谓"人才新战"的新,不只是一线城市作为新角色的加入,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人才新政具有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反映了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新理念。面对2017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人才吸引政策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终究坐不住了,各自推出人才吸引政策。3月21日,北京提出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3月26日,上海提出要打造"人才高峰",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广州、深圳,此前也纷纷拿出了各自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在来天津的路上,火车一直向前开,刺破黑夜和迷雾。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决心,拼命跑,拼命办,成了就成了,没成,也无遗憾。"有个城市可以接纳我了",马昊天在朋友圈看到"海河英才"计划的消息时,立刻闪现出这个念头。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公布人才新政,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其  相似文献   

5.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期间加强人才资助工作的各项举措,回顾了各类人才项目资助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人才资助工作成效与成功经验,为未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期间加强人才资助工作的各项举措,回顾了各类人才项目资助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人才资助工作成效与成功经验,为未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才迷雾     
正2017年以来,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纷纷加大力度,以种种优越条件力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乱花渐欲迷人眼,纷扰之下,种种疑问接踵而来。为何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引进人才是否成为了楼市"接盘侠"?如何才能真正留住人才?让我们一起拨开重重迷雾,探求人才大战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2018年,多个二三线城市涌现抢人潮,超50城加入抢人大战,接连祭出放宽人才落户政策的大招。抢人大战背后,是这些城市正在通往产业结构和城市量级跃升的路上,他们无一例外地想要在二次城市化浪潮中抓住机会,成长为超级城市。"抢购"、"抢房""抢位""抢道""抢注"……现在最火热的是"抢人"。"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这句调侃台词,正好形容当下各城市为吸引人才推出的优惠政策。为吸引人才,全国不少省份和城市相继放出大招,入局者越来越多、门槛一降再降。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基于国家利益组织的"雷达研制"等军事研发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和繁荣。雷达研制在美国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人之间进行有效的跨学科研究。从雷达研制的复杂过程可以发现,多任务协作的跨学科研究合作需要合理的多学科人才结构匹配,即:战略决策人才、组织管理人才、科学研究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有刷屏的数据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这恐怕是个叫人五味杂陈的尴尬现实:同样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设计"备胎芯片"的,大概拼不过做"国服手游"的。于是,薪资低、流动强、储备弱,成为芯片人才供给中的三座大山。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强国,除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现有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也是有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举措.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基地,科研机构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机构、人员、管理模式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在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观念下,"人文关怀"也是科技体制改革中所推崇的一种新理念.因此,笔者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中,对与科研人才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险问题格外关注,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求矛盾问题,希望通过笔者的宏观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供有关的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国际合作工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国际合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十五"期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工作的设想.在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如何营造有利于广大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良好环境、建立通畅的资助渠道;配合科学基金人才战略的实施,吸引、稳定、培养拔尖基础研究人才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群体、基地建设,增强国际合作能力;建立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加强实质性合作研究;加强国别政策调研、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为不断完善科学基金机制服务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     
正高端科技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而锻造"利器"离不开高科技人才,除了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国家的需要和呼唤,无疑是凝聚创新人才的最强"磁场"。不论姚期智、薛其坤,还是以哈佛八博士为代表的海归青年科学家,不论他们是埋首在实验室,还是活跃在科研圈,均以忘我的工作状态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特殊的环境,在培养、造就和使用科技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强调高校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必须注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的信息获取和科技实践能力;在培养科技型人才的方式上也要注重创新性、个性化、人性化.阐述了高校的特殊环境条件对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具体工作中简要介绍了锦州医学院的一些作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和柔性化不仅改变着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对人才的分布、类型、规格、层次和质量提出多样化需求。通过综合分析生产要素"普遍交往"式的耗散结构中知识协同逻辑,探究知识与创新协同过程中产业融合化、知识网络化、人才组织化的统一机理,推演三阶反馈协调Logistic模型;发掘供给-需求二重侧结构改革影响下,以"知识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无序扭曲向有序最优转变的进路;解释与产业分工调整相适配的知识型、创意型、技能型人才整体涌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青年科技将帅人才库和基于人才库信息所开展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将帅人才的成长所发挥的作用、将帅人才的成才因素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山东省星火计划工作始终紧紧围绕"依靠科技、服务‘三农'、推进‘四化'、建设小康"的总体目标,以营造农村科技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扶持和培育星火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培养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发挥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开辟城镇就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的人才,则成为解决新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关键。在技能和价值观二者之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学界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力图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工科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力和理想追求。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工科的通识教育效果尚不理想,出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化学工程教育中开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生必修课程,试图将它作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桥梁,期望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工程人才探索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科学地域建构表明:文艺、哲学、教育三因素是基础性因素具有"启蒙"作用;经济、技术和科学三者结合性强,经济对于科学的发展可能是刚性的;政治因素对科学发展具有"刺激"或"保障"作用。科学活动的地域建构,最好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效应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圣人。墨子不仅在人文思想领域造诣非凡,而且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也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在诸如数学、几何学、力学、光学、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皆令诸子百家和同时代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望尘莫及,故有"科圣"之称。直至今日,墨子科技思想中"义利统一"的价值理念、"重利贵用"的科技追求以及"道技合一"的研究方法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价值。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公共决策要遵循科学法则,科学研究应大力弘扬批判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