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上海市城市热场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对城市热场具有调节作用,城市热场的分布和强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城市热场与植被指数(NDVI)相关性的研究,可以揭示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基于ARCGIS和ARCVIEW软件,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2003年上海市TM影像中计算提取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的城市热场与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信息,建立城市热场与植被指数(NDVI)的回归拟合方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场与植被指数(NDVI)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晶硅铸锭炉热场的优化改进对于生长高质量的多晶硅极为重要。本文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对多晶硅铸锭炉热场的底部进行优化,并分析了这一项优惠对温场,流场和界面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热场优化后,杂质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定向凝田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热腔场中制备巨型三能级原子最大纠缠态的方案.利用多个全同三能级原于同时和一个单模腔场的大失谐相互作用来制备三能级原子最大纠缠态,可忽略腔场热作用和腔延迟作用的影响.文中还研究在热腔场中制备四能级原子最大纠缠态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热腔场中制备Ξ型三能级原子最大纠缠态的方案.利用多个全同三能级原子同时和一个单模腔场的大失谐相互作用来制备三能级原子最大纠缠态,可忽略腔场热作用和腔延迟作用的影响.文中还研究在热腔场中制备四能级原子最大纠缠态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源热泵抽灌对地温场的影响,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全耦合软件建立热渗耦合的数值计算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回灌量下地温场分布云图和不同回灌量下地温场的分布规律,得出单井回灌量越大热影响半径越大、同时热峰面向抽水井方向运移速度越快,达到热贯通时间越短;前期系统运行回灌井附近区域温度变化明显,后期系统运行对回灌井周边较远区域温度变化较影响明显;不同位置热运移规律均与渗流速度相关,影响半径基本与渗流速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6.
局部热弯曲的转子系统建模方式有二维方法和三维方法两种,但两种方法的比较、适用范围的分析等尚未见报道.因此结合热传导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对局部热弯曲转子系统建模的两种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分析实际转子系统的热场、热变形、热弯曲振动,对两种建模方式的效率和精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维热场分析方法精度低但计算效率高,适用于输入热量集中的情况;三维热场分析方法精度高但计算效率低,适用于输入热量分散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用一简单直观的金属电子发射物理模型,对热、Schottky、热-场和场致电子发射进行了分析,定义了热隧道电子的新根子度,用数值方法对常用发射材料(W)的热隧道电子电流部分进行了计算,并采用比值拟合的方法,得到了该部分电子的发射电流密度与温度及场强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可求出W的热-场电子发射方程,用该方法能清晰地了解金属的电子发射机理,从而为热-场阴极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者利用热场动力学方法(TFD),提出了具有有限温度的热叠加态。研究了这种热叠加态的量子统计性质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提出热场态的热压缩的定义,并讨论了温度对热压缩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和适当的温度下,这种热压缩将被增强。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资料,采用TM热图像的分析技术,分析1999年和2004年沈阳城区热场变化特征,为构建和优化城区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沈阳生态优势、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城市热场提供有效的建议和科学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热疗中热场(比吸收率和温度)分布形态是检验其装置优劣和能否获得较好疗效的主要依据,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用模拟计算方法来预测热区的SAR和温度分布,以研究并优选加热场形态,对指导热疗装置的研制和临床热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仅以腔道肿瘤热疗和射频容性势疗为例,介绍计算机 形学在肿瘤势疗的势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金属离子水化能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关系建模发现,所建网络整体性能稳定,预测准确度高,所采用的几个重要的输入参数都能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不同方法很好地预测金属离子水化能,且比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拓扑指数mP在预测无机物理化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受Randic分子连接性拓扑指数mX的启发,构建了拓扑指数mP.用mP的0和1阶指数分别与20种碱金属卤化物的生成焓ΔfH(○-)m、离子水化能ΔhG(○-)m、晶格能U1、气态碱金属卤化物核间距R0,20种碱土金属卤化物的晶格能U2,51种金属离子水合焓ΔhH(○-)m和80种离子标准生成焓ΔfH(○-)m关联,拟合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指)数为0.975 3(0.983 4)、0.976 1(0.981 6)、0.996 4(0.998 6)、0.996 7(0.996 7)、0.978 9(0.989 0)、0.990 1和0.980 5,满足优级或良级标准.预测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PC箱梁墩顶块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化热导致出现裂缝现象,结合实际工程,综合考虑混凝土密度,比热容,热传导系数的温度时变效应,建立水化热温度冲击模型,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和子模型技术对PC箱梁墩顶块水化热温度场进行空间数值仿真。经与实测数据对比说明:水化热温度冲击模型准确、实用;腹板与底板、腹板与顶板、腹板与横隔板交合处混凝土浇筑量较大,产生大量水化热,导致浇注温度很高;并向表面依次降低,由里及外温度梯度分布宽度逐渐小;采用单元生死技术能有效模拟混凝土箱梁分层浇筑或多层浇筑;子模型技术适合PC箱梁墩顶块局部精细分析,可解决单元划分所导致的复杂结构水化热热量传导梯度过大及阶跃现象。该成果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钢渣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0%、40%的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速率,根据Krstulovi?-Dabi?动力学模型得到几何晶体生长指数n、反应速率常数K、各阶段转换时的水化度α,进而研究钢渣掺量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放热与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各阶段水化放热速率变化趋势不同,钢渣掺量30%和40%时,出现第3放热峰,水化放热量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钢渣掺量0、20%、30%时,水化历程由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到相边界反应(I)再到扩散过程(D);钢渣掺量40%时,模拟曲线偏离实际水化速率曲线,水化过程不符合Krstulovi?-Dabi?动力学模型;钢渣掺量0~30%范围内KNG、KI、KD均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钢渣掺量20%试样而言,纯水泥与钢渣掺量30%试样的I过程水化度范围较大;钢渣掺量0~30%的试样,水化12h已经成型,然而相同条件下,钢渣掺量40%的试样仍然不能硬化成型。为避免水化速率过低,钢渣最大掺量应为30%。  相似文献   

15.
大体积混凝土因早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场 会导致开裂, 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其中混凝土热学参数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温度场计算的准确性. 从胶凝材料水化反应机理出发,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及不同矿物组成的水泥水化热实验数据, 提出了一种考虑粉煤灰掺入和温度影响的混凝土水化放热模型. 该模型可以准确地反映混凝土水化放热量及温升随龄期的变化, 且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复合型缓凝剂P粉对脱硫建筑石膏水化进程、液相离子浓度与过饱和度及二水石膏晶体形貌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对其缓凝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粉能抑制脱硫建筑石膏的早期水化,使其水化放热减缓,早期水化率降低,凝结时间延长;P粉对二水石膏晶体形貌影响较大,并且使二水石膏晶体尺寸明显增大;P粉通过多种途径对石膏产生了缓凝作用,其中羟基羧酸钙盐钙离子的电离对早期半水石膏的溶解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延缓了晶核的形成,同时羧基和羟基组成的基团的选择性吸附抑制了晶核的生长,另外蛋白质也对石膏起到了胶体包裹的作用,抑制了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对八元瓜环的溶解性有影响。在测试浓度范围里,随着过渡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八元瓜环的溶解度逐渐降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表明八元瓜环单晶中含有金属离子,但是晶体结构测定仅找到八元瓜环的结构,尚未发现八元瓜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自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18.
按照稀土或过渡金属离子晶场光谱的理论,热移位包括不同特征的4项贡献,在本文中,我们用解析方法详细讨论了这4项贡献中最重要的单声子项听积分主值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对称性与对称性线性迭加作为Ni2+离子的环境晶场,借助于强场完全能量矩阵和全组态混合EPR理论对Ni(pZ)4Cl2型路合物的吸收光谱、肖特基(Schottky)热容量和顺磁磁化率进行了统一计算和理论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观测值符合甚好。从而对Ni(pZ)4Cl2的光、热、磁等物理性质作出了完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大直径钢管拱内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力学性能增长的温度依赖性因素对组合结构热力作用效应的影响机理,采用有限元程序模拟钢管拱内混凝土的水化热传导过程,并与实测温度场数据进行对比,随后基于等效龄期法考虑其对管内混凝土弹性模量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热弹性力学理论得到了硬化过程中组合结构热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未考虑温度依赖性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化热温度场加快了管内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弹性模量的增长速度,进而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力明显增大,截面径向、环向以及纵向温度应力增幅分别可达1.3倍、1.3倍和1.4倍,但对钢管应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在分析大直径钢管拱内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热力作用效应时,必须考虑水化热温度场对管内混凝土弹性模量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