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稀土离子在CdSiO3基质中的多光色长余辉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CdSiO3:RE3+(RE=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多光色长余辉磷光体.XRD分析结果表明在1050℃下烧结3小时的产物为单相.稀土掺杂CdSiO3磷光体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引入Y3+,La3+,Gd3+,Lu3+以及Ce3+,Nd3+,Ho3+,Er3+,Tm3+,Yb3+可获得一个最大发射中心位于420 nm附近的缺陷发光宽带,引入Pr3+,Sm3+,Eu3+,Tb3+,Dy3+时,除了产生约420 nm的蓝紫色缺陷发光外同时产生很强的稀土离子特征发光,这两种发光混合导致不同的余辉颜色.  相似文献   

2.
何凤英 《科学通报》1992,37(20):1866-1866
荧光素的衍生物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已有一系列文献报道.近年来,又发现荧光素及其某些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半导体导电性质.本文首次合成了La(Ⅲ)、Ce(Ⅲ)、Pr(Ⅲ)、Nd(Ⅲ)、Sm(Ⅲ)、Eu(Ⅲ)、Gd(Ⅲ)、Y(Ⅲ)等八种稀土离子的四溴荧光素固态配合物.并对其半导体导电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铝基合金超厚带非晶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胜海  边秀房  贾玉波 《科学通报》2003,48(14):1521-1523
报道了通过熔甩工艺得到厚度为140 mm的新型Al-Ni-La-Ce-Pr-Nd超厚带非晶, 非晶条带厚度是同期国际报道(非晶条带最大厚度为65 mm)的两倍多, 并探讨了La, Ce, Pr和Nd对铝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利用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研究了Al-Ni-La-Ce-Pr-Nd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 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了其晶化表观激活能.  相似文献   

4.
于广谦 《科学通报》1983,28(7):408-408
引言我们曾制备了C_5H_5LnCl_2·_nTHF(C_5H_5=环戊二烯基;Ln—Ce,Pr,Nd,Gd,Y;n—0,1,2,3)和C_5H_5LnCl_2·HCl·2THF(Ln=Pr,Nd)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与烷基铝反应生成一类新型的双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戴守愚 《科学通报》1984,29(10):595-595
LaFeNi_4是一种贮氢材料,Van Mal、三沢俊平等人进行过研究,我们曾用不同的活化工艺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并进行了Mssbauer效应的研究。关于稀土-过渡族金属AB_5型贮氢材料的Mssbauer效应研究,Rummel等人用(61)Ni源研究了多次氢化循环处理对LaNi_5的影响,其余的大部分工作是用稀土源作的。本文报道我们用~(57)Co源对LaFe_(0.9)Ni_(4.1)所作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解思深 《科学通报》1983,28(3):144-144
RM,型(R为稀土元系,M为过渡族元素)贮氢材料作为固体能源材料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国内外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新型贮氢材料,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性能和贮氢机制诸方面。根据替代元素对LaNi_5-~xM_x的贮氢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本文研究了LaNi_5-Ga_x(x≤4)截面的相平衡关系和某些合金的贮氢性能及低温比热。  相似文献   

7.
环戊二烯基轻稀土二氯化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文启 《科学通报》1983,28(17):1043-1043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的测定确认已合成了下列新的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九个C_5H_5LnCl_2·(C_4H_8O)_x型化合物(其中C_5H_5=(?);C_4H_8O=(?);Ln=Nd,Pr,Ce;x=0,1,2,3),六个C_5H_5LnCl_2·HCl·(C_4H_8O)_x型化合物(其中Ln=Nd,Pr;x=0,1,2,3),并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测定了NMR和热分析谱及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8.
稀土与橡胶     
当读者看到本文题目时,也许就会感到奇怪,稀土与橡胶怎么会联在一起呢?稀土是指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15个镧系元素:镧(La)、鈰(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相近的抗(Sc)和钇(Y)共17个元素,它们是无机化学研究的范畴.橡胶却是具有高度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科学研究的许多对象中的一个.两者如何相关?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沈保根 《科学通报》1993,38(9):786-786
低Nd快淬Nd-Fe-B合金,由于具有高的剩磁和磁能积可望成为实用性永磁材料。我们已在Nd-Fe-B三元相图的富Fe区,系统地研究了快淬Nd-Fe-B合金的相组成和磁性,重点研究了低Nd(3—5at%)快淬Nd-Fe-B合金的永磁性。在Nd_4Fe_(77.5)B_(18.5)合金中,获得室温最大矫顽力H_c=231kA/m和磁能积(BH)_(max)=104kJ/m~3,并研究了Co,Al,Ga等元素的替代对快淬Nd_4Fe_(77.5)B_(18.5)合金磁性的影响。本文报道非晶态R_4Fe_(77.5)B_(18.5)(R=Y,Ce,Pr,Nd,Gd,Dy)合金的磁性和晶化以及晶化对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健美 《科学通报》1993,38(8):712-712
钙钛矿型含镓的稀土复合氧化物的发光及光谱性质已有研究和报道.进一步在稀土镓复合氧化物体系中掺进过渡元素Fe~(3+)离子,用XRD,XPS和IR方法研究了LaGa_(1-x)Fe_xO_3体系中磁性铁离子的自旋态及其对化合物结构,红外光谱等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对LnGa_(1-x)Fe_xO_3(Ln=La,Pr,Nd)体系化合物的磁化率等磁性质进行初步探讨,以揭  相似文献   

11.
李阁平 《科学通报》1995,40(7):664-664
Ti-5.3Al-4.2Sn-2Zr-1Mo-0.25Si-1Nd钛合金(简称Ti-55合金)是我国自行研制,工作温度为550℃的高温耐热钛合金.使用Ti-55合金对飞机发动机设计,飞行性能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在Ti-55合金中,稀土元素Nd形成弥散分布、稳定性高的稀土相颗粒,显著提高合金性能.近几年来,对稀土相在Ti-55合金中形貌特征,及稀土相对Ti-55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等均进行过研究,但对稀土相析出的本质尚缺乏了解.本文利用Miedema理论模型,计算合金混合热,获得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稀土水杨酸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表征和抑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离子(RE~(3 ))、水杨酸(H_2sal)及8-羟基喹啉(Hhq)都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可以预料,它们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效应。我们合成出6种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Usal)_2·hq(RE=Y,La,Nd,Sm,Ho,Er;Hsal=C_7H_5O_3;hq=C_9H_6NO)。  相似文献   

13.
李光明 《科学通报》1989,34(23):1792-1792
稀土碳π键型化合物已得到广泛研究,而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的合成却报道得较少。1970年Hart等人首次报道了稀土碳σ型化合物LiLn(C_6H_5)_4(Ln=Sc,Y,La,Pr)的合成,1981年Evans等人合成了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C_5H_5)_2LnC(CH_3)_3](THF)(Ln=Er和Lu)。我们合成了如下两种新型四苯基丁二烯基稀土σ键化合物。相似的d-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证实金属碳键为σ键型。研究了(Ⅰ)中的Nd化合物与三乙基铅配合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RE(NO_3)_3-Ala-H_2O体系35℃溶度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相武 《科学通报》1993,38(2):129-129
稀土离子在生物体内有特殊作用,氨基酸是体内蛋白质的结构单元。文献报道La(G1y)_3Cl_3·3H_2o有抗肿瘤作用。因此,研究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有重要意义。相平衡研究可为新型化合物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稀土氯化物、高氯酸盐-丙氨酸-水三元体系相图已有文献报道。本文用相平衡的方法对RE(NO_3)_3-Ala-H_2O(RE=La,sm,Dy,Y)体系在35℃时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解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硝酸稀土与甘氨酸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稀土在羊毛染色中作为助染剂和在钙蛋白中作为钙离子的探针已有研究,某些稀土氨基酸具有消炎、杀菌、降血糖作用.因此研究稀土离子与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的相互作用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稀土硝酸盐氨基酸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易获得固体,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制备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组成为RE(Gly)_2(NO_3)_3·2H_2O (RE=La~Nd,Sm~Er,Yb,Y)等13种固态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表征.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RE(NO_3)_3·nH_2O按文献[3]的方法制备;α-Gly为B.R.(广东汕头红卫化工厂),二次重结晶后使用,纯度>99.5%,232℃分解;IR-440红外分光光度计,KBr压片(日本岛津公司);RF-540萤光分光光度计,样品为10~(-5)mol·L~(-1)水溶液(日本岛津公司);Lambda 17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为10~(-5)mol·L~(-1)水溶液(PE公司);UV-365紫外分光光度计,KBr压片(日本);D/max-IIIC型衍射仪,CuKα靶(日本理学);TG-7型热重分析仪,样重2mg左右,升温速率10℃·min~(-1)(PE公司).1.2 分析方法RE~(3+)含量用EDTA容量法测定;Gly含量用甲醛碱量法测定,测定前用K_2C_2O_4溶液作沉淀剂掩蔽RE~(3+)的干扰.按RE(NO_3)_3:Gly=1:2摩尔比称样加水溶解,70~80℃水浴反应3~4h(pH≈6),浓缩结晶,过滤后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在P_4  相似文献   

16.
苯基稀土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玉明 《科学通报》1986,31(17):1314-1314
1970年Hart等人合成了Sc、Y、La和Pr四种稀土苯基有机金属化合物。我们合成了苯基钕和钆有机金属化合物。经分析确认其化学组成为LiNd(C_6H_5)_4、Nd(C_6H_5)_3和Gd(C_6H_5)_3。三苯基钕与氯代烷基铝组成催化剂可引发丁二烯聚合。苯基稀土化合物的合成:取无水氯化稀土2.5g(0.01 mo1)加入反应瓶中,在搅拌下加入四氢呋喃使溶解。冷至零度时,加入含有0.04 mol苯基锂乙醚溶液。反应四小时后,离心分出沉淀物,所得溶液在减压下抽除溶剂,剩余物用苯溶解后,再分出固体部分,得到苯溶液。减压  相似文献   

17.
戴守愚 《科学通报》1983,28(8):464-464
RB_5型稀土与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是优良的磁性材料与贮氢材料,对它们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LaFeNi_4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优良的氢海绵特性。Van Mal、三沢俊平等曾对它进行过研究,我们曾用不同的活化处理工艺,获得了与他们不同的结果。对于LaNi_5型材料过去人们用希土源进行过Mssbauer效应的研究,但是用常见的~(57)Co。源对它们进行Mssbauer效应的研究尚少有报道。下面我们探索用~(57)Co源对LaFe_yNi_(5-y),进行Mssbauer效应的研究,并辅以X射线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雷炳富 《科学通报》2003,48(19):2038-2041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CdSiO3: RE3+ (RE = Y,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多光色长余辉磷光体. XRD分析结果表明在1050℃下烧结3小时的产物为单相. 稀土掺杂CdSiO3磷光体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引入Y3+, La3+, Gd3+, Lu3+以及Ce3+, Nd3+, Ho3+, Er3+, Tm3+, Yb3+可获得一个最大发射中心位于420 nm附近的缺陷发光宽带, 引入Pr3+, Sm3+, Eu3+, Tb3+, Dy3+时, 除了产生约420 nm的蓝紫色缺陷发光外同时产生很强的稀土离子特征发光, 这两种发光混合导致不同的余辉颜色.  相似文献   

19.
稀土的自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叫稀土,英文名是RareEarth,认识我吗?也许你还记得《元素周期表》下部的那两栏附表,其上栏“镧系”即指我,共计15个元素,依次为镧(Lu)、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饵(Er)、铥(Tm)、镱(Yb)、镥(Lu)。此外副族元素钪(Sc)、钇(Y)因和镧系元素颇为亲近,也一起归到了我“稀土”家族中。由于本家族成员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并且总是共生、伴生在一起,所以人们也称我们为“稀土17姐妹”。  相似文献   

20.
用气体还原法在钢基表面上热浸镀Zn 5%Al (0.01%~0.2%)RE合金是一种较新的热浸镀工艺,由于该镀层优良的耐蚀性能,极佳的成型性以及良好的生产工艺条件,从而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并迅速投入工业化生产.国内对该课题也开始了长期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作者用电解活化助镀溶剂法成功的研制出了生产该镀层的新工艺,并投入了工业化生产.从已大量使用该产品的电力和铁路部门来看,的确其耐蚀性能等技术指标明显好于传统的热浸镀纯Zn层产品.探索Zn 5%Al (0.01%~0.2%)RE(下简称Zn 5%Al)热浸镀合金层为何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学者对其耐蚀机理进行了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