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凡 《科技资讯》2010,(8):126-126,128
本文针对供电安全、过电压保护、信号干扰以及可靠性等因素,对10kV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进行了综合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勇 《科技信息》2011,(35):I0356-I0356,I0360
本文对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的特点及配电网中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磊 《广东科技》2014,(20):82-83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综合性的技术问题,介绍了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问题,分析了消弧线圈的补偿原理,最后对现有消弧线圈装置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本地区20 kV配电网网络结构多为架空线和电缆的混合线路的特点,采用PSCAD软件对于本地区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以及两者灵活切换方式.  相似文献   

5.
20kv配电网选择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对配电网接地电容电流的准确计算。该文结合临海市东部区块20kV配电网的实际,提出了一种线一统混合线路电容电流的实用计算方法。通过软件仿真与现场洲试,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蔡日 《广东科技》2007,(10X):105-106
随着云浮配电网的快速发展,10kV系统的对地电流明显升高,配电线路跳闸率明显偏高:说NSA有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已不再适宜,因此我们提出了对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改造。通过对各种接地方式优缺点的分析,结合云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谐振接地即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采用一种智能化的快速消弧系统。通过近几年的运行表明,谐振接地方式基本运行特性明显优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源滨 《广东科技》2009,(18):146-148
本文探讨了配电网的4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对配电网设计、运行、继电保护等方面的影响,给出了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国龙  王伟 《科技资讯》2012,(32):89-89
10 kV配电网中中性点接地的方式通常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其中主要包括有接地的故障类型、绝缘水的配合、供电的可靠性以及通信的干扰影响和人身安全的保障和设备的安全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在10 kV配电网中对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进行了介绍,并且重点对消弧线圈这种接地方式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有非有效和有效接地两种,10 kV配电网的接地方式通常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因此,也是小电流故障。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在10 kV配电网系统中,发生率最高的故障就是小流故障,即单相接地故障。所以,当系统出现此故障后,应该立即能够找出故障线路,确定故障点,从而设法消除故障,在进行必要的负荷转移后,将接地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本论文重点研究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动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性点各种不同接地方式的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满足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运行的要求情况下,提出了中性点接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型企业配电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特点,列举了大型企业配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大型企业配电网中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点,推荐在以电力电缆为主要线路的大型企业配电网中应采用中性点低电阻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而中压配电网接地方式的确定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天津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适应性良好的变电站,以母线间隔单元为最小单位,找出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消弧线圈和不接地三种接地方式与电容电流大小、电缆占出线长度比例、实际出线占母线间隔比例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SPSS多元回归分析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李汉荣 《广东科技》2013,(14):75-76
我国配电网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造,其中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地电网安全可靠的基础性。介绍了多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经综合分析与比较,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具优缺点,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需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讯系统干扰、电气安全以及接地装置等,涉及到电网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等因素。文中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因素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方法用于配电网的规划。方法将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价及安全性防护与建设运行成本分析相结合,建立了计及可靠性因素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作为决策目标函数,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可靠性协调来实现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决策,算例验证了该决策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某炼钢公司10 kV电网全部由电缆线路组成,当前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不能准确选线,难以迅速切除故障电缆,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综合分析炼钢公司的多种运行方式并结合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技术原理,提出10 kV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解决方法.经资料收集和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炼钢公司10 kV侧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接地方法,能有效降低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的瞬时过电压,并有较大的故障电流,可使保护装置准确选线、降低线路故障对公司造成的损失.针对工业10 kV电网这类电网系统,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比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更具优越性.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法对生产持续性要求高的电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供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 10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经电接地时系统发生的变化在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暂态电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BP模型的优点 ,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模型进行中性点接地电阻阻值的确定 ,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黄传颂 《科技资讯》2012,(31):118-118
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在目前的广东城市配电网中主要是以电缆和架空线同时存在的混合型网络的10 kV电网。接地故障主要存在于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本文以某变电站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为背景,针对出现的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中,10 kV线路接地零序保护不动作的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中压配电网中采用的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比较,并就城乡配电网改造中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淑其 《科技信息》2007,(12):53-53
1.前言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安钢的6kV、10kV、35kV系统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可运行一段时间,从而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配电系统的扩大及电缆的增加,系统电容  相似文献   

20.
伏小平 《科技资讯》2012,(31):92+94-92,94
配网系统的安全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障定位的速率及故障隔离的精准度,而10 kV配网的接地故障处理,特别是南京地区配电网广泛采用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选线、定位及隔离问题总未能很好的解决。本文以南京城区10kV配电网系统一系列接地故障为例,详细阐述了10kV配电网接地故障后的故障特征,并基于此给出了故障选线、定位及自动隔离的故障综合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