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邺 《科技信息》2008,(13):323-323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是两位20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尤利西斯》和《达洛卫夫人》分别是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细读于其中,两部作品在结构,语言,写作技巧方面都有很多的异同点,笔者将针对这些略做比较。得出两部作品在意识流写作手法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中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人物意识流动的描述,展现了人物找寻自我的历程。本文分析了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讨论了她对个体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赫索格》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赫索格在第二次离婚后的生活状态。贝娄运用意识流写作方式中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时空错位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本文从意识流在人物刻画和结构安排这两个方面探讨意识流手法在《赫索格》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梅雨之夕》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有着与主流文学不同的特质:全篇采用意识流手法,运用精神分析,传达出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下的焦虑,表现出现代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相结合而开出的一朵奇葩。其主要艺术特色是:“悲”和“美”紧密联系与融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重情轻理,追求精神上的“余情美”;注意通过季节变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和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威廉:福克纳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技巧,他创造性地使用意识流技巧和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离奇的情节、象征隐喻、修辞与句法结构、哥特式的氛围等,大大丰富了文学体裁的表现形式,对传统性的叙事也构成变革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的悲观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否定了存在的意义 ,追求一种灭亡的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客观、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雪国》中 ,运用了人物“映射”和意识流的手法来体现。川端的悲观主义无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但在其创作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由此而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对日本文学、世界文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经》的解说注意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注意阐发论者所获得的审美感悟,注意揭示诗篇所展现的风俗民性。这些显示出《孔子诗论》已具有文学鉴赏的某些属性。但同时,和先秦其它论著中鉴赏《诗经》的论述一样,《孔子诗论》对《诗经》审美、文化价值的把握又是直觉性的和不自觉的,因此它们都只能算是文学鉴赏的萌芽。《孔子诗论》是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鉴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历来《风》、《骚》并称,这不仅指它们的文学地位,尤其是指艺术特色上的一脉相传。本文用对比手法阐述分析《楚辞》对比兴的发展,不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比兴的艺术特点,而且有利于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并能领略以后文学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于认识我们中国诗歌的艺术发展与民歌的相辅相成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诗经》和《圣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两部伟大作品,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但它们同样地表达出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追求。从内容上看,这两部作品显示出相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历史的、政治的、宗教的、文学的、民俗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厚重和深远。以文学的眼光看,它们无疑是伟大的文学巨著,是古代人类心灵的回声。  相似文献   

12.
“救救被‘四人邦’坑害的孩子”多出七个字 不止一个人将刘心武的《班主任》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限制的相提并论,因为它们都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而且,这两篇相距七十年之遥的作品还有一处巧合:《狂人日记》以“救救孩子……”的呼声结束小说,  相似文献   

13.
《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在1950年代以降的中国台湾现代文学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这两个杂志出现的语境、特点,它们在当时文学场域中的位置,以及对于文学生态(特别是中国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文学杂志》核心人物夏济安通过杂志来追问“何谓现代文学”,它跟传统与西文到底是什么关系。而《现代文学》体现出一种重造文学的冲动,也昭示出一代人的精神史。不能把《现代文学》和“现代派”简单等同。需要把中国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放在殖民、冷战结构,放在资本主义扩张史,放在跨文化旅行的变形和再造中来讨论,对之做出更历史化、更开放的解释,它也构成了一种“小文学”。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映,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成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古典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是成书于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人们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这两部诗歌总集,存在着某种亲缘性,更是可以相互媲美,遥相辉映。《诗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万叶集》中,蕴含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摹仿这个核心概念为切入点,来分析其对技艺和虚构的态度。技艺和虚构作为文学走向自觉的重要要素,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予了它们重要的地位。他在肯定摹仿作为技艺的同时就已经认可了文学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通过对文学虚构确定新的评价标准从而为文学提供了自为的空间。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诗学》才代表了西方叙事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著名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其代表作《五号屠场》中采用了大量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大量运用历史和文学典故,戏仿其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以意识流为主的叙事手法等.本文将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其创作手法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7.
库切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叙事技巧上大都有别于传统文学。其小说《耻》重视心理描写和意识流动,运用了象征性描写,文体新颖但主题晦涩,表现了与以往写实主义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运用象征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手法来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使形式和内容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结合,因而受到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18.
《活地狱》是晚清比较有影响的谴责小说,《一九八六年》是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代表作。二者虽相隔近一个世纪,但是它们对刑罚和人性恶的共同关注,使得这两部小说有了比较的可能。从中可以梳理出另一类文化的传承,即通过对黑暗的残酷表现,反思和批判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甫跃辉的两篇短篇小说《秋天的声音》和《走失在秋天的夜晚》在故事情节上是基本一样的,但写作方法和视角却迥然不同,它们构成了相互交叉、互文见义的合抱结构,形成了对文学文本的另类探索和尝试,从而体现出作者文学创作的开拓性和新锐性。  相似文献   

20.
《离骚》和《伊利亚特》是两部开创性的古典诗歌,分别代表了东西方两个民族文学的最高峰。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她们的异同,探待其历史渊源,以突出她们的思想内容,尤其是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及其作者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