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气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渐变与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地质过程作为稳态的、渐变的过程来对待 ,可简化地质问题 ,并且便于用数学语言表述 ,但是却忽视了突变过程。石油与天然气从生成到运移成藏再到保存 ,都是处于变动着的沉积盆地之中。沉积盆地所经历的变动既有渐变 ,也有突变。迄今为止 ,研究者们对油气的初次运移、二次运移、油气藏的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地质过程渐变的假设。基于渐变的定量研究基本上忽视了突变地质过程的巨大影响。研究烃源岩排烃、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藏保存等方面的突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而忽略突变过程可能带来错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盆地模拟技术遇到的复杂问题,采用综述的方法系统介绍了目前数值模拟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对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层系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进行了描述,总结出今后油气二次运移的发展主要油3个方面:(1)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图像显示技术的应用是一大难点;(2)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运移模拟的研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3)盆地范围内油气二次运移数值模拟的研究必然带动盆地范围内地质建模研究的发展。盆地二次运移数值模拟技术特别是碳酸盐岩层系数值模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世界油气勘探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它的开发将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市场供给的增加,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压力。但是,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的藏成分布复杂、油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弱,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从盆地形成的原因出发,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理论研究集中在沉积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成藏理论,并分别从沉积和移动上阐述了对油气藏成的作用。这两种研究都片面的从单一层次强调了对油气藏成的控制作用,这将影响对油气的资料记录,不利于开采工作的进行。本文从现状出发作了一些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工作探讨,希望能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开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多期次油气成藏与油气藏成因类型--以吐哈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遭受强烈构造变形的叠合盆地中油气成藏规律及其油气藏成因类型。方法 基于油气藏形成包括成熟烃源岩、油气运聚、通道和储层空间等因素,从油气成藏历史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油气形成的动力作用过程。结果 根据油气藏保存期间被改造或破坏的强烈程度,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质油气藏可以演变成为4种基本的工业油气藏,即原生型、残余型、次生型和复合型工业油气藏。结论 对于构造变动强烈、烃源岩层位多、热演化历程复杂的叠合盆地.其油气藏类型复杂.油气勘探的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理论是 3个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的前缘地质科学理论。油气运移是盆地内的地流体活动 ,它贯穿整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 ,直接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 ,同时还要受盆地外地流体的影响。封隔体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地层非均匀性、不平衡压实和不均一成岩的必然产物 ;封隔体具有封闭的水动力系统 ,与外部隔绝或有限连通 ,而其内部则是相互连通 ,因此 ,它既是油气的运聚单元也是油气的勘探单元。含油气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含烃流体系统 ,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控制了含油气系统的时空范围 ,研究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条件是研究含油气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油气运移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运移是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纽带,贯穿于油气藏运作的整个过程。本文从油气运移的内涵入手,阐述了油气运移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的现状特点,并着重介绍了运移中二次运移的研究,从而对油气运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阐明和诠释。  相似文献   

7.
在论述华东某构造地质、油气地质特征及古水文地质分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油气生成时期及之后沉积水动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分析了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条件。最后指出了油气聚集区块的分布规津,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8.
油气资源二次运移聚集模拟通过模拟盆地油气资源的二次运移和聚集历史,来研究地下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指示出有利勘探目标。采用“油水二相准三维运移聚集模型”,利用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对沾化凹陷沙三下段的油气资源进行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油气有利的运移路径和方向,为沾化凹陷的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采用不同的模拟参数进行计算,并研究了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睿  刘亚明 《科技资讯》2007,(9):203-204
油气资源二次运移聚集模拟通过模拟盆地油气资源的二次运移和聚集历史,来研究地下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指示出有利勘探目标。采用“油水二相准三维运移聚集模型”,利用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对沾化凹陷沙三下段的油气资源进行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油气有利的运移路径和方向,为沾化凹陷的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采用不同的模拟参数进行计算,并研究了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理论是3个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的前缘地质科学理论。油气运移是盆地的地流体活动,它贯穿整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直接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同时还要受盆地外地流体的影响。封隔体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地层非均匀性、不平衡压产和不均一成岩的必然产物;封隔体具有封闭的水动力系统,与外部隔绝或有限连通,而其内部则是相互连通,因此,它即是油气的运聚单元也是油气的勘探单元。含油气系统实  相似文献   

11.
唐朝时期,吐蕃的社会文化正在悄然地发生变迁。民众的迁徙是其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吐蕃不仅在和平时期积极学习外来文化,而且在战争时期也与汉族接触融合,不断吸纳汉文化。这些促进了吐蕃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的原因、方式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以来,特别是经济史学家诺斯通过对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兴衰的考察,有力地证明了制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一个转型经济的国家来说,制度作用更是如此。我们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学家对制度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中国的转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为经济学家研究制度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明代贵州詹氏家族墓志反映了各类汉族移民之间的生态关系。因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认同,他们易于联结,从而形成较为强大的博弈力量。汉族移民之间的联动,一方面巩固和加深了汉族家庭伦理观念,因其力量强大而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因其"优越"的自闭姿态,阻碍了民族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热力学原理,通过对溶解过程中焓变、熵变的分析,对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溶解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龙场悟道"及其之前的"为学"诸变为题,根据阳明《年谱》及相关记述,分析王阳明的为学历程,是"三变"、"四变"还是"五变"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文明社会以来,自然环境演变的主要形式是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下的其他变化.气候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波动、突变、混沌.冷暖波动带来古文明的兴衰、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周期性冲击;突变、混沌引起的自然灾害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并带来了文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对自然环境演变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过程与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延拓层内频率-空间域波场自适应插值,实现了复杂构造快速准确的深度偏移成像.自适应插值法深度偏移可根据速度模型的复杂程度,自动优化选取参考速度的数量,在保证精确成像基础上减少计算耗时.通过对SEG/EAGE二维盐丘模型数据进行深度偏移试处理,证明偏移算法运行稳定,计算效率高,能很好地处理速度场横向变化,适用于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深度偏移,是一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逻辑斯谛回归等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变动下的股利政策及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盈余变动会影响公司股利政策,当公司每股盈余增加时,公司选择不发放现金股利的概率最大;而当公司每股盈余减少时,许多公司选择不分发现金股利或增加每股现金股利,以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外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人口迁移不仅是气候变化应对机制,更是一系列国家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相互碰撞的复杂结果。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各国应加强收集、共享与气候有关迁移的可靠数据,对移民相关政策制定应着力于改善目的地移民安置和生计问题。通过介绍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方向现有国际研究趋势,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