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式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检索中国知识产权总局的专利数据库,统计了全球智能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的专利申请情况,通过该领域专利申请年度趋势、主要国家/区域分布以及技术重点分布情况,对该领域主要专利权人的竞争实力进行分析,揭示了全球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创新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的那些最新、最潮的可穿戴设备,预示着2014年必将是可穿戴设备大爆发并更趋流行的一年,人们的智能穿戴也将变得更加"轻量化"当地时间1月6~9日,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14)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上演。会上展出的那些最新、最潮的可穿戴设备,预示着2014年必将是可穿戴设备大爆发并更趋流行的一年,人们的智能穿戴也将变得更加"轻量化"。  相似文献   

3.
正近3年来,深圳市政府在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深圳实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第五批扶持计划》及《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6年第7批扶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出现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文章就目前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从人和世界、人与人、人与自己的信息交换方式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望可穿戴智能产品能够完善自身,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兴起。可穿戴技术主要是指用户能戴在身上的电子设备或产品,即可以在日常活动或工作中整合计算特性,采用具有一定实用功能和特点的,可直接穿戴的仪器、设备,或是与用户衣服或配件设备相整合的可佩戴仪器、设备。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智能手环是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中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是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热点。在概述可穿戴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情况以及分析可穿戴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影响的基础上,从市场视角阐述可穿戴技术与中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对策,提出建立可穿戴设备开放性平台以促进文化创意跨界整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今天,互联网电视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电视的背景、现状、用户的分析,以及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研究,提出了可穿戴智能设备融入电视系统中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医疗的强势兴起、智能传感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个性化健康观念的普及,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与健康医疗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本文从可穿戴医疗设备涉及的新型材料技术、智能传感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能源采集与存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微评     
正可穿戴设备挑战大于机遇工业设计是短板第七届国际物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于8月14日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以"4G可穿戴推动智慧产业飞跃"为主题,王新霞女士以"可穿戴发展概述与趋势"为题,介绍了她与产业界交流后的思考。所谓可穿戴设备,是采用感知、识别、无线通信、云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现用户互动、生活娱乐、医疗保健等功能的可以穿戴的移动智能终端。近来引爆的标志是谷歌眼镜,然后是苹果  相似文献   

10.
浅析可穿戴式治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医疗是正在兴起的医学模式。可穿戴式治疗系统作为实现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相关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治疗机理的不断发现及丰富,各种治疗系统将可能被穿戴于患者身上,承担随时随地的治疗任务,从而开创临床治疗及先进医疗仪器工业的新局面。本文集中论述了这类治疗设备的可穿戴设计思想,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可穿戴式检测系统,进而对多类可发展成可穿戴器械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剖析,最后归纳出各种可能的可穿戴治疗设备的机理和实现方法,并对可穿戴式治疗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陈骞 《上海信息化》2014,(12):83-85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目前参与者最多、关注度最高的硬件创新领域之一。虽然可穿戴设备的很多功能还不成熟,产业体系也不完善,但其长期的发展趋势不可小觑。据预测,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将隐形存在,或将成为人类肌体的一部分,对进一步增进、延伸和拓展人体机能发挥积极作用,引领医疗健康领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智能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将带来巨大的改变。本文针对可穿戴设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改变。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14日至15日,在第七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4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变革”上,毛彤讲道,“在今后5年,可穿戴设备仍然会沿着以硬件加软件,加数据服务的方式发展,可穿戴设备会逐渐与现在的智能手机实现高度整合,比如说未来可能手机为中枢穿戴皆IO。比如说可以用眼镜来拍照,来打电话,来放投影,可以用智能手表来提醒用户,或者是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等等。最终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终端设备,完全以可穿戴设备来呈现。”  相似文献   

14.
 可穿戴传感器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其功能、原理和形态各异,并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生活和生产的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大量商业化和处于研究阶段的可穿戴产品和器件,简述了可穿戴传感器的主要形式,列举了可穿戴设备的常用测量方法。根据可穿戴传感器及人体的接触方式,将其划分为皮肤接触式传感器、非直接接触式传感器和植入式传感器,结合现有商业化产品及实验室中研究成果,展示了现今可穿戴设备在日常健康、医疗、运动科学、工业和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认为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将会在未来同大数据与精准医疗实现更高程度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长期动态的人体信息和环境信息的采集。  相似文献   

15.
正可穿戴材料新型的导体和半导体材料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新动力,例如导电高分子聚合物、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粒子、碳基纳米材料等,这些材料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又具有很好的机械特性,非常适合于可穿戴医疗设备。传感器技术可穿戴医疗设备监测的各种生理信号和生命体征都需要依靠强大的生物传感技术。因此,高灵敏抗噪的柔性传感器设计是可穿戴医疗设备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可穿戴设备存在的硬件模块少、存储容量小等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以可穿戴设备为中心的可穿戴设备扩展架构WDEA,使得可穿戴设备在保持便携性的基础上,使用无线物联网技术对功能进行扩展.文中按步骤详细论述了设计方案中涉及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借鉴OAuth2.0有限授权解决跨设备访问云端空间的授权问题、可穿戴设备界面显示方法和访问云端方法.最后以实际应用场景为例说明上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所达到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甘芳 《上海信息化》2013,(10):70-73
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是将移动设备的部分功能融入传统的穿戴式物品.目前,可穿戴概念正逐步激发各类创意应用,几乎所有与人体有关的设备都能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成为资本与产业界的宠儿.而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将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模式. 以前,人们只是看一部电影,买一本书,听一首音乐;而现在,人们既需要这些精神产品,也需要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硬件设备,而这两者如何顺畅对接?如何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消费心理?都需要人们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8.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当前,穿戴式智能设备已逐渐成为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热点。该文尝试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运动健身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解读,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期待对相关的研究提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1月技术成果     
正RealWaearHMT-1工业可穿戴设备行业领域: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利信息:非专利技术成熟度:可以量产技术推广方式:正在技术推广联系人:吴琦联系方式:15121089849成果内容简介:该设备使用语音控制,能够充分解放双手,支持嘈杂的工业环境,共有6种方式调整尺寸和距离,设有安全帽专用卡槽,设备可与安全帽和护目镜配合使用,电池能够连续工作8个小时。该设备专门为熟练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心电采集设备的不可移动性以及传统粘性电极的致敏性,应用可穿戴计算的方法提出了使用镀银织物电极制作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设备.为了提高可穿戴式心电采集信号的质量,制作了插入式织物电极.实验表明使用插入式织物电极的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设备具有较好的舒适性,信号波形的质量达到传统电极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