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厚壳桂,新种小乔木,高2—6.5米,嫩枝被褐色短柔毛,老枝禿净.叶革貭,长椭园形,长9—11.5厘米,宽3—4厘米,先端銳尖,或略鈍,基部闊楔形稍不等側,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嫩时被黄褐色短柔毛,旋变禿净,带灰白色,侧脉6—7对,在上面不大显著,在下面略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全缘,叶柄长6—10毫米。花序頂生及腋生,园錐状或总状,长2—3厘米,被黃褐色短柔毛,花細小,长約2毫米,被短柔毛,花被裂片比花被管略长,花药內藏,子房有微毛,花梗极  相似文献   

2.
本种与梾木C.macrophylla Wall.相近,但叶为椭圆形或阔椭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白色,无乳头状凸起,沿叶脉被黄褐色短柔毛;花序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萼裂片狭披针形,长0.8—1毫米,花柱圆柱形,核果近于球形,直径3毫米,易于区别.产四川西南部的美姑县.生于海拔2220—2230米的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中.无毛长圆叶梾木 新变种 图版2:2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新发现于湖南的苦苣苔科一新变种——鬼溪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 var. guixiensis G. X. Chen, X. M. Xiang et L. T var. nov.),新变种与原变种纤细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在形态上相近,但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室内鉴定发现,新变种全株茎疏生柔毛,叶两面和叶柄密生硬毛,苞片、花序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密生柔毛,果尖端疏生柔毛,二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4.
蓝永珍和周太炎两先生在《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6(6):77.1980》上发表了新种贺兰山南芥Arabis holanshanica Y. C. Lan et T. Y. Cheo,认为我在《内蒙古植物志2:367.1978》上所描述的贺兰山南芥Arabis alaschanica Maxim.是错误鉴定。成立新种的理由是:“本种与阿拉善南芥A. alaschanica Maxim.近似,区别在于本种的基生叶为倒卵形,宽约8毫米,边缘密被睫毛,萼片背面密被柔毛;花瓣蓝紫色,长约7毫  相似文献   

5.
长叶红沙(Reaumuria trigyna)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依据我国的植物标本和有关文献绘制了长叶红沙的分布区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长叶红沙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为东阿拉善荒漠分布种,并讨论了本种的分布与邻近地区的联系,同时订正了本种花的颜色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卢汰春 《大自然》2011,(6):48-49
台湾短翅莺在我国台湾当地被称为台湾丛树莺,1917年6月21日在我国台湾阿里山被日本人素木得一和菊池米大郎首次发现,1918年由内田清之助和黑田长礼在台湾总督府殖产局鸟类目录上发表,命名为Lusciniola luteoventris。据该文描述:此种为台湾首度采得的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福建省也有分布,这次在台湾获得的标本毋庸怀疑。该文还补充道:本种的叫声似拍电报的声音,非常有特点。观察力敏锐并曾两次登上高山的英国探险家、专业动物标本采集者古费洛竟然错失本种,令人不解。该种是少数被西方人遗漏而由日本人发现的分布在我国台湾的留鸟之一。  相似文献   

7.
灌木或乔木,小枝圆,灰褐色.嫩枝有白色柔毛,后蜕去.叶椭圆形到倒卵形,革质,长7—10厘米,宽2.8—4厘米,先端急尖,有钝头,微凹陷,基部宽楔形,上面极秃净,中脉凹陷,侧脉细,不甚明显,下面中脉降起,沿中脉有疏柔毛,其余部分无毛,侧脉略明显,9—12对,叶缘具细齿;叶柄长11一13毫米,具翅,翅宽1.5毫米,被白色柔毛,后脱落.总状花序腋生,花序梗短,长2—4毫米;花芽小,径约5毫米;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光镜下合被韭5居群和长梗合被韭5居群,以及扫描电镜下合被韭2居群和长梗合被韭1居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供试两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具部分相似性,两者近远轴面都分布气孔,气孔器均属无规则型。但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蜡质纹饰等种间分化较大。合被韭表皮细胞性状为条形,长梗合被韭呈梭形。垂周壁式样合被韭近平直,长梗合被韭则为弓形。扫描电镜下气孔外拱盖内缘,合被韭近光滑,长梗合被韭为深波状。合被韭具大量颗粒或鳞片状蜡质纹饰,而长梗合被韭角质层平滑,纹饰较少。两者虽然在植株外部形态上难以区分,但叶表皮微形态种间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中国广西山茶科柃属植物两新变种,即小叶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 Chang var.microphylla Ye Chuangxing et Shi Xianggang与毛萼假杨桐E.subintegra Kobuski var.pubisepalaYe et Shi。小叶红褐柃与窄基红褐柃E.rubiginosavar.attenuata最为接近,区别在于其节间较短,叶卵形,细小,长不足3 cm,宽仅1~1.5 cm,侧脉在两面均不明显;花也较原变种为小,花萼长1~1.5 mm。毛萼假杨桐因其顶芽具睫毛,花柄、小苞片具稀疏短柔毛及萼片密被微柔毛而与原变种不同。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采自中国东部木犀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 L.一新种——陈氏女贞L.chenii W.Y. Xie, X.D. Mei et F. Chen,并附有线描图.新种形态与台湾特有种阿里山女贞L.pricei Hayata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上面中脉隆起,连同侧脉密被微柔毛,叶柄长3~5 mm,密被微柔毛;花序梗长0~1.4 cm,花梗长1.5~2 mm,花萼长1.1~1.6 mm,花冠淡黄绿色,外面有时带紫色,稀白色,花药长约4 mm;果实顶端常具宿存花柱,长1~2 mm,喙状.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和标本考证,对入侵杂草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 & Pavón)进行了分类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牛膝菊属植物包括牛膝菊(G.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 quadriradiata Ruiz & Pavón)2种,入侵性均较强.2)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前者茎几无毛或仅在上部被少量短毛;边花的舌瓣小,全缘或2裂或3裂,冠毛无或明显短于花冠管.而后者茎被柔毛或密被长柔毛;边花舌瓣大,3裂,冠毛与花冠管近等长.3)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入侵,且二者分布区大部分重叠:牛膝菊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西南、东北和华北东部地区;粗毛牛膝菊在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南部和东北南部地区均有分布,分布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光镜下合被韭5居群和长梗合被韭5居群,以及扫描电镜下合被韭2居群和长梗合被韭1居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供试两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具部分相似性,两者近远轴面都分布气孔,气孔器均属无规则型.但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蜡质纹饰等种间分化较大.合被韭表皮细胞性状为条形,长梗合被韭呈梭形.垂周壁式样合被韭近平直,长梗合被韭则为弓形.扫描电镜下气孔外拱盖内缘,合被韭近光滑,长梗合被韭为深波状.合被韭具大量颗粒或鳞片状蜡质纹饰,而长梗合被韭角质层平滑,纹饰较少.两者虽然在植株外部形态上难以区分,但叶表皮微形态种间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载了鞘蛾科锤鞘蛾组(Coleophoragalbulipennelagroup)分布于中国的3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窄翅锤鞘蛾(新种)Coleophoraangustipterasp.nov.分布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本种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腹和阳茎端环棒的特征很容易同该组的已知种相区别;长角锤鞘蛾(新种)Coleophoralongicornutasp.nov.分布新疆(巩留),本种与ColeophoraadelogrammelaZeler相近,但颚形突宽短,阳茎端环棒直、背面有强烈骨化的长脊,角状器极长;光沙蒿鞘蛾ColeophoragranulatelaZeler新记录于陕西(澄城、杨陵),青海(西宁),内蒙古(赤峰),国外分布欧洲.文中提供了国内已知种的检索表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4.
石川粗鳍鱼由D.S.Jordan和J.O.Snyder(1901)首次根据一尾采自东京湾口外的标本建立的,而本文的标本则采自中国黄海和东海等处。本种在体形、鳞片和身体结节等方面与皇带鱼(Regalecus glecus)相似,故常被混淆。经详细研究后,作者补充描述了本种的若干重要性状并同体形近似的皇带鱼对比,找出两种鱼在背鳍起点和肛门位置、腹鳍鳍条、头部骨片、口部结构、牙齿的有无及其分布、鳃耙数目、眼睛大小、侧线鳞及身体结节特点等方面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苦茶的新组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苦茶从变种 Camellia assamica(Mast.) Chang var. kucha Chang et Wang 提升为种Camellia kucha (Chang et Wang) Chang,该种与普洱茶C. assamica (Mast.)Chang近似,但本种小苞片3~4,萼片宽4~6 mm,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短柔毛,外面2枚花瓣内面被白色短柔毛而不同。又因其芽叶含不同于普洱茶的特殊苦茶碱(theacrine)不同于普洱茶。  相似文献   

16.
对《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进行了增补.报道了10新记录种、7新记录变种、5新记录品种和2新变种.10新记录种是:鸡公松、百里柳、银芽柳、红皮柳、奇叶玉兰、鸡公玉兰、舞纲玉兰、罗田玉兰、朱砂玉兰、伊丽莎白玉兰;7新记录变种是:短叶黄山松、扭叶黄山松、无毛厚朴、毛玉兰、淡紫玉兰、狭被望春玉兰、黑紫玉兰;5新记录品种是:垂枝柳杉、曲叶日本柳杉、钩苞日本柳杉、小裂齿日本柳杉、垂枝日本柳杉;2新变种是:垂枝水杉、长梗水杉.对每个分类单位的形态特征要点和分布进行了记载.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产自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的热带地区片段化生境下的异叶岩桐属Monopyle一新种。本种与异叶岩桐属其他物种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具有明显凸出的红色毛被以及腋生的花序,同时本种在过去十多年前采集到的标本中很少被发现,因此需要关注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产自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的热带地区片段化生境下的异叶岩桐属Monopyle一新种。本种与异叶岩桐属其他物种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具有明显凸出的红色毛被以及腋生的花序,同时本种在过去十多年前采集到的标本中很少被发现,因此需要关注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开发总花扁核木(青刺果)前景广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总花扁核木(青刺果)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范围1.1形态特征总花扁核木(PrinsepiautilisRoyle)又称扁核木、青刺果,为蔷薇科(ROSACE AE)扁核木属(PrinsepiaRoyle)的一种落叶灌木。它高达2-4m,地径2-10余cm,丛生,每丛基部萌生枝2-11枝,冠幅1m×1m-6m×6m。小枝无毛或被锈色毛。芽卵形,疏被毛。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6cm,宽1-3cm,无毛;叶柄长0.5-1cm,无毛,托叶钻形。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侧枝顶端,长2-8cm;长梗长0.5-1cm,无毛或被疏柔毛,或被锈色毛;萼片三角状卵形;花瓣白色,稀淡黄色,倒卵状圆形,雄蕊多数。果长椭圆形,暗紫色,长1-2c…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次报道了黑藓科Andreaeaceae和欧黑藓Andreaea rupestris Hedw.在新疆昆仑山的分布,这也是本科在中国西北地区分布的首次记录。文中描述了本种的形态特征,讨论了新疆标本的形态特点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