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刑事受害人在我国是否应当以及如何得到国家补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尚未建立相应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导致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不能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有的保障与维护。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刑事立法的大势所趋。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有着充分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对因遭受犯罪损害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被害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的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从实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救济方式,且应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我国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而且该制度的建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可行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主要考虑补偿的方式、补偿对象和条件、补偿基金来源、申请补偿期间及主管机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被害人权益在刑事司法中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透射出刑事诉讼机制本身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而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生。本文从恢复正义、人道主义、法经济学、目的刑论多维理论论证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可行性;通过分析英美国家、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被害人补偿制度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的实践探索,相互印证,勾勒出我国具有建立该项制度的现实可能性,为我国尽早构建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引。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但司法实践表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权利的丧失,程序权利也未得到有效保护。我国应通过保障被害人的司法信息知情权、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被害人救助制度等来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早已成为世界法制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美国、日本、韩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规定得比较完善,而且有各自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普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加强对其人权保障.然而,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仍存在诸多缺失,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应从被害人取得公平待遇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搭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论证了补偿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方式、补偿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主要规定在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条例以及国家赔偿法中。从这些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还存在控告权救济手段弱化、法律援助体系不完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缺失、被害人诉权不完整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揭示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常常不能从被告人处得到经济上的赔偿,导致每年百万计的刑事被害人陷入困境。从世界各国的做法及联合国通过的宣言中可以看出,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防止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后再次受到伤害的根本措施。实施这一制度,不仅体现出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这一制度,应当采取国家补偿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还可以有条件的实施刑事和解政策。  相似文献   

10.
李楠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90-92
目前,我国有关刑事被害人补偿的立法尚付阙如。国外许多国家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在构成条件、补偿类型同补偿金额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规定。从对国外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规律和特点的分析来看,我国在建构此项制度时,应该在补偿对象上综合考虑身份条件和原因条件,在补偿制度所涉及的犯罪类型方面,更要以暴力犯罪为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刑事法律规范否定了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立法缺乏统一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培养被告人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竞合与冲突。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赔偿标准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霖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27-28,36
我国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均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制度的确立,是十分必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未从法律层面上对之加以解决,只有从修改现行立法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效用是法律的价值之一,在分配有限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金时也应该考虑其经济效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未涉及具体的补偿金额。现运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来研究如何分配国家有限的补偿资金,使每个被害人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用,提高其满足度,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权利保护是刑事法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基于人权平衡保护的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使命,应该从重新型构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权利配置的程序法层面,在量刑上给予被害人意志科学考量的刑事实体法层面,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被害人社会补偿、精神慰问等制度的刑事政策层面进行理性考量。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困境及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这一规定在司法运作过程中已经消解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实际上已经限制了刑事被害人的诉权,不利于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我国应及早通过立法修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并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规定相对较长的审理期限。  相似文献   

16.
刑事犯罪引起的附带民事赔偿就其性质而言,与一般的民事侵权导致的民事赔偿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因前者是附带于刑事案件而启动的一种民事诉讼,导致其与一般的民事诉讼在起诉、受理、审判、执行等 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最终实现,侵害了刑事案件被害人(包括国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又因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的规定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司法实践中对此类问题的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赔偿的实现进程步骤维艰,故对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实践意义。文章仅就赔偿的性质、范围、程序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