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韩惠娟  刘光生 《山西科技》2006,(4):81-81,86
文章对枣树害虫枣步曲进行了研究,经过试验观察,对枣步曲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年变化主导因子及预测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2.
枣步曲预测预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步曲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枣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文章对枣树虫害枣步曲的预测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多年试验观察,对枣步曲的测报、预测,制定了防治指标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枣步曲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枣步曲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推广名优枣保鲜贮藏技术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践例证,重点阐述了名优枣保鲜贮藏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名优枣保鲜贮藏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枣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枣锈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枣树真菌病害,在我国主要枣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中国枣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围绕枣锈病病害症状、发生危害、病原、病害循环以及发病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枣锈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展望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利平 《山西科技》2013,28(2):22-24
介绍了太谷县红枣贮藏保鲜现状,通过对2010年太谷县4个主要红枣企业红枣贮藏保鲜及干枣和枣果加工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太谷县红枣业的竞争优势及现存问题,提出了关于太谷县红枣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植物形态解剖学、营养及生药学等角度,详细介绍了枣的形态特征、生境,着重论述了枣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轩辕贡枣”制作过程中,不同术枣时期及鲜枣贮备日期等生物学因素对制作工艺效果及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壶瓶枣为试材,研究枣果树上和采后转红机理的异同,通过枣果果皮酚类物质、褐变相关酶及褐变度的分析,探讨采后枣果果皮转红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着色面积的增大,树上枣果果皮褐变度变化较小,而采后枣果褐变度显著增大。树上枣果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均呈缓慢增大趋势,而采后枣果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下降,PPO活性增加,采后枣果皮酚类物质与褐变度呈显著负相关(r壶瓶枣=-0.952**),采后枣果果皮PPO活性与褐变度呈显著正相关(r壶瓶枣=0.786*),表明采后枣果转红是酚类物质的氧化作用且PPO是褐变主要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近年来,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在陕西榆林设施枣树基地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掌握枣瘿蚊在寄主上的发生情况和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5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柳树会村,选取枣瘿蚊幼虫危害严重的设施枣树样地。采用五点抽样法、双对角线抽样法、棋盘式抽样法、平行线抽样法和“Z”形抽样法抽取受害枣树,运用全株调查法(全查法)统计每株枣树上枣瘿蚊幼虫的数量。5种抽样方法与全查法之间进行t检验、误差率和变异系数比较,筛选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然后应用7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5种抽样方法均适合设施枣树枣瘿蚊幼虫的调查,其中平行线抽样法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调查表明,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密度越大,个体群聚集度越高;其聚集分布由个体的聚集习性引起。依据Iwao的m*-m回归分析确定了枣瘿蚊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3.841 6/D2(2.878 3/m+0.176 5),当枣瘿蚊幼虫的防治阈值设置为4头/株,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_{(n)}=4 n \pm 7.4214 \sqrt{n}$。若调查100株设施枣树,当枣瘿蚊幼虫数量累计大于474头时,需要进行防治。【结论】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最适调查方法为平行线抽样法,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该虫在设施枣树上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红枣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将红枣领域专家的知识、经验和专家系统技术有机结合,建成了红枣专家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红枣深加工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红枣种植和深加工现状,针对我国红枣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促进红枣深加工及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红枣产地判别模型,提供红枣原产地溯源理论依据,采集河南新郑、山西太谷和新疆哈密、策勒、于田的红枣样品,采用热电离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锶同位素(87Sr/86Sr)和33种元素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对新疆不同产地红枣和河南、山西红枣进行判别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新郑、于田红枣Rb含量显著高于哈密、策勒,太谷红枣Zn含量显著高于于田。策勒红枣87Sr/86Sr显著高于新郑、太谷、于田、哈密,而新郑、太谷、于田红枣87Sr/86Sr显著高于哈密。通过共线性诊断分析,选取87Sr/86Sr和7种元素(Sc、V、Co、Zn、Y、Cd、Cs)建立判别模型,5个产地红枣回代检验、留一交叉验证的整体判别率分别为100%、82.7%。87Sr/86Sr和7种元素结合化学计量学判别不同产地红枣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野酸枣皮色素的提取及性能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野酸枣皮色素的提取条件,研究了热、光、酸度、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几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常见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酸枣在我国分布很广,酸枣皮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原料易得,提取简单,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物功能。该研究将对开发和利用野酸枣皮色素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枣果的采收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枣果成熟期的分期特点,阐述了枣果的采收、贮藏保鲜技术,提出了枣果采收后的分级与包装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成熟度的、有无果梗的冬枣为试材,将枣果分为3组,分别为用凡士林全涂(涂果梗和果面)、半涂(涂果皮)和不涂,采用红外CO2分析器测定冬枣不同部位呼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涂的、有无果梗的冬枣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呼吸强度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无果梗冬枣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P<0.05)有果梗的;半涂后有无果梗的果实呼吸强度均显著降低,无果梗冬枣的呼吸强度极显著高于(P<0.01)有果梗的.通过数据分析,有果梗冬枣果梗部的呼吸量约占40%,果皮的呼吸量约占60%,推测果皮为有果梗冬枣的主要呼吸通道;无果梗冬枣果梗部的呼吸量约占75%,果皮的呼吸量约占25%,果梗部为无果梗冬枣的主要呼吸通道;认为冬枣在果梗掉落后,呼吸通道由果皮转移到果梗部.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大米为原料,分别以陕北大红枣和金丝小枣为辅料,采用两种形式:枣干和枣汁,在不同的时间添加不同数量的枣进行枣黄酒和甜枣黄酒酿造的研究。另外,还对两种发酵型式(即温度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的规律进行了描述,制定了新的工艺流程,酿造的枣黄酒具有传统米酒的风格,风味正常,甜枣黄酒也接近一般糯米甜黄酒的标准,开发出的工艺周期短,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以红枣和枸杞为主要原料,按照浑浊型饮料的加工工艺确定了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枣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枣质量的8倍,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3.0 g/L,在45℃下提取4 h。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的体积分数为0.50,枸杞汁的体积分数为0.50,蔗糖的质量浓度为80 g/L,柠檬酸的质量浓度为1.5 g/L。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的质量浓度为0.40 g/L,CMC的质量浓度为0.60 g/L,瓜尔豆胶的质量浓度为0.40 g/L。按最佳配方制作的红枣-枸杞复合饮料色泽橙黄,口感细腻,具有浓郁的枸杞和枣的复合香气,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对照、浇水、浇完全营养液、施复合肥、施复合肥加浇水)对梨枣生长期叶片厚度、叶面积、百叶重、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水肥处理均能增加梨枣的枣吊长度和枣吊叶片数,其中施复合肥加浇水效果最好;浇完全营养液、施复合肥、施复合肥加浇水处理后均能显著增加梨枣的百叶重,叶面积和叶片厚度。表明施肥结合灌溉能显著促进梨枣枣吊和叶片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梨枣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