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重写文学史”的重要成果,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术品格。但它作为“历史中间物”也有着缺陷和不足:在叙史过程中,“当代文学”的内涵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转换,使其“下编”止于浮泛评述;以“一体化”的实现和解体作为叙史情节结构和文学史观,既显示出史识的洞见,又对复杂的文学情境造成了一定的遮蔽。  相似文献   

2.
自建国以来 ,我国的文学史写作就存在两种方式 :集体写作与个人写作。在“个人写作”范畴中 ,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代表的一批著作带着鲜明的国家集体话语首先出现 ;到 80年代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与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出版 ,“现代性”视角在文学史写作中出现 ;90年代 ,陈思和与洪子诚各自完成一部当代文学史著 ,他们不约而同地站在启蒙立场上对当代文学流程进行反思 ,从文学史个人写作由“集体话语”到“启蒙话语”嬗变的动态过程中 ,我们可感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对文学史写作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时间的流光中,文学史的影子越拉越长,文学史观念在变,文学史叙述随之而变;从进化论到革命论到启蒙论再到现代性,文学史观一直在非此即彼、解构建构的二元思维中腾挪闪跃,文学史面孔如同川剧中的变脸,变化万端,抽取、扭曲、遮蔽现象在所难免。当下,经历过一段时期的疯狂生长之后,文学史写作步入到一个常态的缓慢生长期。摒弃过去的同一性知识结构,在多元的差异化言说中,文学史叙述不断开辟新的话语范式,与创作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史论著作及其修订版。重“写”文学史,最终要落实到文本纂写环节上来,即体现为一种文本活动。因而写作的特性在直接决定了文学史的不真实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其修改的可能。本文通过《中国当代新诗史》前后版本的比较,从变动当中着重探讨文学史写作问题中所包含的时间(当代)与历史、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矛盾,并由此深入到文学史观的高度来回望当下的文学史写作,以兹为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的写作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固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赇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写作从借鉴模仿到学科自觉用了近半个世纪,期间,有西学东渐的移植,有从课堂讲义到学术专著的提升,亦有文学史观从多元到一元的整合。20世纪30年代,文学史书写迎来了一个短暂的辉煌期,文学史家辈出,文学史著述大量出版,朱自清、周作人、赵家璧、李何林、周扬等人的写作实践在为新文学史确立体例范型和时空架构的同时,也在进化论、阶级论、革命论的映照下,彰显出不同的成色。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贯彻实施“双主”教学模式;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史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以文学作品在时间上的线性发展序列为中心目标,寻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进程。其文学史观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通过史料考辨来坐实作家、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具体联系的实证主义文学史观;从语言、文体、风格等角度透视文学内在形式变迁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强调社会历史发展呈一元论模式的进化论文学史观;强调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尖锐对立为基础的阶级论文学史观等等。上述文学史观虽然各有偏重,但无疑都可以看出时间性向度的述史线索。而笔者在本文引入的互文性视角的文学史观,以符号系统的共时结构去取代文学史的历时性进化模式;放弃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现代史文学是一门年青的学科,它从创建至今,不过只有三十几年的历史。早在五十年代,有老一辈的专家辛勤耕耘,从事开拓性的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是异常显著的。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和张毕来的《中国新文学史纲》都以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而著称。这几种现代文学史的早期版本都是个人写作的,因而全书的风格一致、浑然一体。到了  相似文献   

10.
“青春写作”的玄幻小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玄幻小说的写作是一种“青春写作”。“青春写作”,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的某种想象;“青春写作”的负载与超越着传统和历史;对“青春写作”宜采取客观公正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从巴赫金复调诗学看,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中出现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以对话主义的文学史观,大胆展现了一幅复调的文学史图景,闪耀着新的人文精神的光芒,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公文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材料的搜菜和围绕写作目的取舍组合材料的过程。重视对材料的搜集和选择,是公文成功写作的基础。然而.在现实写作活动中,一些公文写作人员忽视这项基础工作,有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的对搜集来的材料使用时不辨真伪,或人为造假;还有的初学公文写作的人员对如何搜集选择材料感到盲然。当前,一些公文质量不高,原因固然较多,但与不注意重材料的搜集和选择不无关系。笔者认为,材料问题虽属“老生’”,但并未“常谈”,在大批年轻同志不断被补充到公文写作人员行列的今天,重新对公文写作材料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是一个不断延伸的概念,它没有终点。它的使用造成了相关称谓的混乱。洪子诚提出的文学“一体化”的论断,对新中国文学的命名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科建构均有启示意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内部书写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带来文学史的人为的断裂。分析当代文学史书写背后所存在的症结,有助于排除这些困扰,从而建立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包括歌谣、民谚、顺口溜、打油诗、民间段子和笑话等的民谣类创作异常活跃,积淀下了大量的史料。它们中不仅有许多本身就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一种具有重要文学史价值的文学形态,而且还以其他方式与文学史密切相连,成为一个文学史无法分割的部分。目前其与当代文学史的关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之派生的一系列问题还缺乏足够的探讨,已有的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基本上把它摈弃在外。如何调整既有的文学史建构格局,以使民谣类史料以适当的姿态进入文学史,是我们目前的当代文学史研究遇到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丽天群星收眼底──《中国古代文学史》刍评现有之文学史虽为数不少,但大多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全国统编教材,或囿于传统的成见,或受史料的局限,或出于种种避忌,多因袭旧章,少有新说;郭预衡老教授受国家教委委托,倾注多年心血主编的部颁高校文科教材四卷本《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7.
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实践,本文将其归结为三点:一、开展“写生”训练。二、变“封闭型”写作为“开放型”写作;三、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8.
刘增杰的现代文学研究起步于报刊研究,他从史料的发掘与整理逐渐开辟学术研究的“自己的园地”,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出版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创建与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勇 《中国西部科技》2004,(9B):22-22,20
应用写作的价值实用性是由具体的应用文体现出来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应用文写作必须遵循“从实写来”的原则。“从实写来”在实际制作当中具体表现为:材料必须绝对真实;外在格式必须具备模式性;内在要素排列必须具备有序性;必须具备简约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从1983年开始,我开始搜集和研究有关严嵩方面的史料。2003年,终于以真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写成《荣辱人生——严嵩话本》一书出版。在写作过程中,我本着“立足实事求是,着意诠释人生”的原则,立足史料,又不为大量“似是而非”的史料所迷惑,希望以自己的考察和研究,再现严嵩等历史人物的真实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