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1世纪以来,学界从各个角度对唐代西域文学展开研究,以前未被重视的文人作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唐代西域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20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相比,近10多年以来的研究者善于利用和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挖掘出唐代西域文学新的文化内涵,加大了对唐代西域文学系统性、持续性、整体性的研究,出现了一批颇具成就的系列性研究成果。文章从唐代边塞诗中的西域研究、唐诗与西域文化、唐诗与西域地理、唐五代边塞词等几个方面对其成就做了回顾;同时,新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也存有明显的不足与遗憾,如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也是下阶段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亟待改观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曲江是唐诗中出现非常频繁的地名,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意蕴,是大唐气象重要的文化象征。分析近三十年来唐代曲江诗的研究成果,从唐代长安诗、唐代曲江诗、曲江诗的著名景观、著名诗人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当前研究成果集中于曲江的历史文化、曲江诗的意向、曲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曲江诗所反映的大唐气象、唐代历史变迁、唐代文人心态等,这些研究推动了长安历史文化、唐诗学、唐代文学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曲江季节诗研究的较少,对不同诗人所描写的曲江季节诗的对比研究较少,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唐代西南少数民族纺织品种类主要有丝织品、毛织品、麻织品、葛织品和树皮织品等。各少数民族历史进程不一,其纺织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先进地区技术和劳动力。先进地区纺织技术水平较高,但落后民族纺织品质量并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唐代教坊是我国古代音乐历史上重要的宫廷音乐机构,经历了盛唐时期的繁荣,也见证了晚唐的衰落。它是研究唐代燕乐的重要线索,一直以来,受到各方学者的关注,他们在教坊设立、编制、所用乐器及曲目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笔者试图从论文研究的角度出发,将搜集到的近30年来的论文作一篇综述,以期更加全面的了解唐代教坊音乐。此外,将论文中涉及到的关于唐代教坊的古籍和现代书籍稍作梳理,以便大家更加方便的研究唐代教坊。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自唐代开始遍及全国。本文从唐代经济发展、农民的富裕、茶叶总产量的提高等方面,论证饮茶风尚遍及全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7.
目的梳理唐代陕西本籍科技人物及其科学发明,为现代科技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历史依据。方法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唐代陕西科技人物有52位,本籍有33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李淳风(602—670)、孙思邈(581—682)、阎立德(?—656)等,其科技成就集中展现了唐代发达的科技文化。结论唐代陕西本籍科技人物为数庞大,活跃于唐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特别在天、算、医、地等传统科学的核心体系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也拥有着较多不同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具备着独特的体育文化,体育活动的发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纷繁多彩的服饰文化.本文结合唐代体育服饰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分析研究唐代体育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唐代诗人学士的体育爱好,揭示其影响和启迪。方法以唐代诗人学士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结果唐代诗人学士不仅擅长吟诗作赋、舞文弄墨,许多人还有体育爱好,甚至体育技艺突出,特别是其体育聚会在中国古代社会颇具特色。结论唐代诗人学士参与体育活动,投笔从戎,报效国家,游历四方,胸怀天下,是唐代开拓进取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边塞诗在我国古代边塞诗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在唐代边塞诗整体研究所占比重较小,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修辞三个方面.语音研究主要表现为用韵特点、节奏和双声叠韵的研究;词汇研究集中于对具体地名的考证和对词汇所体现的意象的分析;修辞研究则专注于辞格和风格研究.本文通过对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现状的综述,以期为唐代边塞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唐宋以后在这条古道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称之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它把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团结和友谊,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文章试图从多角度去把握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发展历程,挖掘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所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吐蕃和南诏是唐朝初期建立于王朝西部和西南部的两个地方民族政权,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通过接触、结盟和对抗等和与战的方式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系经济上促进了双方经贸和贡赐的发展,政治上加强了南诏对吐蕃政治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文化上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民族关系上推动了滇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代西南边的八个羌人小国总称西山八国,因其部落酋长从唐初就接受了唐朝的官职封号,实际上接受了唐朝的羁縻或统治;由于其地势在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中甚为重要,在广德元年相继被吐蕃攻占后,唐朝在贞元年间收复失地,西山八国因而率其部众内附,重新接受唐朝的羁縻,唐代史籍中开始出现西山八国的称谓;唐朝自贞元年间始置"西山八国安抚使",说明唐朝对西山八国地势的重视;而吐蕃要进攻唐剑南西川或维持对南诏的控制,故尔屡次同唐朝发生对西山八国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14.
"文儒"型知识分子在唐代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其中唐前"文儒"概念的生成便是重要条件.此概念生成的两大前提是儒家思想自身的"尚文"特征和知识分子类型与功能的分化及其相关的理论探讨,唐代文人是在承接这些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才促使了"文儒"型知识分子的成熟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趣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趣有其五方面深刻的社会基础:唐中期以前大批外商涌入沿海、唐中期陆路受阻而航运条件却大大改进,政府的鼓励政策以及南方商品经济的发达,说明唐代海路贸易兴起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唐代江西文风昌盛,涌现出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学校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原百姓的南迁,地方经济的繁荣,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地方官员的激劝是促进江西文风昌盛的重要因素。透过唐代江西文风昌盛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