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记述中国铲头叶蝉亚科新记录种异突铲头叶蝉Hecalus gressitti(Linnavuori)和三斑铲头叶蝉H.tripunctatus(Matsumura),检视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GUGC).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整理贵州叶蝉标本的过程中,发现铲头叶蝉亚科Hecalinae一新记录种一条纹铲头叶蝉:现报导如下。条纹铲头叶蝉Hecalus umballaensis Distant(中国新记录) 体长而扁平,头冠宽大成铲状突出,端缘微向上反卷,复眼小,单眼明显,位于头冠前侧缘,紧靠复眼;颜面中域隆起,侧缘在复眼下方呈缺刻状凹入。前胸背板适度隆  相似文献   

3.
黑尾叶蝉的天敌种类颇多,其卵、若虫和成虫均有许多天敌,对抑制黑尾叶蝉的发生量有一定的作用。据我们初步调查,属于昆虫和蜘蛛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卵寄生蜂:黑尾叶蝉卵寄生蜂有褐腰赤眼蜂、黑尾叶蝉赤眼蜂、黑尾叶蝉缨小蜂和黑尾叶蝉大角啮小蜂等四种。田间查到以褐腰赤眼蜂寄生率最高,黑尾叶蝉缨小蜂次之,其余两种较少见到。  相似文献   

4.
李子忠  汪廉敏 《贵州科学》1991,9(4):298-300
本文记述分布在贵州的网脉叶蝉属Krisna Kirkaldy 1900 2新种:黄绿网脉叶蝉;Krisna viridula sp.nov.;凹痕网脉叶蝉Krisnaconcava sp.nov.。  相似文献   

5.
黑尾叶蝉的天敌种类颇多,卵、若虫和成虫均有许多天敌,据记载响虫天敌共有二百多种,绝大部份均可寄生或捕食黑尾叶蝉,对黑尾叶蝉的发生量有一定控制作用。近年来,黑尾叶蝉数量日益增加,为害逐渐严重?尤其由它所传毒的矮缩病上升更为明显,对生产威胁很大。在目前黑尾叶蝉大发生的情况下,正确地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黑尾叶蝉,是完全必要的,可以起到突击治虫的作用,有利于压低虫口,减少损失。但是,一些地区近年来用药水平逐  相似文献   

6.
记述中国圆痕叶蝉亚科纤细叶蝉属1新种:中性纤细叶蝉(Igerna mesialis sp.nov.);2新纪录种:西隆纤细叶蝉(Igerna shillongensis Meshram rec.nov.)、威尔逊纤细叶蝉(Igerna wilsoni Viraktamath rec.nov.).新种与美丽纤细叶蝉(Igerna channa Viraktamath,Dai&Zhang)相似,但前者阳茎干两边缘平行,至端部1/4处变窄;阳茎干上的短突起指向基腹侧;阳茎干上的长突起在基部侧缘,指向背侧;性孔位于阳茎干近中部.新种模式标本及新纪录种的检视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GUGC).  相似文献   

7.
李子忠  张斌 《贵州科学》2009,27(4):91-92
记述片角叶蝉亚科1中国新纪录属和新纪录种,即缺缝叶蝉属Busonia Distant,1908和黑缘缺缝叶蝉Busonia amentata Distant,1908。研究用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黑尾叶蝉是水稻的重要害虫。防治病虫为害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环节。用化学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黑尾叶蝉等许多害虫产生了抗性,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防治方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头蝇为黑尾叶蝉若虫的寄生天敌之一。为此,我们观察研究了头蝇。此虫一年发生4~5代,以幼虫在黑尾叶蝉若虫体内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离开寄主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  相似文献   

9.
褐腰赤眼蜂(Japania andoa Ishii)是水稻主要害虫黑尾叶蝉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蜂在我省稻区均有分布,据调查,早、晚稻后期黑尾叶蝉卵寄生率高时可达80%以上,是田间抑制黑尾叶蝉为害的重要因子。本所自1973年起,对褐腰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动态及其保护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贵州宽阔水林区叶蝉类昆虫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宽阔水林区叶蝉类昆虫46种,记述1新种,即斑翅草叶蝉Sorhoanus maculipennis Li et Wang sp.nov.  相似文献   

11.
以行政区划中的地区为最小空间单元,利用2015年中国343个地区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了中国空气污染的空间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价了驱动因素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中国的空气污染具有"双中心"的空间集聚特征,分别存在华北区和西北区两个高值中心与华南区和东北区两个低值中心.②影响我国AQI分布的自然因素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影响我国AQI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可分为人口、工业、生活消费和环境维护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编写全国志所收集的标本和资料 ,分析绢藓属EntodonC .Muell.在中国的分布特点 ,提出我国绢藓属主要分布中心在西南部 ,由此向东逐渐扩展。黄柄亚属subgenusEntodon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 ,绢藓亚属subgenusErythropus (Broth .)Miz .则广泛分布中国各个地区  相似文献   

13.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笔者1997年以来在贵阳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初步鉴定得59种,分隶于14科35属,其中有4新种(已另文报道),即贵阳弯螺Sinoeenea guiyangensis Luo et Chen,1998;水田坝贝喇叭螺Boysidia(Bensonella)shuitianbaensis Luo et Chen,1998;贵阳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guiyangensis Luo etChen,1998和黄果树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huangguoshuensis Luo et Chen,2000。对贵阳地区陆生贝类种类的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概括了中国机器人学40 年来走过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基本成就,归纳了中国机器人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中国机器人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探讨了进一步发展中国机器人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分形理论在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公元前1831年至公元1979年间中国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等8大自然区内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关系对长时段中国地震资料的适用性和中国地震活动分维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建立了中国震灾灾情的分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现有长时段统计资料建立起来的中国地震强度-频度关系式是合理的;(2)中国震灾的分维为1.485 8,在中国的8大自然区中,以华中区地震活动分维值相对最大,为1.225 8,华南区地震活动分维值其次,为1.207 2,而以东北区地震活动分维值最小,仅为0.635 2;(3)震灾分维大小与不同区域地震数目之间并不能建立较好的联系,而是在总体上与我国东部地震带、台湾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与西部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这些地震带地震活动较为强烈)是相对应的;(4)中国震灾灾情(死亡人数)的分形模型为lg N=0.632 6 lg r+3.839(式中r为标度,N为标度r之上的灾情出现频次).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近年的对外投资情况,检验国际直接投资周期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国际投资周期理论有很高的适应性,并且经过对理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正处于国际直接投资周期的第二阶段。然而,中国在符合国际直接投资周期理论的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APEC对“入世”后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EC和WTO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两个渠道。在“入世”前,中国唯一加入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是APEC,APEC为中国处理对外经贸问题提供了场所,也为中国加入WTO起到了桥梁作用,“入世”后不能忽视PEC的作用,因为APEC具有WTO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红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研究结果并参考文献资料,对我国海洋红藻门新的分类系统进行组织和完善,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红藻门有2纲16目46科216属845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190种、东中国海134种和南中国海702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190种、东海西区134种、南海北区246种和南海南区57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