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州科技》2010,(2):6-6
更年期是一个人从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是衰老过程的一个转折点。女性更年期一般为45—50岁,更年期妇女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长沙市部分学校 64例女教工更年期健康与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 :学校女教工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率为 81 2 % ,其中以神经症状为主 ;膳食调查结果显示 :女教工更年期普遍存在钙、锌及维生素B族摄入不足的问题 ,其中能量摄入量占RDA (recommededdietaryallowance)的81 7% ,钙摄入量占RDA的 61 4% ,锌摄入量占RDA的 61 3% ,硒摄入量占RDA的 72 8% ,VA、VB1 、VB2 的摄入量分别占RDA的 70 %、 70 8%、 65%。分析了缺乏这些营养素对妇女更年期健康的影响 ,提出了合理的膳食营养措施  相似文献   

3.
男性更年期与女性更年期一样也是由于体内性激素下降造成的,但他不像女性更年期所经历的那样明显改变,是一种缓慢渐进性的过程,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老年男性都会变成具有临床意义的睾丸功能减退,仅有约40%的男性在40~70岁时可经历某种程度的神经功能紊乱、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失眠或嗜睡、潮热、出汗、易怒、情绪波动和难以达到及维持阴茎勃起功能,这些是男性更年期的特征.男性进入更年期后,饮食保健非常重要,应注意选用一些补肾壮阳和有助于改善和增强性腺功能的食物.性腺功能改善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男性更年期出现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几乎每个国家的领导人身边都会有一个御用团队专门负责他们的身体状况,从膳食、运动等方面进行精确的制定,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和社会局面的安定和发展。习近平主席说:"要少吃方便面"。虽然这句话是习近平主席在9月15日访问马尔代夫时一句调侃的话,但少吃油炸、腌制食品,多吃粗粮,确实是中国领导人一贯的膳食原则。中南海御用营养保健专家、原北京医院营养科主任曾煦媛称,国家领导人日常饮食,并不是山珍海味,他们的食谱以粗粮  相似文献   

5.
陈玲  林万莲 《广东科技》2002,(12):54-56
饮食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它对保持人类的健康、活动能力和生命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人们能够注意科学、合理和平衡的饮食,那么就能更好地促进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及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1.我国人民食物消费的特点 据报道,我国人民的膳食特点是植物性蛋白的摄入高于世界平均值,其食物结  相似文献   

6.
荣荣的诗集《时间之伤》主要写更年期之伤,包含了很多伤:死亡之殇、老来之伤、告别之伤,尤其是家庭之伤、爱情之伤和婚姻之伤倾注了诗人无比的疼痛.《时间之伤》诗意地描写了女人生物上的症状,揭示了更年期女人的生理特征;白描的写实揭示了更年期女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神似地描绘更年期女人在现实中的极端表现.《时间之伤》整体架构想象得奇特和巧妙,善于捕捉瞬间细腻的情感,还有戏剧化的反讽效果等都体现了诗人的诗意追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更年期女性的心电图表现并进行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选取年龄在45-60岁伴有心悸、胸闷或胸部不适、气短等心脏症状,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更年期女性52例行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并进行分析。心电图正常25例,ST-T改变14例,室性早搏7例,房性早搏4例,其他2例。更年期女性的心电图改变,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理性、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临床上应结合年龄、症状等因素全面进行分析,明确诊断;针对病因,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增强患者自我调控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顺利度过更年期。  相似文献   

8.
"三联症"包含的三种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女运动员一旦出现其中一种症状,往往也会存在其他两种症状并发的现象.而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都会降低运动成绩, 并在生理、心理上对运动员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三种症状关系的研究,明确致病原因,加深对"三联症"的认识,为女运动员和女性群体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医务监督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都觉得粗粮营养高,许多身体不好的人也愿意多吃些补身。其实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粗粮,尤其是贫血的人。为什么呢?首先,贫血的人不能吃太多的膳食纤维。如果每天吃下去的纤维超过50克,就可能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还会影响矿物质吸收。而粗粮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0.
妇女在妊娠期不仅生殖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上的变化,其它各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变化,协助生殖系统完成妊娠及分娩的生理过程,其中消化道方面的症状较为常见和突出。特别是孕妇在怀孕6周左右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及保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变化特征,针对更年期女性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特殊症状,提出并鼓励更年期女性积极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使其身心健康,更好地度过更年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少儿科技》2008,(Z1):68-68
每个人身上都有七种终身不变的印记,是一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生理特征,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档案。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七种印记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3.
对首都师范大学231例更年期妇女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绝经过渡期,更年期症状和补钙三方面对更年期妇女保健提出了指导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何磊 《科技信息》2010,(28):I0018-I0018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大教育家孔子在饮食上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饮食思想。本文从现代营养学中膳食平衡、科学烹调、粗茶淡饭和节制有律的角度来分析孔子的饮食思想,使其饮食观得以梳理。  相似文献   

15.
赵霞  李婉珺 《甘肃科技》2014,(5):130-132
女性患高血压病(更年期)的比例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女性的正常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雌激素水平低下是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增加的主要原因。采取膳食结构合理的同时限制总热能、适当地补充矿物质、节制膳食、食物预防,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方法可有效预防。激素补充治疗能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高血压发生的风险,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比单纯降压疗效更持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民生富裕、医药知识普及的国家.美国人的膳食向来以肉类和马铃薯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快餐文化席卷全美,高加工、高脂肪、高盐分、高热量的快速餐饮服务征服了美国大众的胃肠.汉堡、薯条、可乐成为美国食物的主宰,这种时尚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统计:  相似文献   

17.
妇女更年期是一个必经的生理过渡时期,是子宫肿瘤的好发年龄。更年期妇女情绪不稳定,此期因心理、生理、工作环境、家庭、人际和性生理等各种变化易出现各种心态变化,故做好此期手术前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作者对若干例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心理问题:手术前对是否要手术治疗犹豫不决,存在着绝经后月经没有了,肿瘤就消退下去的侥幸心理,但又怕不做手术肿瘤会越来越大,病情会加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手术后性功能改变,影响夫妻生活;手术后体形改变,性别改变;体力难以恢复;疾病的性质为恶性;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是否会出现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也是影响全身各系统至心理健康的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据 199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率为 3.2 1% ,并呈急剧增加趋势。该病作为终身疾患需要终身治疗 ,而合理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本文仅就糖尿病人的饮食治疗措施综述如下 :一、何谓糖尿病及其病因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 ,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 ,而引发了糖尿病。随着糖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膳食角度探讨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必须进食的原因,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非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进行透析,在透析前一餐,观察组患者给予科学的膳食计划,对照组则凭患者食欲状况进食,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饥饿感和低血糖两个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饥饿感和低血糖的概率分别为5.27%和9.45%,对照组患者发生饥饿感和低血糖的概率分别为12.63%和19.20%;经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进食的主要原因是产生饥饿感和发生低血糖症状,通过进食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这两项症状;对患者的透析前一餐设计合理的膳食计划,优化膳食因素比例,可降低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饥饿感和低血糖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饮食与治疗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62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饮食治疗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组给予药物和低胆固醇、低盐、高膳食纤维的平衡膳食,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饮食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有明显下降(P<0.05),血压正常者12例(38.7%),总胆固醇治疗前后分别为(7.03±1.02)mmol/L和(4.23±0.86)mmol/L(P<0.01).结论饮食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的平衡膳食可协助药物治疗,有益于降低体质量和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