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元芳 《科技信息》2007,(12):138-138,209
新编《孟姜女》是一首适合女高音演唱的大型声乐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曲式脉络进行分析,掌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具体地进行吐字行腔设计,更好得演绎作品。  相似文献   

2.
王建中先生的.《云南民歌五首》是以云南广为流传的五首民歌为题材,将它们的曲调改编成钢琴曲。每首曲子短小、精湛、清新、典雅、活泼。有优美的《大理姑娘》,如影随行、不离不弃的《跟哥》,活泼天真的《猜调》,高亢悠长、质朴醇厚的《山歌》,还有热闹欢腾的《龙灯调》。每一首的风格迥异,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云南人民的生活情景。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曲式结构,了解王建中先生的钢琴作品特点以及云南民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叶倩  李朝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37-140
《浏阳河》是湖南民歌经典作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了继承优良传统、激发时代精神,1995年曲作家邓东源创作了一首富于时代气息的《又唱浏阳河》。通过《浏阳河》与《又唱浏阳河》两首歌曲音乐表现手段、地方语言音调及唱腔韵味、主题思想等的比较分析,可知晓这两首歌曲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取材于民间传说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情的格萨拉》,是一首G羽调的民族小调音乐,音乐旋律凄美婉转。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取材、结构和风格的分析,阐述了作品属于彝族民歌的情歌类音乐但又不同于一般彝族情歌音乐的音乐特点;通过对葫芦丝演奏者在演绎本作品时淋漓尽致的思想内涵表达的分析,阐述了演奏者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童美茹 《科技资讯》2010,(23):239-239
在中西方的爱情诗歌中,有两首均取材于当时民歌的作品《鼓吹曲辞》(上邪)和《一朵红红的玫瑰》,本文对这两部作品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山西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钢琴曲《闹元宵》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第六部分中的第二首,采用了《闹元宵》《绣荷包》两首山西民歌为创作素材,作品将民歌与钢琴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山西民歌的魅力在钢琴上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根据我国经典民歌改编的一首钢琴曲。详细地分析乐曲的曲式、和声、织体等音乐语言、艺术特点和演奏技法及表现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对该作品的脉络和细节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读者对该作品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对瑶族传统民歌《呤啰啦嘞》从曲调风格和衬词内涵,作了音乐理论分析,同时还对这首民歌的人文背景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了研究,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运用现代创新技巧创作了系列作品,达到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声乐中,熟练掌握民歌演唱风格是非常关键的,本文阐述了作为民歌演唱者,除了掌握娴熟的声音技巧外,更要注重民歌的民族风格化以及个性化,演唱者要尊重每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并掌握每首民歌的创作本意来进行个性化演唱。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赞颂英雄的优秀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是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嘎达梅林。他为了帮助百姓争取土地利益,揭竿起义抵抗封建势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编写了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珍贵瑰宝,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因此,也成为被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改编次数最多的民歌之一。其精髓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韧梅 《科技信息》2008,(21):171-171
人类文化的发展与音乐息息相关。民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间音乐形式,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特性。《跳华尔兹的玛蒂尔达》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澳洲民歌,歌中表现了澳大利亚人对于平等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权威的蔑视。  相似文献   

12.
方迪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1):102-103,129
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是一首高难度的唱段,是近年来声乐比赛、音乐会以及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文从歌曲的创作内涵、歌曲的音乐分析、演唱技巧(声、情、字、表)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演绎,着重诠释歌曲的演唱难点、重点。  相似文献   

13.
对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进行了分析。作品将蒙古族民族命运的现代性选择与整体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联系在一起,透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转折和选择。作者跨民族、跨文化的写作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认同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提供了另一种范本。《巴林怒火》与蒙古族叙事诗、祝词、赞词、民歌有着文化血脉关系,对蒙古族民间文学资源进行了成功的当代转换。认为正是不同民族文学传统的延续和文学资源的当代开掘,形成了中国文学多特质、多风格、多内涵的丰富形态。  相似文献   

14.
《序曲第二号“流水”》是1955年朱践耳受到古琴曲《流水》的启发,借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调,进行重新组织与整理而创作的。从(《序曲第二号“流水”》的曲式结构、和旋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复调等方面入手,分析整首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让演奏者更好更准确的把握其音乐思想,弹奏时能够紫兰熹硼粘首喜乐稚品拍喜乐内涵  相似文献   

15.
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毕生致力于通俗文艺的编撰工作,其作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封建社会同行中实属佼佼。《挂枝儿》与《山歌》便是他采编的两部民歌集子,收录了明代以吴地苏州为主的民歌八百余首,并且,其中还对一百来首作了评注。在这些评注中,不仅灌注了冯梦龙丰富的民主思想,反映了他对民间文学的卓越见识,而且记录和注释了许多当时苏州一带的风土习俗。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对冯梦龙思想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明代民歌和民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20,(3):79-81
作为新古典民歌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带有显著的新古典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融合了传统戏曲唱腔、民族唱法和流行说唱等元素,广受大众欢迎。基于此,本文在把握新古典声乐作品内涵及风格特点基础上,结合《牡丹亭》创作背景对作品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新古典声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歌曲《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人多次演唱过歌曲《思儿》,也指导过不同层次学生演唱这首作品,在论述的过程中将感性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8.
钢琴曲《童嬉》是朱践耳先生1992年创作的组曲《南国印象》中的一首。作品采用云南哈尼族童谣《赶街去》的主题音调创编而成。钢琴曲《童嬉》无论是对原民歌主题音调的继承、曲式结构的布局安排,还是和声、复调、织体、调式、调性等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的综合运用等,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创作方法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朵别具丰姿的奇葩,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这首我国古代的叙事诗之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作者划情思为景物,用凝炼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画面,并且用以形传神、神形结合的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画廊上塑造了一个勤劳、美丽、机敏、勇敢、不畏强暴、不慕虚荣、对爱情忠贞如一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王可为 《科技信息》2013,(24):294-295
《忆秦娥·娄山关》是作曲家田丰完成于1971年的大型交响乐合唱作品《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五首》中的一首。对曲式与调式的继承发展、京剧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等特色使其成为中国合唱史上出色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作品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