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不同季节,在山仔水库设置野外原位围隔,采用放养不同鲢、鳙、鲫组合对水体控藻效果进行了研究,设定了鲢的高密度(HS 23.5 g·m-3),鲢鱼、鳙鱼1∶1混养(30.8 g·m-3),鲢鱼、鳙鱼、鲫鱼1∶1∶1混养(30.6 g·m-3)及鲢的低密度(LS11.2 g·m-3)等4种放养方式,探索不同鲢鳙放养组合对不同季节水体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山仔水库春季水体以蓝藻门鱼腥藻属(Anabaena)为主要优势种属,约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0%,投加鱼类可以摄食一部分藻体,但对丝状的鱼腥藻滤食性较弱;初夏围隔水体中以蓝藻门束丝藻(Aphanizomenon)为主,仲夏后到秋季,围隔水体转为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主,水体放养鲢、鳙鱼可以控制一定比例的微囊藻,同时刺激其他藻类的生长;冬季,水体蓝藻门微囊藻属比例逐渐下降到15%以下,硅藻数量逐渐增多,放养鱼类对蓝藻有较好的消化作用,单养鲢鱼或混养鲢、鳙鱼可使蓝藻中微囊藻所占比例降低,但浮游植物种类丰度高于空白组,鲢、鳙鱼促进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鱼类组合控藻效果上,鲢、鳙鲢鲢、鳙、鲫.因此,山仔水库可以考虑选择在冬末初春,混养鲢鳙鱼且控制密度在30~40 g·m-3调控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而控制蓝藻水华.  相似文献   

2.
于2011年不同季节对山仔水库水体物理和化学指标、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分析了蓝藻门微囊藻属在水平和垂向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探索了微囊藻属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山仔水库大坝断面微囊藻属细胞丰度在105~107L-1之间变化,夏季水体微囊藻属细胞丰度达到107L-1,浮游植物群落中微囊藻属的比例高达95%以上;冬季水体微囊藻属细胞丰度为105L-1,浮游植物群落中微囊藻属的比例在20%~45%.5-9月,表层水体微囊藻属细胞丰度高于底层水体,秋末到冬季水体表层与底层的微囊藻属细胞丰度相差不大,水温与微囊藻属细胞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轮虫与微囊藻属细胞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分析可知,水温分层是影响山仔水库微囊藻属垂向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感作用控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引起的有害蓝细菌水华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控制有害藻类水华已成为一种廉价且有效的控藻方法,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不同水生和陆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藻作用、不同的化感物质对不同水华藻类的抑藻作用和化感物质主要的抑藻机理,展望了今后化感物质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提出了联合多学科、使用多手段研究抑藻机理的重要性,并需系统地研究原位除藻实施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网格采样法对冬季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进行科学采集,运用多种方法对浮游藻类的叶绿素含量、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鉴定,补充了巢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多样性资料,系统研究了浮游藻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叶绿素含量与藻密度呈正相关,两者分布都呈现由河流入湖口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向周边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藻类群落以蓝藻门为优势门,优势属主要包括微囊藻属、裸藻属、小球藻属、直链藻属和鱼腥藻属.结合多种生物评价方法,如叶绿素含量评价、特征性藻类污染指数评价和藻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标(Margalef丰度指数、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Lloyd Ghelardi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评价,对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体冬季总体处于中度营养和轻度污染的状态,河流入湖口湖区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巢湖周年先后共出现浮游藻类27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8门85属。依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均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为蓝藻、硅藻,而金藻、黄藻、隐藻、甲藻均极少;从种群数量分析,除冬季外,则均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占巢湖浮游藻类年平均总数的99.58%,其中微囊藻和鱼腥藻是引起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山区河道型水库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种类、优势种、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时空变化,于2016年10月中旬(秋季)、2017年7月中旬(夏季)对山口岩水库开展了2次野外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口岩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4目22科38种,其中,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2016年10月中旬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6科27种,2017年7月中旬共鉴定出6门17科24种。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显著高于秋季,夏季优势藻类为微囊藻、鱼腥藻、美丽隐球藻,秋季优势藻为微囊藻、美丽隐球藻、华美色金藻、点平列藻、长肋根管藻,优势藻类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水库中游下游上游,夏季优势藻类和理化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可能受总氮总磷的影响。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秋季群落Shannon指数(H)、均匀度(J)、丰富度指数(M)均高于夏季,采用多样性指数法、丰富度指数法和优势种指示法评价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山口岩水库整体水质2016年秋季为α-中污染,2017年夏季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7.
春夏季三角帆蚌小蚌主要食物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三角帆蚌小蚌生活位点的水体进行采样、浓缩、镜检,以及解剖河蚌,对其消化道前端(胃)及后端(直肠)的内容物进行镜检观察,比较其胃和直肠内容物中各属藻类出现频率差别与所占比例差别.研究表明:三角帆蚌小蚌的食性与水域环境中的藻类组成十分相关,其春夏季该蚌的食物主要是由绿藻门中的栅列藻属、小球藻属、纤维藻属、衣藻属,硅藻门的直链藻属、舟形藻属、羽纹藻属,蓝藻门的蓝纤维藻属,裸藻门的裸藻属及隐藻门的隐藻构成.  相似文献   

8.
在亚热带水库中,水体的理化因子影响着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数量。然而,浮游植物也会对周围环境进行反馈作用。广东联和水库自2012年以来,每年夏季都会爆发密集微囊藻的藻华。为了研究周围环境与水华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爆发水华藻种的来源,对联和水库的物理和化学因子,以及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热分层时期,水体中的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也发生季节性变化。在冬季混合时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而在夏季热分层时期,优势种则变为密集微囊藻。同时,对水库周围河流与村庄池塘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爆发水华的密集微囊藻。但在坝前水库底部发现密集微囊藻的休眠种子。因此,密集微囊藻并不是来源于上游水体,而是来自于水库本身。密集微囊藻细胞被认为自建库以来就存在于库中,通过休眠来克服恶劣的生存条件。当温度和光照,以及营养盐浓度达到适宜条件,藻细胞开始大量分裂生长。此外,浮游植物的分布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总磷含量的垂直分布也起一定影响。在一年的水库氮磷收支中,均有一定量的氮和磷滞留在库区,氮的输入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和河流,磷的输入则主要来自于河流与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湘南学院翠柳湖四个采样点春、夏、秋、冬四季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对翠柳湖水质的基本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该湖浮游植物共计6门51属84种,其中绿藻门最多,为21属31种,占36.9%;蓝藻门16属29种,占34.5%;二者占总的种类数的70%以上。硅藻13种,占15.5%,隐藻门、甲藻门和裸藻门占比最少仅为2.3%。浮游植物种类在全年分布中春、冬两季数量多。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富度在季节变化上均成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夏季浮游植物丰富度最高,最高可达6.67×10~7 cells·L~(-1)。夏季优势种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和线性菱形藻,而在冬季转变为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全年Shannon-Wiener指数在2.35~3.8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29~0.81之间。翠柳湖浮游植物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s4s3s1s2的特征。结果表明,翠柳湖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性,水质总体为中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0.
对大庆市大龙虎泡、红旗水库、黑鱼泡、东湖水库不同水体进行了浮游藻类的采集及分类鉴定;利用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四水体有浮游藻类6门,即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四水体的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水体均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四水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1.
藻际环境生活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藻类增殖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6种培养基分离源自滇池的1株铜绿微囊藻和2株集胞藻的藻际附着细菌66株,选取其中46株进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它们分属3个门(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3个纲,4个目,5个科,7个属,9个种. Actinobacteria是优势纲(73.91%),Aeromicrobium是优势属(41.30%),优势种为Aeromicrobium ponti(21.74%). 3株蓝藻藻际附着细菌的优势属均为Aeromicrobium,但Microbacterium和Sphingopyxis只出现在铜绿微囊藻藻际环境中.对46株藻际附着细菌的研究发现,9株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有显著影响,其中1株促进,8株抑制增殖. L-9-3(Sphingopyxis solisilvae)使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数量增加87.62%. NIU-9-2(Sphingopyxis solisilvae)和NIU-M-3(Aeromicrobium halocynthiae)使铜绿微囊藻细胞数量减少81.24%.研究丰富了藻际细菌的资源库,为研究藻-菌相互关系和"以菌控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对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对探讨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了用10,20,30,40,50g/L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种子胚芽,以及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30g/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芦苇胚芽生长抑制作用越强;而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的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互花米草可能通过分泌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抑制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萌发,而土著植物对入侵植物并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于2011年1、4、7月份对艾溪湖的浮游藻类进行取样调查.研究表明:艾溪湖水体中共发现藻类6门,40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19属;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9属和8属.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变化从62.45×106~395.52×106个/L,平均数量为209.76×106个/L;冬、春两季优势种类为绿藻门的栅藻属;夏天则为蓝藻门的平裂藻,占总藻类数的77.04;.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这3个指数值均表明水体已经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4.
高岭土对铜绿微囊藻的PAC强化絮凝去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用高岭土作前助凝剂提高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絮凝及30 min的沉淀后,藻细胞去除率都达到92%以上,水体剩余浊度低于1.0 NTU.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用PAC联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主要因素,且以pH值为7.5~9时效果较好.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后助凝剂,当投加量达到0.5 mg/L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絮凝体体积和密实度,沉淀5 min即可使水体剩余浊度降到1.5 NTU以下,因此,联用投加高岭土、PAM 和PAC是适宜的强化絮凝除藻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榆次老城遗园的藻类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有藻类植物86种,隶属于6门,27科,55属.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最多,分别有32种;其次为蓝藻门,有15种;裸藻门4种;黄藻门2种;最后为轮藻门有1种.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老城遗园的水体已经受到污染,园内水体的管理和保护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乌江回水区水环境将发生改变;为探明该水域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未来的生长情况,在实验室模拟不同季节条件即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氮、磷浓度,分析了该藻在静止水体中各环境条件下的比增长速率(μ)。研究发现,1)在相同氮磷初始浓度下,铜绿微囊藻μ值在夏季显著大于春秋季和冬季(p0.05),而在春秋季和冬季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相同季节,铜绿微囊藻的μ值随着氮磷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夏季各氮磷初始浓度下的μ值差异最大;3)本实验中季节和氮磷初始浓度对铜绿微囊藻μ值没有交互作用,但季节对铜绿微囊藻μ值的影响作用大于氮磷初始浓度。结果表明,静止水体中,铜绿微囊藻在夏季的生长好于春秋季和冬季,并且在高氮磷初始浓度下生长更好,本实验中季节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鲁迅公园湖泊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健康状态,于2019年1—10月对鲁迅公园湖泊水体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3属,其中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物种数量最多,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14.17×106 ind/L,全年平均生物量为3.57 mg/L,平均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都随着季度变化而增加;优势门类为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代表属有伪鱼腥藻、平裂藻、栅藻、小环藻.采用冗余分析对鲁迅公园湖泊水体中的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解析,结果表明, pH值、硝态氮、亚硝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底泥对藻源型局部黑臭水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湖局部黑臭水体易发区域竺山湾采集太湖原水、蓝藻及底泥,通过配置"底泥+湖水+蓝藻,湖水+蓝藻,底泥+湖水"三不同的试验系,监测试验过程中水体物化环境指标、致臭致黑物质及水体常规指标的变化特性,分析底泥对局部黑臭水体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藻密度为1.0×108 cells/L的藻水中,底泥会使得黑臭水体提前发生.在致臭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典型致臭物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形成及进一步转化.在致黑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硫化物的形成,增加了上覆水中硫化物及Fe2+的浓度,使得水体提前发黑,且发黑程度加重.水体发黑期间,有底泥的藻水较无底泥的藻水中硫化物与Fe2+浓度分别增加0.63mg/L和0.10mg/L.高密度蓝藻堆积消亡使得水体形成的厌氧强还原环境,诱使底泥中的营养盐等向上覆水体释放,使得水体环境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不同株数的浮萍分别与铜绿微囊藻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每间隔48 h测定一次藻细胞数量,以探究浮萍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对微囊藻数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浮萍具有一定的克藻效应,可利用化感作用抑制藻细胞增长,对藻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生长,且浮萍株数和时间长度与抑藻效果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浮萍在水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蓝藻水华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山仔水库2种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在不同形态磷(4种无机磷和2种有机磷)条件下的生长效应.通过测定胞外总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两者对不同形态磷的摄取能力.结果显示,2种水华蓝藻对正磷酸盐(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的吸收速度和碱性磷酸酶酶活均大于多聚磷酸盐(焦磷酸钠、聚磷酸钠)和有机磷盐(ATP、甘油磷酸钠);铜绿微囊藻磷吸收速率大于鱼腥藻,但水华鱼腥藻相应的比增长速率和碱性磷酸酶酶活性均大于微囊藻,表明正磷酸盐是水华蓝藻生长所需的最适磷盐;低磷条件下,水华鱼腥藻有可能成为优势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