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防城港滨海旅游资源价值入手,分析了其具有垄断性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所展现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在旅游资源开发原则的统筹指导下,阐明了防城港滨海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藏民俗文化的旅游表达及旅游开发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旅游业特色发展,吸引海内外游客从而扩大客源市场规模,提升旅游经济质量的基础。西藏民俗文化则是我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文章在对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表达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其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我区特色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日渐成熟,独特的旅游资源日渐成为区域旅游竞争发展的吸引点,以挖掘资源价值来体现旅游特色和延长景区生命周期是旅游景观设计的一种重要思想。文中以长青沙度假区为例,对其资源进行评价与开发,通过价值挖掘的思想对其特色资源进行景观设计,提高景区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北海市拥有丰富的滨海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滨海人文资源.但存在资源开发不合理问题,部分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和挖掘,生态化旅游开发尚需向更深层次拓展.针对旅游开发现状,尤应加强景区的生态化建设和生态性旅游项目的策划开发,挖掘与开发滨海特色性旅游文化,确定旅游资源容量以控制调节游客量,在旅游发展中追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回顾珠江三角洲的旅游发展和立足于与香港、澳门间旅游资源、旅游空间和旅游市场的相互补充关系,论述其旅游开发特色和旅游活动的结构层次,旨在树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形象,与港澳之间形成一个相得而益彰的旅游整体,成为东亚国际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交叉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因而文化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模式等等,对于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以名人故居作为青岛市特色文化资源的代表,通过分析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角度探讨其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提出科技纪念馆模式、茶室或酒吧模式等,为青岛市特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浅议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各省市都在开发各自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四川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故乡,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亮点,而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茶叶、茶具、茶馆、茶史博物馆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的对象。本文主要就在开发茶文化资源中如何抓住其特色,发掘其吸引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螺髻山幅员辽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谓凉山旅游资源特色的富聚带。从整体上看,其旅游发展基础薄弱、开发层次低,但可塑性强、开发潜力巨大。螺髻山旅游的合理、科学开发,起着率先实现凉山旅游生态化、特色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为此,笔者在综合螺髻山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临县碛口旅游资源特色,探讨了当地利用特有的黄土风情和黄河文化资源实施旅游扶贫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碛口旅游扶贫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效应,并提出了碛口旅游扶贫开发的构想,最后制定了旅游扶贫的开发策略,即政府引导与扶持、突出特色、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搞好旅游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古村落旅游是我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之一,其资源内涵丰富、吸引力强,产品结构和特色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重点分析了我国古村落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保护现状.分析认为:古村落旅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旅游产品不成熟、旅游规划水平低、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经营管理体制混乱、旅游宣传不足、旅游意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短缺等方面.依据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所获基本数据,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古村落旅游为例,提出了对古村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尤鑫  戴年华 《江西科学》2010,28(6):866-870
通过调查国内外观鸟生态旅游和鄱阳湖鸟类野生动物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解析鄱阳湖观鸟旅游在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下的开发建设前景,合理科学地提出开发鄱阳湖观鸟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依据和具体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为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是江苏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天目湖休闲生态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足,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宁夏旅游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沙湖16a来的水质变化特征,结合旅游人数的变化特点进行了趋势分析,发现综合污染指数与旅游人数相关,基本变化趋势一致,结果显示,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水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个别污染物更应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宁夏沙湖旅游区应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并提出了一些基本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行为调查法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的空间内容研究,即对旅游区资源类型与景观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现状与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目标市场与地域吸引范围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论提出构建生态旅游系统示范区、大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形象标志景区带动旅游景点的整合营销等6点有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为类似干旱区大型湖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南湾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造景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南湾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象与气候、水文、生物,及由这些要素组成的这一独特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风景又是这一独特地域综合体景观形态的表现。自然环境制约人文景观,又是人们旅游活动的一个主要观览对象。它对于进一步开发这一地区旅游资源的种类,组织制定和实施开发旅游规划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ArcGIS和地理集中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数理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将2004、2007、2010和2012年4个时间段A级景区的数量进行对比,并将新增景区与交通干线、重要水系进行叠置,动态分析 A 级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A 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分布,空间结构上呈多核-边缘结构,等级规模上为纺锤型结构,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的分布态势,时间上呈现沿交通干线和主要水系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邛海湖是四川省第二大高原性湖泊,邛海湖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在此栖息生存的鸟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报导了国家4A级风景区邛海湖湿地现状、湿地鸟类的种群数量及其组成,对邛海湖湿地及其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实施旅游名牌战略的意义入手,分析了镇江“北湖”风景区的区内优势条件,并以此为例,着重阐述旅游名牌战略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规模经济效益、政府主导和以人为本的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东平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相关的气象因子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根据人体舒适度计算公式,得出了东平湖区极端人体舒适度指数,给出一年中最适宜的旅游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