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陈华 《华东科技》2005,(9):18-19
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1997年中国电信、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银行业也将驶上海外上市的快车道。上市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涉及到一些行业的整体改造,而且改制也越来越彻底。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谢国忠认为:“中石油、中石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证券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规则和特点,其中并无绝对好坏之分,只能说对某个企业而言,应选择最适合该企业目前阶段和未来发展的市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创立和开放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开创之初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因此,对广大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来说,赴海外寻求上市融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从第一家中国企业——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挂牌上市以来,迄今为止,仅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就已经超过150家,集资额超过1140亿美元。而根据业内人士的估计,未来香港市场上内地股票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香港2002年股市集资额有超过50%的额度是来…  相似文献   

3.
选择中介机构是国内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与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关键一步。国内香港创业板证券市场研究咨询与上市策划专家王铁军先生提醒企业应从以下方面请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秦锐 《科技智囊》2006,(7):54-58
目前在中国,上市实行核准制,使众多有发展前景,有较好业绩又急需资金扩展的优良企业难以实现股市集资的愿望。据有关报道统计,中国有3000多家企业希望上市,但每年能够在中国上市的企业不足100家。由于政策限制,民营企业更难争取到上市机会。再者,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相对很小,实在也难以照顾到国有中小企业,更不用谈民营企业了。随着中国企业家对海外资本市场的逐步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尤其是具有世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经验、国内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兴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国内金融业特别是证券业的发展格局以及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笔者认为,在香港加紧建设“二板市场”(即所谓的“创业板市场”)的同时,中央政府必须考虑尽快建立大陆的“二板市场”。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上市资源过度流失的必要举措。一、“二板市场”的含义及海外主要“二板市场”的概况“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一般业内人士把我们所熟悉的主要为一些较大型及基础较佳的公司筹集资金的证券市场,如纽约…  相似文献   

6.
小庭 《华东科技》2004,(11):14-15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拓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长 久以来,我国企业往往依靠银行贷款获取发展资金,而在资本市场成熟的工业化国家,稍具规模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可以通过上市的方式获取资本,从而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虽然国内证券市场有了长足发展,但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跻身沪深证券市场也并非易事。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着经济金融开放程度迅速提高,上市融资正在成为国内企业日益感兴趣的话题。如何能够踏入上市融资的“快车道”?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认为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还有一些迫切需…  相似文献   

7.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面对陈湛这样—个性情中人,突然很想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他送别。他说他又要走了,而且在中国直销真正开放前不再回来。从安利到天狮再到美罗国际,从海外到国内、从国内到海外,陈湛的直销之路就一直这样曲折前进着,这样的经历也几乎让他变成了一个标准的海外直销人。回来两年多,他已经有些看不懂中国直销业了,他觉得中国直销业的糟糕情况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想象,他甚至认为中国的直销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因此,陈湛再次选择了从国内到海外,不仅是出去“取经”,而且要“修庙赚钱养和尚”,他试图找出一条中国直销企业可以遵循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梁言 《华东科技》2002,(8):36-37
在“2002年中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高层论坛暨海外上市与融资”的研讨会上,来自香港、美国纳斯达克、伦敦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上市部在北京竞相向中国企业抛绣球,推介他们各自的市场。虽然伦敦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不同意四家交易所是在竞争,但是从美国纳斯达克中国区总裁黄华国所提供的数据看,除法国和香港以外,世界其他交易所的IPO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四家交易所同时看好中国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9.
1、国内证券市场:近期中小企业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的数量增多、进程加快。另外,将来计划推出的创业板市场更为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道。2、香港创业板市场:香港证监部门目前仍积极鼓励内地民企、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02,(8):12-12
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充实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内涵 自1993年第一家H股公司在港上市后,目前已经有150多家H股及红筹公司在香港的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占有香港证券市场大概25%的市值,平均每天的交易金额达到香港市场成交量的31%。 更为突出的是其历年融资量高达7000亿港元,占同期香港证券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上市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热情也与日俱增,海外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热捧中国企业新股的热潮。然而,国外真的"遍地黄金"吗?业内人士指出:境外上市的道路并不平坦,中企"出海"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肖昕 《创新科技》2010,(3):24-26
<正>1999年裕兴电脑在香港成功上市,拉开了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国门融资发展的红筹上市之路,并成为海外上市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尚未完善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也不断与时俱进,并且多次  相似文献   

13.
对投资者来说,中国的药品行业既充满了风险,也充盈着成功的希望。眼下最好的投资处方或许就是谨慎二字。今年已有大批中国药品企业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今后这一队伍还将不断壮大。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对新增资本的渴求,也表明海外投资者希望通过更多渠道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  相似文献   

14.
企业海外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不仅能弥补企业改革的短缺资金,而且可使公司结构通过海外上市而获得国际认同的规范化,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接触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评估企业业绩的标准,促进企业早日实现国际化经营。此外,还能使国内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经受很大的锻炼,在与国际标准融合方面实现跨越性进步,进而有利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自1993年,我国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至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3家公司在海外上市,共筹集资金100余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市场期待已久的《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与监督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经国务院批准,近日已由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这表明赴港上市已有正规程序可循,从而为境内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铺平了法规之路。 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去年底就内地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监管合作事宜,在京签署了换文。中国证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2000年以来我国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网络概念股票。股票开盘首日涨幅就达到了88.56%。上市4天后,股价涨至发行价的两倍,成为3年来纽约市场上表现最好的新股票。受携程网上市的刺激,国内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掀起一场新的上市潮。有消息称,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目的地主要以香港、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为主,这其中又以香港为首选。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称,预计今年将有10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将筹集约129亿美元。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上市应该注意什么、上市之后又该做何打算以及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令中国网络业者趋之若鹜的美国纳斯达克股市近期大起大落,尤其是4月17日的黑色“星期一”给梦寐以求到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业者浇了一盆凉水。此间业者认为,美国股市近期的暴跌很可能使国际风险投资趋于冷静谨慎,“阴虚火旺”的网络炒家们该去去火了。 近半年来,国内网站到海外上市成为媒体最热门的话题。确实,纳斯达克太诱人了,到去年9月底,全球有192家科技和网络企业在那里上市,募集资金140亿美元。以中国企业为例,前有中华网的风光威仪,轻而易举募得8400万美元;近有新浪网的梦想成真,虽生不逢时  相似文献   

18.
一个海外上市的话题引起了两位经济学家的争论。由于看法大相径庭,4月7日的中国风险投资一个分论坛上,曹凤岐和吴晓求你来我去地打起了“舌战”,偌大的会场弥漫着一股“火药味”。随着2005年建行和百度海外上市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向了海外,经济学家们也参与这场讨论。不过,更多的专家表示,过多争论海外上市无益,最根本的还是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改革。经济学家的争论曹、吴二人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鼓励企业海外上市。尽管这一动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拉开序幕,但真正形成潮流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有资料显…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份以来,韩国证券市场上的一系列动荡和变革,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韩国负责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部门——韩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政经济部的主要负责人先后被捕,原因是他们收受一些急于上市筹资的公司的贿略,进而违规地支持这些公司上市。与此同时,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另外6名负责人也被迫辞职。一时间,韩国证券市场丑闻迭出,备受困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一大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企业如何把握机遇,紧跟国际步伐,实现国际化?2003年7月17日-19日在北京召开的“2003年海外上市与香港.新加坡资本市场对接峰会”上,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原中国证监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周道炯先生,就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做了精辟独到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