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H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抗-HEVIgM、抗HAVI gM、抗-HBCIgM及抗-HCV,同步检测肝功能。采用仪器为COBAS,FARAⅡ型自动分析仪。结果单纯戊肝(HE)29例,同时感染甲肝(HE+HA)18例;重叠感染乙肝(HE+HC)2例;重叠感染丙肝(HE+HC)2例,甲乙戊三重感染(HA+HB+HE)6例,乙、丙、戊感染(HB+HC+HE)1例,重症肝炎全部在重叠感染组。结论:与HE及HE+HA相比,重叠感染组的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肝炎专家委员会将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分为肠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和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BAH),并分别将引起二者的病毒命名为PT-NANBH病毒和ET-NANBH病毒。在1989年的东京国际肝炎会议上将PT-NANBH病毒和ET-NANBH病毒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  相似文献   

3.
目前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现已知丙型肝炎(HC)是波及全球的传染病。在输血后的肝炎中,80~90%是HC。在散发的非甲非乙肝炎中(NANBH)50%以上是HC。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现代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同时,也是肝炎等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中病毒性肝炎尤为重要。该病发病人数.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占第二位。对此,防止通过血液传染肝炎,是检验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据报道,在广泛采用灵敏方法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乙肝疫苗应用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输血后肝炎,已明显减少。目前认为,大部分输血后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有关。据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报道,这些国家中,因输血而引起的丙型肝炎达80%。1989年,国际非甲非乙肝炎会议正式命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分型、临床特点及预后,对我院1990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的60岁以上的病毒性肝炎(称老年人肝炎)共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40例年龄在59岁以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比较。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老年人肝炎130例,男92例,女38例,60~69岁80例,70~79岁44例,80岁以上6例。收集同期18~59岁140例肝炎作为对照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1]。 (2)方法:所有观…  相似文献   

6.
人与动物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 ,发现了一种在临床症状上类似于甲型肝炎的非甲非乙肝炎[1] 。 1990年Reyes[2 ] 等首先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该病毒的基因克隆。 1998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 ,正式将此型肝炎及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 (hepatitisE ,HE)和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Evirus ,HEV)。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致病因子 ,本病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1%— 2 %的美国或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志愿献血人员血清中呈HEV抗体阳性[3 ] ,而且也从发达国家本土病人中分离出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和生物物理所唐宏、陈新文研究组利用免疫系统完整的小鼠,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丙肝病毒(HCV)持续感染、完整反映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动物模型。该模型不仅为揭示丙肝的致病机制提供了迄今最先进的材料,还将从根本上推动丙肝防治的疫苗和药物研发,相关研究成果8月27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近几年来公认的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原体,由输血引起的HCV感染急性期抗HCV阳性者70%—80%慢性化,继而转化为肝硬化,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癌(1)因此,HCV的感染研究和献血员的筛选受到了广泛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1机关干部、教师、工人、职员等正常人血清、其中男性897例,女性803例,年龄18—65岁。2检测方法2.1抗HCV检测,EIA法,采用上海科华公司体外用试剂合,严格按说明书规程操作。3检测结果3.1总检测人数96/1700例,阳性率5%。3.2男性总人数58/897例,阳性率占6%。3.3女性总人数28/8…  相似文献   

9.
儿童病毒性肝炎1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 16 6例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感染 12 7例占 76 .5 1% ,其中 HAV感染 4 8.8% ,HBV感染 16 .2 7% ,HCV、HEV感染均为 2 .4 % ,CMV感染 6 6 .3% ;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 39例 ,占 2 3.4 9% ,其中双重感染 2 1.6 8% ,三重感染 1.81% ;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均未检出 HDV、EBV感染。急性肝炎 15 1例占 90 .96 % ,其中黄疸型 111例占 6 6 .6 1% ;淤胆型肝炎 7例占 4 .2 1% ;慢性肝炎 4例占 2 .4 1% ;胆管闭锁 1例占 0 .6 % ;重型肝炎 1例占0 .6 % ;肝硬化 2例占 1.2 %。甲型肝炎以 1- 3月发病居多占全年的 4 3.32 % ,急性肝炎均痊愈。结论 :1岁婴儿以 CMV感染为主 ,2~ 5岁以后以 HAV感染为主 ,甲肝、丙肝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均与 HBV有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6年─1995年孙吴县疫情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并探索其防治措施,旨在指导防病工作,降低肝炎的发病率。1、发病情况孙吴县1986──1995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总的看,1990年以前呈上升趋势,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发病率如表1。2、流行特点只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共出现一次大高峰;持续三年。1988年至1990年,发病率最高1989年为210.44/十万,以后逐年下降。一年四季均有肝炎病人发生,我县每年发病高峰月份为7—iZ月份,儿童发病占全年病例的38石96-73.5%,平均为54.29oh。我县肝炎发病一般呈…  相似文献   

11.
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唐永煌,童福易,肖锡昌(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科,510630,广州)关键词:重症肝炎,肝肾综合征,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12.6病毒性肝炎虽大部分可以治愈,但仍有小部分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检测标准已经明确,检测方法和手段也已经较成熟。但我院在1995~1997年住院的肝炎患者中有2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虽经努力,仍未能明确其病原类型,文献中有关此类病例报告亦较少见。为探讨这些...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导致输血后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感染常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在细胞内和动物体内复制能力很差,没有理想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丙型肝炎目前尚无疫苗,还有很多病人在等待治疗。研制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以控制HCV感染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丙型肝炎疫苗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用核酸疫苗作首次免疫,用多肽疫苗或树突状细胞疫苗作加强免疫,不但有预防作用,而且有治疗效果。核酸疫苗将为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未明确列出抗HEV-ⅠgM、抗HEV-ⅠgG等的临床诊断价值。1998年10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上仍未对此进行修订或明确。为探讨血清学检测在成型肝炎诊断上的价值,对1996年1月至1998年7月我院住院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一系列检测,其中57例诊断为急性成型肝炎,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1996年1月至1998年7月我院住院的急性成型肝炎病人57例,其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庚型肝炎(HGV)感染状况及其致病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11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中抗-HGV、抗~HAVIGM、HBV—M、抗-HCV、抗-HEV检测.结果:庚型肝炎病毒多以重叠感染为主.结论:HGV可持续存在,重叠感染不加重病情,反而减轻.  相似文献   

16.
HCV基因分型与血清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CV血清分型和基因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HCV血清学分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型特异性PCR法。结果 1.血清学分型率为52.38%(88/168),其中血清1型阳性率为48.86%(43/88),血清2型阳性率为34.09%(30/88),血清(1+2)混合型阳性率为17.04%(15/88)。基因分型率为54.17%(91/168),其中基因Ⅱ型阳性率51.64%(47/91),基因Ⅲ型阳性率为31.86%(29/91),基因(Ⅱ+Ⅲ)混合型阳性率为16.48%(15/91)。结论 兰州地区HCV以血清1型即基因Ⅱ型为主,其次是血清2型即基因Ⅲ型以及血清(1+2)型即基因(Ⅱ+Ⅲ)型。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学十年甲型肝炎发病情况回顾分析刘成华肖能惠(校医院)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传染病中常见的多发的病种.而甲型肝炎(甲肝)在人群中传播快,甚至可以引起暴发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各地均有发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亦是肝...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感染有无致病性,利用GBV-C/HGV不同基因区序列设计并优选出5套引物,建立起灵敏、特异的HGV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方法.应用此方法对临床上诊断为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按照其血清中HGV RNA的阳性与否分组,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单独HBV或HCV感染的肝炎患者与混合HGV感染的肝炎患者的血清肝功能异常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混合感染HGV后,未发现加重HBV或HCV感染的肝功能异常程度,不支持HGV有明显的嗜肝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猪瘟病是由猪瘟菌(Phriculariagrisea)引起的我国水稻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凝集素是一组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糖蛋白,植物中的凝集素有两种可能的功能较引人注目:一是作为植物和微生物共生的介导物,另一是保护植物抵抗病原体[1].关于植物凝集素抗真菌的报道不少[2],但尚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常规肝功能检查缺之特异性,病原检查又因受报告时间的影响,故常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误诊的153例作一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1.1其他疾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52例,其中胆囊炎、胆石症15例,伤寒14例,药物性肝炎8例,肺炎5例,胆道蛔虫症3例,血液病3例,肝癌2例,心衰2例。1.2病毒性肝炎误诊为其他疾病10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2例,消化不良、肠炎14例,伤寒12例,胃炎、胃溃疡8例,药物性肝炎8例,胆囊炎胆石症6例,胆道蛔虫症6例,不明原因发热5例。2诊断标准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