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海德格尔的哲学方法论是将现象学与解释学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存在论解释学。第一,作品存在决定了器具因素、物因素,而不是从物到作品的传统思维路径,这奠定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地位。第二,作品存在的本质是真理的显现,发生方式是:建立“世界”,制造“大地”。“世界”是意义呈现,“大地”是物质栽体,形上形下的抗争是真理的开显。第三,作品的存在决定了创作和接受是一体两面的,它们共同构成作品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试论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新海 《工程与建设》2006,20(5):435-436,439
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念,实行对建筑作品的优化,保障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不仅是评判建筑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尺度,而且也是能否促进国民经济合理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开源软件是一类开放源代码,崇尚知识共享,并允许用户对其进行修改和再发行的软件。由于和传统计算机软件开发模式的不同,很多人对开源软件的版权定性及权利归属的认识仍处于混乱状态。对于开源软件的著作权归属,不能简单将其归类为合作作品,也不能将其误解为汇编作品。大多数时候,由于后续开发作品是先前作品的进一步改进或创新,将其视为改编作品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4.
卜小恬 《科技信息》2011,(18):I0131-I0131
《奔跑吧,梅洛斯》是太宰治中期作品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梅洛斯,国王,赛里努蒂鸟斯,而梅洛斯是第一主人公,本文试对作品中的梅洛斯的人物形象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诸多作品之中最为评论家所推崇的一部。它体现了丰富的文学内涵,并代表了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重读这部作品,要回归到它的本质,即对幻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幻想在地理的错置下走向凋零。同时,作品中随处可体现的“暗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乔治·爱略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对道德的关注一直是其作品的一条主线。本文以爱略特的道德标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作品和个人生活,阐述她在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论述爱略特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7.
帅志刚 《科技信息》2009,(16):259-260
新编《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80年代发表的民族声乐作品,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原曲调改编创作而成,是一首民族地域风格极浓的作品,在我国流传极广、影响极深。本文对该作品历史背景、音乐风格、作品结构和歌曲的艺术表现进行了阐述分析,对作品中女主人公孟姜女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分析与探究,藉此帮助读者了解这首感人的民歌。  相似文献   

8.
李煜是南唐末代帝王,也是开一代词风的的代表性人物。其前期作品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作品意境深远,风格沉郁苍凉,具有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法国导演雅克·贝汉至于我,对于其个人的喜欢较之其作品似乎要更甚,而在此还是要关注他的作品,这样的一种关注只是一种关注,并无其他!作品《迁徙的鸟》其所引发的人类对于我们身边环境的思考是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和启发的。本文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化自由、多义性平等等特点进行分析,并深入到人文范畴去解渎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写他们自己部族的故事,因而更真实也更有情怀。但专门的地方史和作品的叙述方法可能会使作品和读者产生一定的隔阂。《脱列府的终极迁徙》是一部关于哈萨克族部落的故事。作品以新中国成立之时新疆的动荡为背景,讴歌了少数民族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本文是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于作品的叙事方式表达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素材,通过有规律的组合音响运动,诉诸于听觉,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受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从而产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的积极的审美活动.了解作品、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是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王君 《科技咨询导报》2008,(19):164-164
远藤周作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其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寓意深远,以罪恶和救赎为题旨,内容多涉及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本文以其早期作品《黄种人》为中心,通过对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分析,来探讨东西方精神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纳张元是云南大理彝族作家,他的作品因创作风格的与众不同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在此从纳张元本色化的语言入手,分析纳张元作品中的本色化描述语和本色化对话语,进而分析纳张元作品的语言特色及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付燕 《奇闻怪事》2010,(10):24-25,33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对戏仿作品的侵权认定及责任追究并无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的缺位使得戏仿作品始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要构成戏仿,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深受戏仿作品受众熟悉的原作品,该原作品可以是一部影视作品、一部文字著作,本文就戏仿作品侵权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无主题”论,指出主题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并对作者、作品、读者和主题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比较客观地揭示主题是多样的,任何文章,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体现出主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国人喜爱。通过走入作品,全面熟悉作品;走出作品,正确处理作品的技巧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处理,能够更好地突出,体现个人的独特的演唱个性魁力。  相似文献   

17.
“自我”是文学中的重要话题,作家刘恪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自我想象和自我形象。他的早期作品展现的是积极的行动的主体;先锋写作时期是孤独的抒情者的自我形象。从外而内的自我的嬗变充满偶然,也有必然原因,既是他的主动选择,也是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刘恪的精神肖像在其作品中隐现,也将成为文学史里的界碑。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它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内容——儒释道在思想上初步融合的过程。江淹的作品正体现了儒释道三者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具有比较自觉的意识。纵观江淹现存的作品,其中的儒家倾向非常明显。如忽略此点,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江淹作品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成就。我们从确凿的史料出发,论述江淹作品儒家倾向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歌唱的二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41-142
声乐表演是赋予作品生命的二度创作,是把作曲家、欣赏者的主体心灵与生命的韵律连接起来的中介,如何做好歌曲的二度创作,首先必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品;其次要认真分析作品;尊重原作;最后要不拘一格地进行声乐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文学批评除了应探讨共时性的形式、结构等因素外,还应考察文学作为历史产物,在特定历史阶段获得其定性的特性。针对过去的文学作品而言,应结合到作品写作年代、作品所叙述的年代的特征来看;对当代作品而言,历史化则意味着它们有着历史因素的沿袭,是过去历史的延伸,成为再影响未来文学的因素,历史化是一个过程,它伸向过去,也指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