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综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及技术方法,探讨了GIS支持下,叠加分析、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的各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应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4-21
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炎热,人们要求避暑的愿望强烈。选取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为一级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海拔、坡度为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总面积27 264.48km~2,占重庆市总面积的33.09%,适宜避暑区域面积较多,其中最适宜区域面积12831.24km~2,较适宜区域面积8 180.86km~2,一般适宜区域面积6 252.37km~2;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空间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山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分别占适宜避暑区域总量的50.65%和37.71%,大都市区仅占11.64%。 相似文献
3.
浅谈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已经广泛用于区域规划和评价的过程中,极大地加快了规划建设的速度。但是,随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广泛应用,它的缺点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简述了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大连市金州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常用模型,以大连市金州区为例,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包括评价单元的划分、选择评价因子及确定权重、确定评价模型及评分等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灾害和土地用地类型等影响建设用地适宜性的指标,构建了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集成DEM、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实现了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今后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为研究区域,针对不同土地类型,综合分析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状况,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对西樵镇进行不同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并将结果划分等级,以此确定土地资源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地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揭示了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自然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研究表明:广东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29.6~91.2之间,整体格局是中部人居环境指数较高,往南和往北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比较适宜区的分布面积最广,占全省面积的67.46%,相应人口最多,占全省人口的71.07%;一般适宜区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8.8%,相应人口占21.54%;高度适宜区面积占2.97%,人口占7.32%;临界适宜区面积、人口占比均最低,分别为0.77%、0.07%。地形起伏大是粤北的共同限制因子,水热匹配状况差是湛江、茂名的主导限制因子,地被覆盖稀疏是珠三角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部分一般适宜区同时受多个自然因子限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规划布局的基础,为城镇用地提供参考和依据.评价过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设定最为关键,是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根本差别.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地形和地质条件.我国近年大量开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呈现以下特点:评价尺度以县市为主,并呈变小趋势;研究重点由平原转向山地,更加注重生态;新的评价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视角不断出现,多因素综合叠加模型得到最广泛应用;评价因子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多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GIS广泛用于评价中,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精度.总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越来越成熟,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西溪南村的选址、空间布局,结合人文环境、经济需求,应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以及统计数据,利用ArcGIS数据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对研究区域的用地建设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溪南村高度适宜建设的用地面积为3.92 km2,集中分布在村落北侧;中度适宜建设的用地面积为6.76 km2,分布村内道路通达处;低度适宜建设的用地面积为21.56 km2,呈斑块状分布在西溪南村中;不适宜建设的用地面积为56.14 km2,成片分布在村落中心、东南侧和丰乐河中心绿地。由于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的限制,西溪南村用地建设适宜性较低,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乡村发展方向,应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参照FAO土地评价体系,对漳州市12865个评价单元进行评定,在GIS支持的建库技术下,分别球得各宜类和适宜等的面积,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各类适宜性土地的质量,并提出了各类土地的用地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建立了基于栅格地理数据和细胞自动机的城市数字进化仿真的演化模型。该模型能根据一段时期内的地理信息数据,挖掘和发现城市的发展变化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周期规律,并且能够对城市的发展变化进行模拟,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段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4(4):471-473
分析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社会环境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方式的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其两大环境相互结合的相互作用方式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社会环境协谳与持续发展的适宜方式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永续利用,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83-187
在简述帧中继网络的产生发展、应用特点以及组网方式地基础上,通过具体试验实例给出了基于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实现帧中继网络连接和参数配置的方法,并利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模拟帧中继网络信息通讯过程,描述了如何利用对帧中继地址字段DLCI的识别,实现帧中继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的信息通信.通过实验分析说明了基于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的帧中继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算法融合图像质量差、清晰度低、损失图像包含信息的弊端,提出一种新的云计算环境下大数据视频图像的尺度空间融合算法,介绍了尺度空间理论。通过具有平移不变性特征的提升静态小波变换算法对云计算环境下大数据视频图像进行尺度空间融合,对待融合图像进行提升小波变换分解处理,获取不同尺度空间下的低频子带系数与高频子带系数。针对低频子带系数与高频子带系数给出各自的融合方案,获取融合图像的提升静态小波变换系数。通过提升静态小波逆变换获取最终的融合图像。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所提算法的融合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主观融合效果好,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对融合图像进行评价,发现所提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清晰度、质量佳,不会损失图像包含信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教学的深入开展,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正逐渐受到关注。强调要重视网络学习引导环境的建设,分析了网络自学学习引导环境的设计理念,构建了一个学习引导环境模型,并对其核心模.块展开讨论,旨在为促进网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提供一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桌面环境的原理,并给出基于Qt/Embedded的桌面环境图形化界面的中文化解决方案,同时论述在嵌入式Linux上的桌面环境的设计实现,并成功构建了一个嵌入式图形化中文操作系统.通过对此桌面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可以方便地应用于智能手机以及其它需要良好人机界面的设备上. 相似文献
19.
魏建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5-240
浙东宁绍一带为古越国核心区,汉代起这里出现大量烧制成熟青瓷的越窑,且在汉宋千余年间持续发展.分析了浙东越窑制瓷业集群发展的区位和自然环境,认为当地优质的瓷石矿产分布是越窑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方便的河流运输和丰富的植被分布成为越瓷生产的前提条件;江南独特的人地关系是越瓷装饰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