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不顾苏联的强烈反对,坚持其“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继续从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新技术的探索研究。与此同时,自1985年9月以来,已经两次成功地进行了从飞机上发射反卫星拦截器的试验。小型非核拦截器的成功反映了当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向,而反卫星武器的常规化也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原定在10月底前要从F-15战斗机上首次发射的沃特公司的反卫星武器,其二级火箭所携带的微型寻的飞行器计划在第二次或第三次飞行试验时再发射。这种极高速的微型寻的飞行器是一个长30.5厘米、重约为  相似文献   

3.
美陆军第5次成功地试验了其空间反卫星武器,但是为了遵守国会反对向卫星发射导弹的禁令,试验时利用一颗远距离的星星作为“目标”。 据五角大楼说,到目前为止,F-15战  相似文献   

4.
反卫星武器研制状况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美、苏反卫星技术途径和武器发展进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苏联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和美国的F-15机载反卫星导弹及动能、定向能反卫星武器技术方案,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推断了今后的发展势态。本文还对美、苏关于反卫星军备控制条约谈判的态度和立场进行了剖析。最后,对我国如何加强空间防御,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卫星技术发展计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五角大楼有消息说,研究对付苏联反卫星武器的有效对抗技术和生产美国“不能作廉价交易”的有效反卫星ASAT的费用开始上涨,这给计划管理人员和用户带来了一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评估智能卵石(Brilliant pebble)做为反卫星武器的能力的数学公式。对智能卵石攻击同步轨道卫星的想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本文的计算说明了智能卵石也是具有攻击高轨道卫星能力的反卫星武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这里所说的空间目标主要指有固定轨道的卫星或空间平台。拦截器指动能拦截导弹或其它类型的反卫星制导武器。战斗部是非核的,包括破片杀伤、直接碰撞和其它形式  相似文献   

8.
据研究战争、革命与和平问题的胡佛研 究所一篇专题报道,苏联已经形成一种分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BMD),与美国弹道导弹可能达到的能力相比,苏联要领先许多年。 苏联的战略防御体系包括反卫星武器,反弹道导弹,12,000个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其中一部分可用作反弹道导弹),4,000  相似文献   

9.
空间攻防对抗体系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空间攻防对抗体系涵盖的内容,并对先进仿真技术、空间攻防对抗体系建模技术及其仿真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典型的空间攻防对抗仿真平台。研究过程中重点对空间攻防体系总体模型、空闽信息及信息对抗仿真模型、导弹武器突防仿真模型、空间导弹拦截系统仿真模型、反卫星仿真模型、空间攻防体系评估技术、仿真系统实现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未来卫星发射需求急剧增加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多颗卫星协调发射中心和发射时间变得日趋困难。为解决大量卫星发射任务的协同规划问题,以发射成本最少、发射失败概率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中心多卫星发射任务协同优化的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的多目标优化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 NSGA II)框架,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提出了发射中心选择的整数编码方案,给出了基于启发式搜索的发射时间规划解码算法,并设计了染色体质量检查与修正算法。基于中国现有的4个卫星发射中心和可能面临的6类发射任务,设计了包含10颗卫星发射任务的小规模案例和30颗卫星发射任务的大规模案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多中心多发射任务协同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多导弹协同作战条件下,协调不同导弹发射平台之间的导弹发射顺序,避免导弹飞行初段弹道的相互干扰,快速计算所有导弹的发射时间变得十分迫切和异常困难。为解决多导弹协同发射时序规划问题,以最小化完成导弹发射任务的最终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导弹发射时序协同规划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快速启发式算法,给出了发射时间求解算法及基于空间压缩思想的可行解进化策略,可辅助指挥员快速生成导弹发射时序方案。以30枚导弹协同发射为案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方法能有效解决多导弹协同发射时序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计划在Malstom空军基地设置单一的发射控制设施,用于控制小型洲际弹道导弹(SICBM)的发射,而民兵和MX则采用多发射控制中心的做法。 采用不加固的SICBM中央发射控制设施的意图在于减少发射控制人员,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发射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车载倾斜发射装置发射过程中动力学响应情况,以有限元软件和多体动力学软件为基础,建立某型导弹发射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燃气流作用、液压缸变形、发射车架变形、发射转台变形以及发射箱支架变形等因素对发射装置动态响应的影响,获得各种因素对发射箱下沉量的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刚柔耦合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过程,为发射过程扰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际电磁推进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当前的发展状况、研制成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电磁炮用作武器特别是防御武器的优点及发展成新一代防御武器的可能性。文章具体分析了电磁炮用作防空、反装甲、反战术导弹、反卫星和反弹道式战略导弹等武器的可行性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分析了电磁推进技术在发展航天事业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作者认为,随着电磁推进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火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远程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仿真是进行远程多管火箭动态设计和提高武器系统性能的前提。对某简易控制远程多管火箭发射与控制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建立了远程多管火箭刚弹耦合的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和发射动力学方程。在远程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远程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数值仿真系统。对远程多管火箭在发射过程中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得到了试验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先进战机在大机动条件下需要实现导弹的内埋式弹射发射,战机大机动发射时导弹弹射分离参数偏离理想设计值,威胁导弹与载机的分离安全。采用理论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战机大机动下的导弹发射动力学进行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和柔性多体系统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并考虑发射系统刚柔气液耦合特性,建立了载机大机动条件性下的导弹弹射发射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载机大机动时的离心力和科氏力对导弹弹射分离参数的影响。最后,通过发射试验进行了实际验证。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离心力有利于发射安全性,科氏力对发射安全性具有负面的影响,大机动发射时须考虑科氏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种用于下行传输的特征波束发射分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射分集要求不同发射天线的信道衰落是相互独立的,而作为智能天线核心技术之一的特征波束形成则需要利用发射天线之间的相关性来实现,它可以将衰落相关信道转换为相互独立的衰落信道。将发射分集技术和特征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研究了一种用于下行传输衰落相关信道的发射分集实现方案。利用空域协方差矩阵的特征矢量作为空时码矩阵的加权因子,即利用相互正交的特征波束来承载空时码。载有空时码的特征波束可以选择空间能量最集中的方向发射信息,从而提高了发射分集在衰落相关信道中的传输性能,降低了系统实现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方案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群的组网发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受到技术可靠性、发射场容量以及测控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为确保导航系统建设进度、保障系统运行效益并减少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组网发射前需进行综合的风险分析.围绕一箭多星发射方式的选择,通过建立可靠性和风险分析框架来处理其所带来的风险,不同的发射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可靠性、资源消耗和所得收益,对一箭多星发射方式的比较,为权衡选择结果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进一步考虑发射方式的技术可靠性和其他约束的影响,对不同发射方案的表现,特别是对本文新提出的组网可靠性指标进行仿真分析,最后从多角度利用ER方法综合进行卫星组网发射方案整体性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一种地地导弹发射控制的LAN网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某型号导弹发射控制各装备的仿真模型,利用微机局域网(LAN)建立了导弹发射控制的分布式超实时仿真系统,在室内再现了导弹发射控制的全过程,为研究和评估导弹发射控制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从而也为改进和提高导弹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潜艇带速水下垂直发射导弹过程中导弹所受到的流体动力特性、弹体与弹性密封环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水下动机座垂直发射导弹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导弹仿真耦合算法,给出了弹道仿真算例。为导弹垂直发射弹道控制、发射安全性评估、导弹与发射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