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1,4-丁二醇、己二酸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聚'(己二酸/丁二醇-co-己二酸/乙醇胺)(PBEA)预聚体,再以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TBC)为扩链剂对其进行扩链,合成出了高分子量的聚酯酰胺。研究了预聚体分子量、扩链剂/预聚体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扩链反应的影响。在扩链温度为220?℃,预聚体的分子量为1700左右,扩链剂/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时,扩链效果最好,所得PBEA的特性黏度达082dL/g。并采用GPC和DSC分别对扩链前后的聚酯酰胺的分子量和熔点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分子量成倍增加,而熔点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文中研究了端羟基聚d ,l-乳酸及d ,l-乳酸-ε-己内酯共聚物预聚体的合成方法以及反应温度、单体比、催化剂用量等对预聚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体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LA) /n(CL)=8/2, θ=195℃ ,催化剂质量分数0.3% ,还原剂质量分数0.1 % ,总反应时间31h。在该反应条件下可合成出结构明确、酸值较为理想、可满足进一步扩链要求的端羟基预聚体。并用羟值分析和GP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个采用 N-甲基吡咯酮-氯化钙为溶剂,由对苯二胺与对苯二甲酰氯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制造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单体克分子配比,单体纯度、体系中水分,氯化钙浓度、聚合初始温度、聚合时间、单体克分子浓度,添加剂及搅拌等因素对聚合体分子量的影响。制得的聚合体可用于纺制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均聚共水解的方法,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a2CO3为水解剂,β-二酮为配位剂,复合引发体剂体系下,制备了高分子量速溶型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单体、引发剂、配位剂、pH值以及引发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引发剂、配位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0.005%、0.05%,pH值为10.5,引发温度为15℃时,得到水解度为25%左右,重均分子量为1 900×104以上的高分子量速溶型阴离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5.
由羟基香茅醛合成了多元醇3,7-二甲基-2,2-二羟甲基-1,6辛二醇并由它合成了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羟甲基-二(6-甲基-5-羟基)-2-庚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单体以及它的预聚体,并用其来改性酚醛环氧树脂F-44.利用红外光谱对多元醇。螺环单体及预聚体进行了表征.依据DSC测试结果确定了固化温度: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了固化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预聚体的加入提高了酚醛环氧树脂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6.
文中研究了端羟基聚d,l-乳酸及d,l-乳酸-ε-己内酯共聚物预聚体的合成方法以及反应温度、单体比、催化剂用量等对预聚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体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LA)/n(CL)=8/2,θ=195℃,催化剂质量分数0.3%,还原剂质量分数0.1%,总反应时间31 h.在该反应条件下可合成出结构明确、酸值较为理想、可满足进一步扩链要求的端羟基预聚体.并用羟值分析和GP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料中的泥对聚羧酸减水剂(PCE)分散作用的影响,并合成聚合物降低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作用.方法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链转移剂,合成一种低分子量的丙烯酰胺聚合物(PAM),并测试了不同含泥条件下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以及水泥的流动度,确定PAM的合理配比.结果自制的聚丙烯酰胺可明显改善泥对减水剂吸附,在细骨料含泥质量分数为5%、减水剂掺量为0.3%、水灰质量比为0.29条件下,PAM的最佳掺量为1.2%,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可明显降低.结论泥与水泥相比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较大,蒙脱石对于PCE的吸附导致减水剂失效;PAM与PCE之间存在吸附竞争,PAM可优先吸附,有利于水泥流动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塑料-玻璃粘接用UV固化胶粘剂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活性单体、预聚体及偶联剂对UV固化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体积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单体A、偶联剂B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芳香族聚氨酯预聚体胶粘剂体系的粘接强度较高,活性单体官能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所研制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可达5.98MPa,体积收缩为3.67%,在可见光区透光率为97%,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8.02℃。  相似文献   

9.
以天冬氨酸(A)和谷氨酸(G)为单体,在1,3,5-三甲苯(TB)和环丁砜(SUL)混合溶剂中,分别进行两者均聚及共聚反应,考察了溶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率、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和13C-NMR 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TB含量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产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增加。但催化剂用量过多和反应温度过高对聚合是不利的。天冬氨酸的反应活性大于谷氨酸,两者可以进行共聚反应,产率、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随单体配料中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A/G配比下得到产物的GPC谱图曲线为较窄的单峰分布,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MWD)从1.34到1.87,数均分子量(Mn)范围从6000到11900。  相似文献   

10.
由三羟甲基丙烷合成了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羟甲基-3',9'-二乙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单体(体积膨胀率+3.04%)以及它的预聚物,并用其来改性环氧树脂B-63.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对螺环单体及预聚体进行了表征,依据DSC测试结果确定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为115.9 ℃;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了固化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预聚体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粘接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1.
考察泰来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水泥粉磨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进行分析,运用Excel进行权重求解和一致性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综合电耗和水渣粉磨热耗两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远高于其它指标权重值,水泥质量、生产线物料粉尘防治、粉尘无组织排放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也均高于同类其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高层建筑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  高有斌  王俊林 《河南科学》2005,23(5):704-707
从桩体本身和桩与土相互作用原理出发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论述了在高层建筑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与计算过程,并通过某水泥土搅拌桩工程实例分析了其承载力提高的原理和变形规律.并从桩基检测和变形观测结果证明水泥土搅拌桩可有效地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加固中,为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为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冷模条件下的气体三维流场、阻力损失与炉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试验研究,对滇西水泥厂RSP分解炉内气固两相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江西水泥厂RSP的情况,对比分析了滇西厂RSP各室设计的结构和操作参数的合理性,为指导生产操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水泥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应用,对选定路基断面进行了地表沉降试验观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对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沉降观测试验仪器选定及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普通原材料和净浆裹石工艺,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配制了强度为80 M Pa的高强混凝土,给出了优选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净浆裹石搅拌工艺可以改善界面过渡区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以抚顺胜利水泥425#矿渣硅酸盐水泥生产为背景,添加复合矿化剂,配料计算有控制工艺参数,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是在1998年9月在辽宁产学研洽谈会上,由沈阳大学与抚顺胜利矿水泥厂合作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扶顺胜利矿水泥厂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及提高台时产量的问题,经双方密切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半年的实验室及工业实验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撰写。  相似文献   

17.
道床板结对轨道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的加速度波形及其能量谱密度图,采用二自由度钢轨振动理论,定性地分析道床板结对钢轨振动的影响:道床结构使钢轨垂直加速度振动总能量增加,对轨枕竖向振动的影响较钢轨的大;道床板结对道床垂直振动的影响不大,但使振动能量集中部分频率降低;道床板结使钢轨和轨枕的位移有所降低,因此减弱了整个轨道系统的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水泥土室内强度和水泥土桩现场强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含水比小于0.9时,湿喷桩处理的效果比粉喷桩处理的效果好;当含水比在0.9~1.0之间时,粉喷桩与湿喷桩加固处理的强度效果相当;当含水比大于1.0时,用粉喷桩处理的效果较佳.此结果对目前深层搅拌法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BAC)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 kD(道尔顿)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 kD的有机物;气浮单元对分子量大于100 kD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臭氧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大于3 kD的有机物去除率较高,而对于小于3 kD的有机物不但不能去除,反而有所增加;生物活性炭单元对分子量小于10 kD的有机物均能有效去除,分子量越小,去除率越高.综合评价认为: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净水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聚氯乙烯中烯丙基氯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聚氯乙烯(PVC) 中的烯丙基氯含量, 研究了烯丙基氯含量与PVC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用氯仿萃取了PVC 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级分, 测定了二个级分的烯丙基氯含量。结果发现聚合物中较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炳丙基氯含量比较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高。表明在聚合反应中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很重要的, 为了提高PVC 的热稳定性, 在氯乙烯聚合反应中要减少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PVC 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