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筑设计对地域性的考虑是体现建筑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的关键.当前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树立自己的建筑创作观尤为重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地域性建筑面Il缶的问题和困境,阐释了程泰宁先生自然建筑观中“三个合一”和“三个立足”的内涵与要义,并总结了它对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搞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迭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居住使用的场所,它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赋予了建筑物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在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使建筑物更具特色,还可以使建筑物将城市文化体现出来,为城市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4.
李斌 《工程与建设》2006,20(5):433-434
加快推进高技术建筑的中国化是极为迫切的,同时也需要做出更为艰巨的努力。为此首先要正确理解高技术建筑地域化的本质,它要求建筑师将建筑所处基地的地域元素贯穿于建筑设计之中。其次,应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实践中继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挖掘与现代化运用,传统技术的现代化能促进地方特色、传统文脉的有机生长,使高技术建筑在中国能发展为一个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5.
张延东 《工程与建设》2023,(5):1442-1444+1453
建筑地域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渐形成的,建筑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等,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建筑设计中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建筑地域性对当代建筑设计的价值出发探讨当代中国建筑界对于“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场所理论是诺伯格·舒尔茨将现象学理论引入到建筑领域的结果,是建筑现象学的重要内容。地域特色是场所理论提倡的重要议题,是场所理论中重要的设计原则。环境陶艺是一种具有无限潜力的公共艺术,而场所理论中的地域性设计原则是一门不断完善发展的建筑设计原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筑和环境陶艺都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它们之间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有着许多相同或形似之处。本文试图从珍视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地方性材料等几个方面来分别了解它们对建筑设计的作用,进而将其引入到环境陶艺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7.
河口古镇作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传统建筑遗存数量众多、建筑类型多样、建筑立面形态具有典型性,体现了赣东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从构成样式、装饰艺术和定量分析3个方面对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立面进行分析,并深入挖掘传统建筑立面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期为丰富江西传统建筑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之一.地方文献在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以下作用:体现地方特色;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有利于开展地方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地方优秀传统遗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高校同地方的联系;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了应该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在阐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和要点的基础上,提供了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等措施,希望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和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墨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特色的艺术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独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和交叉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水墨艺术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常见,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本文通过对水墨画艺术、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视觉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阐述,进一步讨论了二者相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述影视主题公园中地域文化表达的意义,结合对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地域文化表达实例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其设计手法和原则,最后探讨了影视主题公园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建设思考,旨在为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类型的影视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现平易建筑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单体的设计影响到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文中在分析经典实例和具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平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取向,城市环境中的大量建筑需要平和简易以尊重地域文化和环境文脉.创造平易建筑需要在经济上采用限额设计、在功能上力求完善、在形式上有所制约,通过对适用、经济、美观三要素的合理综合进行优化设计,符合我国建筑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建筑具有文化属性,高校校园建筑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中外高校校园建筑文化的纵向传承特点和横向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高校校园建筑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洛阳"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广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构思特色,表现基于环境尊重文化复原的现代中式设计.用现代的建筑理念、形式和技术表达中式建筑的内在神韵,为传承地域文化精神做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今区域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与其他建筑形式的融合与趋同,由于盲目融合带来了中式建筑风格的不伦不类、杂乱无章,使纯净的建筑形式受到严重的破坏。文章指出,部分设计者在继承和创新传统建筑形式上出现的诸多应用误区,以此来引起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形象特征、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的解读和分析,论述了中国馆体现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建筑美学意义,突出了中国馆多元丰富性的建筑美学内涵与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指出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适应自然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筑本土化意味着地域性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苗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对象,分析了六种服饰类型在颜色、款式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地域环境、祖先崇拜和审美观等在服饰形成中的作用;最后揭示传统服饰保护在传承人、图案、技术等方面的困境,并对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纹饰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承载,寄托着传统文化的脉络。当今设计师应努力从中国传统纹饰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通过简单再创作,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法则,创作出中国原生的旅游设计品牌,让旅游产业带动中国民间文化的宣扬和延续。旅游产品设计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形式,民间美术纹饰运用到旅游产品中是将文化以物化的造型表达出来,从而树立中国元素,打造中国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的保护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中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种种错误思想导致了城市在改造中失去了以往的传统特色。历史文化的保护包括:历史文化的保护内容、保护方法以及保护范围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石雕装饰图案是万事万物与人、精神情感与物象的完美结合。古厝石雕装饰图案实现建筑地域风格在技术、艺术、人文等和谐统一。应用雕刻技艺七法在图案不受自然物象结构、透视、比例、虚实等束缚下,将不同时代的思想、习俗、审美趣味延续在石构件上。闽古厝石雕装饰图案受宗教和民间信仰文化影响,蕴藏着丰富的寓意,赋予古厝生命和灵魂。雕刻在石构件上的文化思想在闽民间推崇至今。关注闽地域建筑历史与文化特色,既要注重保持多样性的人文环境特征,也要重视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精髓,只有将优秀的装饰图案文化发展并延续下去,才能使传统装饰图案文化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