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他是“扬州八怪”之一,善画、能诗、工书,前人评价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书林藻鉴·松轩随笔》)板桥一生爱竹、爱兰、爱石,画竹、画兰、画石,咏竹、咏兰、咏石,留下了为数可观的题画诗.他为什么对竹、兰、石会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他自己作过阐述:“盖以竹干叶皆青翠,兰花亦然,色相似也;兰有幽芳,竹有劲节,德相似也;竹历寒暑而不凋,兰发四时而有蕊,寿相似也.”(《支那南画大成》)同时指出;“石也有灵,亦当为余首肯.”(上海博物馆藏墨迹)由此可见,他对竹、兰、石因爱而画,由画而咏,画是人化的自然,诗是自然的人化,这些诗画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表现了他的执着追求,映现了他的品格情操,诗画中“有节有香有骨”的竹、兰、石,实际上成了郑板桥的艺术化身.因此,研究他的题画诗的思想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以事实为根据所写的自传《忏悔录》,不仅坦露了自己的经历、情感、认知,还在多处渗透、穿插了他关于教育方面的思想。在这本书中,卢梭根据自己的成长体验,回忆了童年、少年、青年以及成年时的种种际遇,来体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崇天性,存善性;二是重家教,爱子女;三是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四是优美舒适的大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佳环境选择。  相似文献   

3.
杨朔同志写散文追求意境的美。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正因为他把散文当诗一样写,所以,他的散文几乎每篇都象诗一样,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希腊神话里,擅长雕刻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美丽少女,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整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于是,他赋予了雕像生命,  相似文献   

5.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它缘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爱神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相似文献   

6.
哈代写了很多关于自然的诗,在他的诗中,鸫鸟的形象出现了很多次,他通过鸫鸟的形象,反思了无序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鸫鸟是他自己的声音,表达了他对人类的爱。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奋斗。在读书问题上,他也有着鲜明的主张。应该选什么样的书来读?陶行知在1932年写了一篇《怎样选书》的文章,给一本书的好坏,拟定了三条判断的标准:(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干了一个动作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 关地多复变数函数的内插法问题,从1932年开始,W.Wintinger,S.Bergman,W.T.Martin,George Springer等人已做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有兴趣的同志请看有关参考文献。 1940年W.T.Martin应用Bergman的区域核函数理论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设L~2(B)为在勒贝格意义下平方可积的函数类,φ(Z,Z)∈L~2(B),要在L~2(B)中求出一解析函数  相似文献   

9.
以矩阵的秩为工具,研究了三个矩阵左半张量积的(T,S,2)-逆的反序律,给出了三矩阵左半张量积(ABC)(2)T4,S4=(C(2)T3,S3It)(B(2)T2,S2Ip)AT1(2),S1成立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重点对两类特殊的半群单半群和逆半群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两个结论:若半群S和半群T是单的或是0-单的弱可约半群,且Ω(S)≌Ω(T),则S≌T;若S=(Y;Sα)是逆半群S2的半格,则存在从Ω(S)到Ω(Sα) (必要时添加零)的直积的单同态.  相似文献   

11.
八大山人的禅学修养很深,这可见之于其诗文中.从八大山人的诗与画寻绎他与禅宗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他的诗、偈语中时有对禅宗特征的认识;第二,从诗文中可见他对江西禅寺、寺僧的了解;第三,诗中运用禅语表达他的艺术观点;第四,他的画风与禅宗的关系.无论是诗还是画,总体特征呈现风趣诙谐,有时怪诞,均受禅宗影响甚深.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这一著名的论断,指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性,上帝是人类赋予自身的神性。著名的文学家乔治&#183;爱略特接受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并在长篇小说《织工马南》中,通过主人公一生的探索信仰的旅程,阐述了自己对费尔巴哈宗教思想的理解。最后,作者分析了爱略特这一宗教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设X是一实Ba二ch空间.2了表X的一切非空子集作成的集.对任意X,、XZ昭叉,定义H(X,,XZ)=mox{sup infd。,,),sup infd(x,,)}.设FcX是X的一闭凸集, xoX,,。X三炸X:g“XlDCX是X的有界开子集,D;”D门F冬必,用D;和。式D,)分别表示刀:在F中的闭包和边界.记s(D;,ZF)二{T}T:D;一2厂,·:·c严格必一压缩映象};S(D;,ZF)二{TIT:D;‘2,且存在{T,}二s(刀;,2万)使得:。旦T,即v:>。,存在N>。,当,>N时,对所有二。万;,有H(T,(x),T(x))<“}. 引理设下CX是含原点a的闭凸集,Dc=X是X的有界开集,决D,又设及S(D;,2”)且xoT(x),xoo,(D;).如果1…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本供光学习题课用的教学参考书本书是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普物教研室主任 A·H·马特维耶夫教授,根据1975年苏联教育部公布的新的普物教学大纲主持编写的第一本光学习题课用书。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 E·H·伊里切娃,库捷雅洛夫,本书由莫斯科大学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本书编者在该书“序言”中谈到:当代大学的教学体制,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二是通过习题课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三是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实验技巧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这些,都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专门为学生编写的习题课用书.此外,将教  相似文献   

15.
模型S下DC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 S(Scale)模型下,“坏元数”d=2的 DC 问题得出了比S.S.Cairns更强的结果:我们给出了方案 g,对于百分之八十一点多的 n 来说,g 是最优方案;对于不是最优的那些 n 值,由 g 所提供的方案的试验次数至多比最优试验次数多1. 并且证明了 Cairns 关于 T(?)(2;n)值的一个猜测:随着 n 的不同,T(?)(2;n)的值取2k-1,2k,2k+1中的一个.其中 T(?)(2;n)表示在模型 S 下对给定的 d=2和 n 找到全部“坏元”所需的最少试验次数.  相似文献   

16.
一 元微之三遗悲怀七律三首童年即已诵习,其时固不求甚解,实亦不觉其有何不可解者在也。近日研治唐代官俸问题,始发见此三首诗中殊有互相冲突格碍难通之处。今特假设三义,以诠释此三首之诗。至元氏长庆集平生获见佳本至少,兹篇所考证,疏误必多。故不敢自信能解决问题;或者可以视为提出问题,籍供讨论耳。兹列假设之二义於下,而依次论证之: (一)此三首诗为三不同时期之所作。 (二)此三首诗排列之次序应与今本适相反。 (三)此三首诗本来每首各有其题目。其两首之原题皆已略 去,今所存之题乃系於第三首之原题,故不可以之为概括 此三首诗之总题。…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被誉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反对说教诗,认为美应该是诗歌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爱伦·坡从始至终践行自己的创作原则,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致海伦》是爱伦·坡为了纪念自己心中美的偶像斯坦纳德夫人而写的一首诗,创作此诗时,诗人只有十六岁,然而这首诗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诗人的创作理论。该文以唯美主义及爱伦·坡的创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从超凡之美的象征、心灵之美与纯真之爱的融合以及诗人唯美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评析《致海伦》中海伦的形象,从而彰显了诗人始终如一的唯美、唯爱、唯真的诗心。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中,亚纯函数是指在|z|< ∞为亚纯的函数。 在R.Nevanlinna所建立的亚纯函数的理论中,第二基本定理: (g-2)T(r,f)相似文献   

19.
用诗意化语言说诗兰寿春杨朔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深受古典诗歌的影响。他曾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严密,选词...  相似文献   

20.
在完备凸度量空间(X,ρ)中,设S、T是满足条件(A)或(B)的闭凸子集上的两个自映射,从两方面研究了映射S、T的公共不动点问题:1.如果映射S、T生成的Ishikawa迭代序列强收敛,则收敛点为S、T的公共不动点;2.如果S、T的公共不动点非空,则映射S、T生成的Ishikawa迭代序列强收敛到S、T的公共不动点.结论改善并推广了部分作者的相关结果[1~5],[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